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青春遠離抑郁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一例由于家庭教育不當、環境適應不良、青春期自我同一性危機引發的抑郁、自卑、厭學等系列心理問題的個案,經過咨詢輔導,實現認知轉變,樹立自信心。另外通過家人、老師、同學幫助,建立社會支持系統,求助者的抑郁問題得以較好解決。
[關鍵詞]自我同一性;青春期;抑郁;認知領悟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9)14-0040-05
一、個案信息
?。ㄒ唬﹣碓L者一般資料
小文,女,13歲,初一學生,性格內向,家中還有一個弟弟。身高1.65米,體重50公斤,無重大軀體疾病史,家族無精神疾病史。近半個多月來情緒低落、失眠,對什么都沒興趣,難以集中注意力學習。最近幾天自己感到問題加重,痛苦加深,主動前來咨詢。
成長經歷:從小在廣州長大,因為父母工作關系,小學四年級時,小文跟隨父母從廣州遷到南京來上學。到南京后由于文化差異,語言不通,不太適應那里的學習生活環境,小學初中成績中游。
精神、身體、社會功能狀態:對日?;顒蛹爸車娜巳汉褪挛飭适d趣;精力減退,出現無原因的持續性疲乏;敏感多疑,自我評價較低;食欲不振,失眠,自感痛苦。
?。ǘ﹣碓L者主訴
我最近總是感覺情緒低落,對什么事都不感興趣,上課注意力很難集中,常常不由自主地沉浸在自己幻想的小說情節中。晚上睡得很遲,常常失眠。白天頭痛,很疲勞,食欲不佳。
在家和母親還能說上一兩句話,不過母親也不是很能理解我。父親很專制,有時很暴力,和我沒有共同語言,我也不想和他交流。
我喜歡同人漫畫、日本文學,周圍喜歡的同學不多,和他們沒有什么共同話題,我只能在網絡社區里和網友交流。與別人相處時我很敏感脆弱,特別在意一些細節,還很自卑。
?。ㄈ┳稍儙熡^察和他人反映
小文看起來高高瘦瘦,有些文弱。說話處事節奏較緩慢,交流時比較矜持。語言表達清楚,思維清晰,說到傷心處,眼圈會紅。
據與小文關系較好的同學和班主任介紹:小文善解人意,待人真誠,性格比較敏感,喜歡看日本同人漫畫,常常會在課堂發言和平時談話中提到動漫。最近情緒變化比較大,學習上總是迷迷糊糊的,下課老是躲著人。
二、 個案概念化
?。ㄒ唬┰u估
根據咨詢師臨床觀察、周圍人反映以及學業成績水平判斷:小文的智力正常,知情意協調一致,個性穩定,有自知力,無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癥狀,可以排除精神病。
周末,母親帶小文去過腦科醫院。據腦科醫院診斷,小文屬于輕度抑郁狀態,建議服藥,配合心理咨詢。
小文當前問題主要表現在:
?。?)主觀感受痛苦,情緒低落,感到生活無意義;
?。?)人際關系敏感;
?。?)學習活動興趣、注意力減退;
?。?)睡眠質量差,易疲勞。
?。ǘ﹤€案概念化
1.生物原因:不明。
2.社會原因:
?。?)親子溝通不良
在原生家庭里,父母的教養跟不上,小文與父親缺少連接,她與父母無法很好地溝通。小文的父親是一名軍官,平時工作很忙。小文認為父親大男子主義,管教方式簡單粗暴,她看不上父親行為處世的方式,又很恐懼父親,做什么事情不敢違拗,會迎合父親。同父親關系較差,不愿意和父親說話。母親是家庭主婦,性格比較溫和,小文和母親的關系比較好,但也不能很好溝通,有時覺得母親不能很好理解自己。比如,小文喜歡日本同人動漫,喜歡看日本作家太宰治的作品,母親就不是很理解,也不支持。家里還有一個上小學三年級的弟弟,小文有的時候覺得弟弟非常討厭,淘氣,隨便進出她的臥室,亂弄她的東西。父母親關系不是很好,常常吵架,一次吵架吵一夜,讓她覺得非常害怕。這次查出有抑郁癥,母親告訴父親,母親覺得是由于父親對孩子的態度太粗暴造成的,而父親反而責怪母親教育失當。
