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三維一體》課改模式初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三維一體課改模式由學生自主學習、學生自主管理、問題自主研究三個維度共同構成,形成了全方位、立體式,具有相互協調功能的課改支持系統,確保了學校課改工作順利推進。歷經7年的系統研究,在全國許多薄弱學校進行了推廣與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學效益,實踐證明該模式可以大幅度提升薄弱學校辦學水平,是實現教育均衡發展的一條有效途徑。
  一、研究背景
  2001年教育部出臺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調整和改革基礎教育的課程體系、結構、內容,構建了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堅持立德樹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課程改革已經成為當前教育發展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成為學校實現騰飛的新契機。
  目前初中生兩級分化嚴重,心理問題日益增多,師生矛盾頻發,逃課現象層出不窮,教師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師生共獲幸福成為一句空話;高中生源很差,學生被動學習,厭學現象嚴重,課堂狀況令人擔憂,導致教學成績低下。為此學校向全體師生做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師生精神生活、成長進步、和諧狀況不容樂觀,這就迫切需要用一種新型課改管理模式改變學?,F狀。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邀請了國家、省、市教育專家,對學校課堂教學現狀進行調研、診斷,一致認為教師教學理念滯后、學生自治能力低下、合作精神不足、上課主動性不強是造成師生關系不和諧、教學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必須深化課程改革,以一種新型管理模式為載體,強化學生參與意識,才能解決學校存在的諸多問題。因此我們確立了《三維一體》課改管理模式,旨在通過課題研究的方式解決問題。
  二、研究目標:
  1.教學質量目標:構建一套能大幅度提高教學質量、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生動活潑、明顯改善厭學狀況的自主學習教學模式。
  2.學生自治目標:構建一套能激活每一個學生,讓他們創造性地自主建設小組團隊,充分踐行學生自治能力的學生自主管理模式。
  3.教師科研目標:構建一套能有效提高教師素質,適應課程改革,解決課改遇到的真實問題并具有自我“造血功能”的問題自主研究模式。
  三、研究過程
  學校成立了課改實驗領導小組,負責全校課改實驗工作的規劃、引導、協調和推進。通過多種途徑向社會、家長廣泛宣傳,形成各級領導重視、社會各界關注、廣大家長積極擁護、教師熱情探索的良好課改氛圍。
  研究過程分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改革的入模階段(2011年9月—2012年1月)
  學校組織中層領導、骨干教師赴全國課改名校實地考察,深入課堂聽課觀摩、面對面交流、聆聽經驗匯報,廣泛汲取先進經驗。在開闊眼界的基礎上,又組織全校大討論,領導教師迅速達成大膽進行課改實驗的共識。校領導與年級組長、教研組長、班主任、一線教師一起制定課改方案,從而保證了方案的實效性。學校秉承“培訓是最好的管理”,在“培”字上注重三點:請進來、走出去、傳下去。學校召開全校課改動員大會,定期組織全方位、多層次的課改理念、新模式解讀、理論測試等相關業務培訓,全面提升教師課改理念和實踐能力,為課改實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階段:改革的試模階段(2012年2月—2012年7月)
  學校首先確立了“雙單三卡”教學模式,并對“雙單三卡”教學模式進行多次詳細解讀,要求教師初步實踐,著重強調在“運用”上突出三點:同校運用、校際運用、異地運用。要求實驗教師做好以下幾項工作:(1)每周必須上2-3節實驗課;(2)上課要有導學設計;(3)課后要注重教學反思;(4)要經常總結實驗情況,找到存在問題并積極整改;(5)要注重實驗資料的收集與保存。
  第三階段:改革的用模階段(2012年8月—2013年7月)
