農村中小學教師“研訓一體”模式建構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農村中小學課堂教學負效應現象未得到有效緩解,這在很大程度上與教師知識結構老化,思想陳舊,教學方法亟待創新,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不夠深入有很大關系。中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教師的教學水平、專業技術以及師德素養對學生的影響深遠。因此,構建農村中小學教師“研訓一體”模式,有利于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教學水平,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提高。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教師;“研訓一體”;模式建構
[中圖分類號] G6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9)15-0075-02
近幾年,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筆者愈發感受到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體系上存在的不足:很多教師雖然每年都會參加繼續教育培訓,但是其目的在于完成學分任務,在培訓過程中的心態、意識以及行為都處于被動接受狀態,培訓過后無強化鞏固,沒有實際反思。這就造成了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雖正規,但培訓效果卻不佳的現狀。不斷推進的新課程改革,對農村中小學教師和教師培訓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形勢下,為了繼續探索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轉變教師學習觀念,提高其教育水平,提升其科研能力,助力農村中小學教師專業化發展,我們應立足教師教學實際,將教育科研、教師培訓以及課堂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積極構建“研訓一體”的模式。
一、構建模型,貫徹“研究與培訓一體化”的理念
結合“探索、指導、培訓、管理”要求,農村中小學可以構建“點面結合”與“菜單式”的“研訓一體”教師培訓模式。一是“點面結合”培訓模式,主要通過校本培訓、網絡培訓等途徑開展培訓活動?!包c面結合”培訓模式又包含專項培訓、骨干培訓以及名師培訓三方面,逐層深入,以點帶面。特殊培訓主要針對農村中小學新教師和兼職教師;骨干培訓則主要針對教研骨干、研訓員、學校校長等骨干教師,培訓內容以科研、教研為主;名師培訓主要是通過名師的作用,促使骨干教師參與培訓,從而影響全區所有教師的培訓。此外,還可以由學校骨干型教師與新進教師組成“一帶一教”,通過結對子讓新進教師能夠汲取更多的教學經驗,而骨干教師也能夠在幫扶新進教師的過程中,吸收更多新的想法與思路,進而實現互利共贏,促進不同階段教師的全面發展、共同進步。此外,還可以通過聘請專家學者開展教育講座,或由外聘人員與學校經驗型教師、骨干型教師共同組成專家團,分享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創新的教育方法,以切實促進學校教師的專業發展。二是“菜單式”研訓模式。根據農村中小學教師日常教學所需,擬定不同的培訓專題,制定出具體的培訓“菜單”。而教師可以根據自身實際,結合自身職業發展規劃,選擇所需的研修項目,采取先研后訓、邊研邊訓等方式,不斷發展自身能力。通過大力實施“菜單式”培訓模式,可以大大調動教師參與培訓的積極性,不僅有助于磨煉教師的管理能力,還有助于整個區域教師科研水平的提升,進而助力教師自我成長目的的實現,有效提高“研訓一體”培訓模式的有效性。
二、以課題為載體,實現教學互動
對于農村中小學教師“研訓一本”模式的構建,可以結合集中培訓,專家講座,專題研究和現場觀察等方式。教師可以集中起來,一起研討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何高效使用教材,如何高質量備課……在相互交流、探討的過程中生成精彩的課堂。教師還可以通過提問“我的教學高效嗎?我如何實施高效教學?”反思“為什么我的教學效率不高?我如何提高教學效率?”進而獲得教學成就感。在新課程改革持續推進的當下,農村中小學校必須要協同教師一道大力改革教學模式,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培養目的進行分層社區培訓。研討會可以提高教師參與學校培訓的積極性,可以為每位教師提供一個表達自我的平臺。