從小文的原生家庭分析,小文的抑郁情緒,可能來自對憤怒情緒的壓抑。小文同父親的關系比較疏遠,父親喜怒無常,小文常常擔心做了父親不想看到的事情會挨打,恐懼父親會暴怒,平時小文和父親的相處模式就是敢怒而不敢言。在與他人相處中,她泛化了同父親的這種相處模式,對別人不信任,害怕別人當面一套背后一套,害怕別人突然變臉,做出傷害自己的事。由于缺少安全感,她與人相處一味迎合別人,哪怕自己心里不樂意,也不會表現出來,但是她內心又非常討厭這樣的自己。做一個老好人,壓抑了許多對他人、對自己的憤怒情緒,當這些憤怒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轉而攻擊自己時,小文就抑郁了。
?。?)環境適應不良
小文四年級的時候,舉家從廣州遷到南京來,從一個相對開放包容的文化氛圍來到一個相對保守傳統的文化環境,加上語言的隔閡,失去了能夠理解自己、可以溝通對話的同學朋友,她感覺與周圍的同學、朋友格格不入,缺少共同話題,很孤獨。說起現在的同班同學,小文評價最多的是“幼稚”,只知道玩一些無聊的游戲。有一次上課,老師播放一個小動物受到傷害的視頻,一些同學哈哈大笑,小文覺得他們粗鄙,沒有同情心。外界環境的大變動,導致小文出現適應性危機。
3.心理原因:青春期自我同一性危機
獲得自我同一性是青春期的核心任務。進入青春期的小文同樣開始了自我探索——我是誰,我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對自己的認識出現了肯定與否定交織在一起的矛盾。她是一個內心敏感自主、情感細膩、有獨特見解的女孩,按照小文自己的說法,她是生活中的“少數派”。
生活中的所謂“少數派”的命運一般有兩種。一類是心理能量較低的人,會很容易被周圍群體主流文化同化;一類是心理能量較高的人,不愿意被主流文化同化,周圍又缺少可以對話、能夠理解自己的人,就會感到孤獨,出現身份認同障礙。小文屬于后者。小文喜歡的文學作品往往思想比較深沉,她對個人的成長有自己獨立的思考,不愿意與主流文化趨同。 小文說在網絡上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聊自己喜歡的同人漫畫、日本文學。從同人動漫、文學作品中,小文尋求父母和周圍朋友無法給予的精神寄托。網絡上的朋友和動漫文學作品給小文精神上的支持,陪伴她走過了從四年級到初一這三年。
但是到了青春期,在同輩中不被認同,對小文來說是一種壓力、挑戰、難題。青春期少年的自我同一性是由他人支撐起來的,如果他人不搭理自己,特別是缺少父母的支撐,那么自我同一性立刻就會崩潰。所以,在這個時候小文抑郁了。
三、咨詢方案
?。ㄒ唬├碚撘罁?
認知領悟療法是通過解釋使求治者改變認識,得到領悟,從而使癥狀得以減輕或消失,達到治病目的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由中國心理治療專家鐘友彬先生首創,是依據心理動力學療法的原理與中國實情及人們的生活習慣相結合而設計的。認知領悟療法就是要把無意識的心理活動變成有意識的,使求治者真正認識到癥狀的意義,以得到領悟,并幫助他建立較為現實的認知問題的思維方法,來消除各種不良的心理障礙。治療的過程不僅是咨詢師與來訪者交互作用的過程,也是極需來訪者主觀努力的過程。
?。ǘ┳稍兡繕?
根據以上評估,同求助者和家長協商,確定如下咨詢目標。
具體目標與近期目標:
1.來訪者和咨詢師之間建立平等良好的咨詢關系,并應用到其他人際關系中。
2.運用認知領悟技術,引導小文了解自己的情緒,管理自己的情緒。
3.共同探討改進人際關系的方法,引導小文學會彈性接納。
最終目標與長期目標:
完善個性,習得自我成長技巧,增強情緒調控和社會(人際)適應能力。
?。ㄈ┳稍兎椒?