  在全面實踐的過程中,對教師進行全方位跟蹤檢測,邊實驗邊研究,邊研究邊改進。對已有教學模式進行使用——研究——修改——定?!ㄔ伲┦褂谩ㄔ伲?研究——(再)修改——(再)定模,進行循環實驗,推出了“雙單三卡”教學模式的母模式,要求各小組進行教學模式學科化研究,體現學科特色。開展“作課晉級”活動,將教師的作課情況分為品牌課、金牌課、銀牌課、達標課和過關課五個等級。學校邀請市、區教研室專家和兄弟學校的課改名師到校聽課觀摩,為每一節課打分定級,并提出針對性的意見建議。作課活動極大地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全校形成了“人人爭當品牌教師”的熱潮,促進了課堂教學模式的全面提升。
  在教學模式的運用過程中,課堂活了,但也亂了,原有教學模式下的管理辦法無法適應新型的課堂情況,我們確立了121團隊管理模式,設立了一支高效的班級管理團隊,構建了由一個高效科研小組和一個高效學習小組構成的兩個靈動管理小分隊,設定了一套高效晉級機制,使得課堂活而不亂。
  第四個階段:改革的出模與初步應用階段(2013年8月-2014年7月)
  學校在提升和豐富“雙單三卡”教學模式的基礎上,要求教師根據教學的特點出模。在“雙單三卡”母模式的基礎上,進行了單式課型、復式課型的實踐,并提出了以自主課、展示課為主打課型的教學模式。同時強化了121團隊管理模式的運用,使課堂更加精彩,模式更加靈動,成效更加顯著,真正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最終使學生學會學習。
  在課改推進的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許多問題與困惑,多方請求課改專家予以解決。如何獲取具有自主解決問題的辦法,我們構建了小研究與大研究的兩條線研究模式,解決了教師在實踐中遇到的諸多問題。
  第五階段:《三維一體》課改模式全面推廣應用階段(2014年8月—2018年3月)
  從2014年開始,“雙單三卡”教學模式已經立足晉城,輻射到周邊學校,很快在各級各類教學交流活動中全面推廣應用。學校多次承辦了區、市、省、國家級課堂教學改革現場會和經驗交流會,全國各地的教師及團隊來校觀摩學習、掛職培訓,大大驗證了三維一體課改模式的可行性。   四、研究方法
  1.學校研究者從實際工作中發現問題,并在實際工作中依據一定理論反復研究實踐,以達到認識規律、解決問題的一種研究方法。它是一個螺旋式的發展過程,其操作程序是:問題——計劃——實施——觀察——反思(新問題)——再計劃——再實施——再觀察——再反思(更新問題)
  2.行動研究法的特點是以解決實際問題為重點,一邊實踐、一邊解決問題,找到問題初步解決的辦法也就得到了研究的初步成果。實踐者直接參與研究過程,直接運用研究成果。在研究過程中,隨時根據研究情況的變化,不斷修改研究假設和計劃、更新研究思路,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新情況、新問題。
  五、研究成果
  三維一體課改模式是指由學生自主學習、學生自主管理、問題自主研究三個維度共同構成,形成全方位、立體式,具有相互協調功能的課改支持系統,確保課改工作順利進行。
 ?。ㄒ唬嫿艘惶住半p單三卡”教學模式
  “雙單”指教師課前準備的導學設計單、學生的小組學習疑點收集單;“三卡”指課前教師為學生下發的包括導學卡、訓練卡、反思卡于一體的學習導航。“雙單三卡”教學模式是教師通過“雙單”充分了解學情后,引導學生以“三卡”為載體,以參與、評價兩個方面貫穿教與學全過程,經過教師對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展示反饋、分層訓練、自我反思教學流程的一體設計,激活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進一步釋放學力,達到增長知識、建設學習能力、提升自主學習素養的目標。
  其特點在于當堂落實教學任務,較好地實現學生學習效果評價標準?!半p單三卡”教學模式培養學生15種學習習慣,這些學習習慣形成學生基本的學習能力,可內化為建立在自我意識發展基礎上的“能學”;建立在學生具有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想學”;建立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策略基礎上的“會學”;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礎上的“持學”。
  操作流程:其操作框架圖如下:
  “雙單三卡”教學模式
  五個階段的操作要點:
  第一階段自主學習
  教師在導學設計單的引領下,組織學生依據“導學卡”要求研讀教材,通過自讀、自評、自解、自悟,完成“導學卡”所提出的任務和要求?!皩W卡”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載體,是教師為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效率,根據導學目標和教學實際為學生編寫的學習提綱。它包括學習目標、學習任務、學習疑點,它有明確的指向,重點是針對學生學什么和怎么學來制定的,教師編寫的“導學卡”要圍繞目標、緊扣重點,具有操作性和任務性,“導學卡”的學習任務主要以問題引領,學生能否積極投入自學,關鍵要看教師編寫的“導學卡”是否具有啟發性和誘導性。教師在學生自學前出示“導學卡”,學生個體在“導學卡”的指導下不討論、不交流,進行輕松、有效、富有個性的自學。出示“導學卡”的時間可以在課前,也可以在課上,要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使學生真正做到自學有提示、讀書有重點、思考有問題、時間有保證,切實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效率。自主學習結束后,學生要明確“導學卡”上會與不會的內容,并將困惑點記在學習疑點下面。這個階段主要培養學生的認真閱讀習慣、獨立思考習慣、提出問題習慣等。