具體活動的開展方式可分為以下幾種:一是分課題組研討。根據中小學?,F有的課題,針對課題實驗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組研討,共同尋求解決策略。二是分年齡探討。根據年齡將教師劃分為大中小三個層次,針對各個年齡層的教師常遇見的教學問題進行探討,可從教案設計、活動開展、教育資源整合等方面入手。三是針對當前教師共同關注的問題進行研討。由學校教研組收集每學期教師在教學、教研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然后組織召開全員研討會,通過對實例和反思的討論,以集體智慧和團隊力量引領教師的專業成長。此外,除了探討一些熱點問題外,還可以針對當前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存在的教學偏差、行為偏差以及意識偏差現象,提出問題,讓教師積極思考,相互交流,以此來促進他們能力的提升。
三、注重教師的專業成長,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教師的專業成長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學校必須關注教師的每一成長階段,根據不同階段的成長需求,建立廣闊的發展平臺,創造機會,讓每位教師都能看到發展的希望??梢詮膬煞矫嫒胧郑阂环矫妫槍η嗄杲處煷蛟旖虒W大練兵平臺。根據學校實際情況開展預約聽課、隨堂看課、學期評課等活動,讓青年教師能夠得到一對一的指導,切實提高其課堂組織水平與教學能力。同時,通過親身實踐,讓他們得以在實地考察中觀察、挖掘以及分析問題,找到癥結所在,提高他們對課堂教學的把控能力,讓科學教育理念內化他們的自我意識,并在不斷的教學練兵中落到實處,切實提高他們的教學水平。另一方面,創設精彩實踐平臺。古語有云:“獨學而無友,則孤陋寡聞。”因此,學校必須要拓寬教師的視野,積極為其打造“走出去”的教學實踐平臺。通過鄰校交流、區域活動、外出培訓等途徑,鼓勵教師積極走出去,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學習創新的教學模式,然后安排實踐教學,讓他們通過匯報、模仿等形式將這些先進的理念、觀點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同時,根據教師個體發展實際,學??砂才判逻M教師參與校內各項教研組活動,融集體之智慧,加快其專業成長,使其形成具有自我特色的教學風格,提高其綜合素質。
四、豐富培訓模式,增強培訓模式的靈活性
就農村中小學教師而言,受環境、地理以及政策等多方因素的影響,師資隊伍質量有待提升。同時,教師專業能力的高低影響其核心素養的發展,教師只有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能,扎實的教學功底,才能更好地勝任農村教育工作,進而實現自我職業理想。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將有助于提高農村教育教學質量。對此,農村中小學應創新研訓理念,豐富研訓模式,增強培訓模式的靈活性。首先,校外學者和學校專家相結合。聘請校外知名專家學者、特級教師定期來校開展知識講座,將先進的教育理念、教學模式引進來。其次,校外觀摩與校內交流相結合。根據學校實際情況,有計劃有組織地安排學校教師到省、市、縣參與各種國培計劃、教育技術培訓活動,鼓勵教師積極參加省,市組織的教學研討會,觀察精品課程。教師在參加培訓后,可以通過講座、公開課等,向學校的其他教師報告,確保新理念、新方法能夠落實、傳遞。最后,現場培訓與在線研究相結合。為了增強研訓實效性,除進行現場研訓活動外,還可以開展網絡研訓活動,讓教師能夠借助互聯網隨時隨地進行交流,實現思維碰撞。
針對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的建設與培訓所積極構建的“研訓一體”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幫助教師實現專業化成長。但是,受諸多外力因素的影響,對于“研訓一體”模式的建構,我們還需要進行不斷的探索、實踐才能進一步完善。
[ 參 考 文 獻 ]
[1] 沈偉.“研訓一體”有效性的行動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6.
[2] 丁旗松.教科研訓一體化實施初探:淺析教師研訓工作模式[J].教育界,2016(2):6-7.
[3] 鄧求平,劉碩鵬.充分發揮“研訓一體”優勢 助力教師專業發展[J].教師,2018(1):117-118.
?。ㄘ熑尉庉?nbsp; 農越華)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301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