在本案例中,我計劃運用鼓勵、支持、認知領悟技術、認知行為技術、角色扮演、空椅子技術等,對學生心理問題進行認知行為輔導。在治療抑郁的同時,關注原生家庭問題、學校的人際交往問題,以期有效地幫來訪者解決學習障礙問題,達到更有效的心理咨詢效果。
四、咨詢過程
第一次咨詢:收集信息,確立咨詢目標
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收集相關信息,個案概念化,確立咨詢目標,制定實施方案等。對小文做危險性評估。鑒于小文有明確的抑郁癥診斷,在正式咨詢之前,我們簽署了一份“知情同意書”,同時確認小文是在主治醫生授意,父母、班主任知情的前提下進入心理咨詢的。我還對小文做了自殺危險性評估。小文說自己目前對什么都沒有興趣,缺乏動力,認為自己一無是處。有自殘行為,不開心的時候會拿小刀劃自己的手臂,有自殺的念頭,但是一想到媽媽會傷心,一個非常重要的朋友會傷心,就放棄了這樣的想法。鑒于小文有主動就醫的行為,有自殺念頭但并沒有付諸具體的行動,能配合服藥進行心理咨詢,確認目前小文的狀況比較安全。
第二次咨詢:進一步建立信任接納的咨詢關系
咨詢初期,我認真傾聽小文的傾訴,及時肯定她的求助行為,“面對問題就是解決問題的開始?!边@是解決問題的重要基石。
小文需要“被看到”。我對小文的心理咨詢從傾聽共情,到理解肯定、接納包容,滿足小文“被看到”的需要、被人尊重的需要。
傾訴有時就是一種治愈。小文在自我傾訴的過程中,開始慢慢梳理回顧自己的生命故事,在這過程中,我會幫她換一個角度去敘述,使她對自己有不同的理解。例如,小文說非常討厭自己對父親的一味順從,哪怕自己心里很不樂意也不敢說出來。我問她,你覺得這樣的相處模式,在你的成長歷程中對你有什么幫助嗎?在我們循序漸進的交流中,小文最終明白:因為父親行事簡單粗暴,如果不順他的意,就會挨打,順從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當時弱小的自己只能用這種方式保護自己。只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我力量的強大,這樣一味順從的相處模式已經顯得不適合了,內在的成長需要在呼喚關系的調整。從這個角度看,小文對以前那個一味順從的自己由討厭轉為感激與接納。
小文特別喜歡日本作家太宰治的作品,喜歡看太宰治的《人間失格》,喜歡抑郁色彩的小說,她很愿意把她喜歡的作品推薦給同學看。但班主任認為這樣的作品情緒灰暗壓抑,不適合中學生閱讀,建議同學們讀一些主題積極陽光的文學作品。小文喜歡同周圍的同學朋友聊同人動漫,拒絕聊其他話題,換個角度看,這也是一種堅持自我的表現,你接納這部分就是接納我,反之就是不接納我。小文用這種方式呈現自我的存在。她希望找到自己的獨特性,也希望被接納。我在業余時間去翻看太宰治的作品,在談論到這些話題時,我們有更多的共鳴,談論其中一些關于人性的思考。在理解接納的基礎上,我和小文建立了親近的、平輩的、互信的咨詢關系,從內到外地支持她,陪伴她。
咨詢的最后,我肯定了她的積極配合,以及對問題的認識,建議她堅持寫作,書寫自己的心情感悟。
針對小文的睡眠和上課注意力集中困難兩大問題,我們開始學習使用音樂冥想、放松訓練、想象訓練以及三者結合的方法。小文后來一直堅持練習,效果很好,也同時促進了她的學習效率。
第三、四次咨詢:運用認知領悟技術,引導小文了解自己的情緒,管理自己的情緒
運用認知領悟技術,小文總結出了她的主要負性想法:
1“我對動漫和日本文學有很強的欣賞和理解能力,別人的理解應該和我一樣?!?
2.“我一定要說服他們接受我的觀點,他們和我爭論,代表他們排斥我?!?
通過對這些負性想法的探討,小文逐漸在生活中了解自己的情緒問題。我指出,所有的人都會痛苦,許多人帶著痛苦繼續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世上的事沒有那么難!當你覺得無路可走時,靜下心來審視自己,你會發現,你有很多資源可以利用。小文表示非常同意。
我問小文:“如果抑郁情緒會說話,你覺得他會和你說些什么呢?”
小文說:“他會和我說‘你真沒用’?!? 我繼續問:“聽到他這么說,你心里感覺如何?”
小文:“我覺得很難過,很傷心?!?
把抑郁情緒當作一個可以對話的事物,在談話中挖掘抑郁背后的復雜情緒,例如對自己一味順從的憤怒,對父親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的厭惡,對同學幼稚行為的不滿,等等。我逐步引導小文接納自己的需要和情緒,尤其是要接納自己憤怒、厭惡、悲傷等負性情緒,將之意識化、正?;?