  第二階段合作交流
  學生通過自學發現困惑、疑難,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求教的欲望,教師就組織學生進行合作交流。首先以一對一的互學方式進行二人交流,兵教兵的解決個性問題;其次以小先生講解或多人小組交流的方式解決組內共性問題;然后再以全班交流研究的方式解決班內共性問題,產生兵強兵、生生互強的作用。對于這個階段結束后,小組仍然解決不了的重點、難點、易錯點、易混點、交叉點問題或生成的新困惑,要記在學習疑點收集單上。這個階段主要培養學生的交流溝通習慣、著力傾聽習慣、默契合作習慣等。
  第三階段展示反饋
  在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學生通過個人發言、小組匯報、黑板演示、課本劇、游戲、生活模擬、小品、繪畫、特長展示等形式,展示學生個體自學或小組交流的成果、展示小組學習疑點收集單上的問題。在展示過程中,讓師生、生生、小組之間進行相互質疑、辯論、解難、追問;在反饋過程中,讓師生、生生、小組之間相互釋疑、解惑、明理、點評,張揚個性,生成新知,教師此時適時點撥、小結,幫助學生進一步建構知識框架、提升能力。在反饋結束后,教師要了解學情,明確學生掌握的程度。這個階段主要培養學生的主動展示習慣、敢于質疑習慣、科學評價習慣等。
  第四階段分層訓練
  前三個階段結束后,在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基礎上,教師根據課標知識點,精選訓練題目,編寫“訓練卡”,進一步將知識內化為能力?!坝柧毧ā彼x題目要緊扣本節目標任務,題型可以是說話訓練、誦讀訓練、體驗表達,也可以是文本中的一般性練習、類型題訓練、目標檢測、中高考題目等?!坝柧毧ā睂嵭?-2-2制,即80分基礎題,20分提升題,20分拓展題,以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在學生練習過程中,教師再次進行巡視、觀察,了解達標情況。訓練結束后,二人小組互換“訓練卡”,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互檢,用紅筆打出分數后,換回“訓練卡”,用紅筆改錯,課后將錯題記在錯題檔案上。這個階段主要培養學生的認真審題習慣、規范解題習慣、整理錯題習慣等。
  第五階段自我反思
  教師引導每個學生、小組就其在前四個階段中的表現,再次聚集學科的精神、意義、文化,通過反思,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提煉為能力,把情感態度價值觀提煉為品格,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深化德育滲透,構建和諧的生生、師生關系,實現教學過程的雙贏。同時在“反思卡”上總結出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經驗與收獲、教訓與不足和努力方向,以便在將來學習中起到自我完善的作用。教師通過對“反思卡”的巡查與展示,使學生進一步釋放學習力,引領學生提升自主學習素養。這個階段主要培養學生的善于總結習慣、勤于反省習慣、賞識同伴習慣等。   上述操作模式為“雙單三卡”教學模式的母模式,它是具有普遍意義的常規操作模式。在實際教學中,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不同學科可靈活運用。
  1.主體課
 ?。?)“雙單三卡”母模式與子模式課型
  “雙單三卡”教學模式的“母模式”按“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展示反饋、分層訓練、自我反思”五個環節進行,構成一個完整的自主學習課堂,是最具普遍意義的常規操作模式?!半p單三卡”教學模式的每個環節都可靈活運用,調整、組合、優化生成許多母模式的變式,產生N種新的教學模式。這些變式統稱為子模式,它分為單式課或復式課。
  單式課:
  a.自主學習課;b.合作交流課;c.展示反饋課;d.分層訓練課;e.自我反思課。
  復式課:
  a.自主+交流;b.自主+展示;c.自主+訓練;d.自主+反思;e.交流+展示;f.交流+訓練;g.交流+反思;h.展示+訓練;i.展示+反思;j.自主+交流+展示;k.自主+展示+訓練。
 ?。?)“雙單三卡”主打模式課型
  在熟練運用母模式、子模式的基礎上,經過實踐派生出相對穩定的主打課型,它包括一學時的自主課和一學時的展示課。
 ?。?)“雙單三卡”靈動模式課型
  在靈活運用各級各類教學模式之后,針對初高中生不同的生理、心理特點,教學的難易程度,每一學期使用母模式與主打模式的比例大約按以下比例進行。
  其中:初中部教學模式運用:
  母模式(占三分之二)+主打模式(占三分之一)
  高中部教學模式運用:
  母模式(占三分之一)+主打模式(占三分之二)
  2.輔助課
  為了彌補主體課的不足,還設有輔助課型,包括習題展示課、復習反饋課、試卷講評課等。它對主體課起到鋪墊、補充、強化、整改、總結作用。
 ?。?)習題展示課
  習題展示課是師生共同完成某一節或某一部分教學任務后,針對某一個知識點或某一類知識的掌握情況而設置的專題練習課型。
 ?。?)復習反饋課
  復習反饋課是師生共同完成某章、某單元、某模塊、某部分教學任務后,為診斷學習效果,進一步提升教學效益而設置的反饋課型。復習反饋課具有鞏固功能、梳理功能、糾錯功能,它能幫助學生溫故知新,學會居高臨下、按圖索驥,使學生的認識朝著正確方向趨近。
 ?。?)試卷講評課
  試卷講評課是為進一步解決學生困惑、提升學生應試能力而設置的課型。學生經過各級各類考試后,教師在試卷分析的基礎上,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科學歸類、集中講評。
 ?。ǘ嫿艘惶?21團隊管理模式
  第一個“1”是指一支高效的班級管理團隊,“2”是指由一個高效科研小組和一個高效學習小組構成的兩個靈動管理小分隊,第二個“1”是指一套高效晉級機制。
  高效班級管理團隊確保班級常規工作高效運轉;高效科研小組采用導師制學生科研團隊,向老師反饋學科學習和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由師生共同研究,達成有效的解決辦法;高效學習小組是落實課堂教學流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戰斗小分隊;高效培訓評價晉級機制讓學生在培訓中得到提升,在評價中體驗成功,在晉級中享受快樂。這種團隊管理模式,培養了學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實現了養成教育進課堂、進常規、多管齊下的局面,推動“雙單三卡”教學模式的高效運行。
  (三)構建了一套教科研兩條線研究模式
  在教學實踐中每位教師都會遇到問題與困惑,參與教科研兩條線研究模式解決,一條是常規教學的小研究,以真實課堂教學案例為載體,運用四環節鏈式教研模式開展;另一條是專項課題大研究,把課改工作中的重大問題,變成研究課題立項,組織在這方面有能力的人員開展實驗研究,以實驗研究成果運用的方式解決問題。
  1、常規教學的小研究(四環節鏈式教研模式)
  學校采用以學科為單位,通過提煉問題,典型作課,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形成四環節鏈式教研模式,其框架圖如下:
  2、專項課題大研究模式
  選擇課題---發現課改問題,提出真實符合學校實際的有價值問題,確定研究范圍與方向。制定方案---策劃問題對策,對學生教師進行調查研究,學習課改理論,查閱資料,確立研究方案。
  具體實施---逐步完善方案,實施措施,運用行動研究法分階段落實,總結階段經驗。撰寫報告---列出研究成果,總結實驗效果,明確解決的課改問題,便于借鑒與推廣。
  六、研究效果
  1.轉變了教與學的觀念。學生轉變了學習方式,教師轉變了教學方式,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融為一體,徹底改變了過去僵硬、死板、教條的教學模式,學生變過去的被動學習為現在的主動學習,真正實現了我的課堂我作主。
  2.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厭學狀況得到改善,心理問題得到緩解;學校安全狀況良好,師生關系和諧;學生的可持續學習力得到提升。幫助學生初步形成了想學、會學、能學、持學的終身學習能力,落實了“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的辦學理念。
  3.教學成績大幅度提升。課改七年來,初中部中考成績名列全市前茅,可持續學習力大大增強。高中部在生源較差的情況下,高考成績連年攀升,二本B達線率從2011年的8.6%增至2018年的85%,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成為全省低進高出的課改典范。
  5.課改經驗得到大面積推廣。學校多次召開全國、全省、全市、全區課改現場會。先后與20余所省內外兄弟學校簽訂課改合作協議,建立了常態化交流機制,形成了攜手進步、合作共贏的雙贏格局。
  (作者單位:山西省晉城市第三中學校)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248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