抑郁的人常常是那些不會生氣的乖孩子,憤怒情緒壓抑在心中,轉而攻擊自己。我幫助小文意識到自己的憤怒情緒,進而和她演練如何通過合理的方式及時有效宣泄、疏導這些情緒。
建議小文適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運動,心理學研究顯示,運動能幫助緩解抑郁。運動時大腦分泌的內啡肽是一種類似嗎啡功能的生化物質,能給人欣快感,對減輕心理壓力具有獨特的作用。我在心理咨詢室和小文探討如何安排好作息時間,小文按約定,決定平時晚上按時睡覺,每天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如跳繩、跑步等)。
第五、六次咨詢:共同探討改進人際關系的方法,引導小文學會彈性接納
在接納情緒、調整情緒的基礎上,我鼓勵小文擴大交往范圍,積極參加文體活動,在活動中嘗試著主動與同伴交流。在咨詢室進行“角色扮演”,采用行為強化法,共同制定小目標,逐漸與同學接近。對于她的每一個進步都給予鼓勵、強化。對于其不足、尚未達到要求的地方,給予足夠的耐心,基本不采取批評的辦法。
每次咨詢結束后,我會和小文一起討論回去要完成的小任務,例如下面這些:
1.敢于說“不”;練習婉拒他人的不合理要求。
2.轉移注意力到更有意義的事情上,放棄過度的自我關注。
3.嘗試做一些能幫助別人的小事,例如幫課代表發作業本,讓自己在助人中變得自信強大。
4.嘗試從周圍同學開始,發展一位朋友。
5.每周花一個小時與母親談心,理解父母親,也讓父母親了解自己,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
隨著目標一個又一個實現,小文的自尊心、自信心也一步步樹立起來。
在后期的幾次心理輔導中,我開始引導小文理解,她覺得別人都不如自己,說別人幼稚其實是一種防御,為了彰顯自我的獨特性。我進而引導小文對周圍不同于自己的人和事更有包容性,在咨詢室與小文探討溝通方法,演練溝通情景,幫助小文融入學校環境,學會有彈性地同別人交往。
小文提到一個自殺的網絡翻唱明星,對他心懷愧疚。她挺喜歡這個明星唱的歌,這是一個小眾歌手。這個明星由于受到網絡的語言暴力,曾經表露出自殺的意圖,小文很后悔當時沒有覺察,沒有在網上留言安撫他。
那個明星就是小文的影子。我引導她也要學會有彈性地接納自己,接納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在這一基礎上,我和小文一起尋找愛自己的方法,去愛自己,只有愛自己才不會用憤怒的情緒去攻擊自己、傷害自己。
第七、八次咨詢:空椅子技術
針對小文和父親之間的矛盾,我們在咨詢室進行了兩次“空椅子對話技術”。小文嘗試和“父親”溝通內心想法,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父女間的隔閡,緩解了小文對父親的憤怒情緒。這次咨詢促進了她和父親的交流。加上在整個咨詢過程中,父母在班主任老師的影響下,改變了與小文相處的模式,小文漸漸愿意敞開心扉同父母交流。她的行動能力也越來越強了。
第九次咨詢:結束咨詢
最后一次咨詢中,我們一起全面回顧和總結了咨詢歷程,強調了咨詢要點。我充分肯定了小文取得的進步,希望她能運用咨詢中接受的知識和態度來分析、處理自己的問題。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小文逐漸了解了自己問題的前因后果,對自己有了更清醒的認識,擁有了為自己做選擇的力量,能夠挑戰自我局限并將計劃付諸行動。
咨詢以外,與班主任溝通,促進家校合作。
在咨詢的同時,我同小文的班主任進行了溝通,建議班主任同小文的父母就孩子當下的情況進行溝通,讓他們了解小文抑郁形成的原因,促使其父母改變原先不恰當的教育方式,多關心孩子的內心感受,調整親子溝通模式,營造輕松愉悅的家庭氛圍,積極肯定與鼓勵孩子的點滴進步。多帶小文進行戶外活動,開闊眼界,陶冶情操,為小文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幫助小文建立新的行為模式,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我相信有了班主任和家長的理解支持,小文能更快地走出困境。
同時讓班主任平時多關心小文的學習生活情況,依據她目前的身心狀況靈活安排作業,因材施教。平時多發現她身上的優點,多表揚,讓她逐漸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心,體會到溫暖。
五、 咨詢效果
經過九次咨詢,小文有了較大的改變,不需要再繼續服藥,睡眠飲食質量提高,學業成績有所進步,與班級同學的關系拉近了。同父母的溝通,特別是與媽媽的溝通改善了很多,媽媽嘮叨也少了。成績不理想時,媽媽還會鼓勵安慰自己。
咨詢結束兩個月后,小文帶著她在班上的好朋友到咨詢室來,向我致謝。據班主任反映,小文情況穩定,一切正常。
六、評價與反思
在咨詢的過程中,我深刻感受到練好咨詢基本功的重要性,特別是要學會傾聽與回應。陶老師在督導中指出:練習傾聽回應,包括聽到、感受、想到、你覺得她想聽到什么、現在你想對她說什么,這一些能幫助咨詢師更好地理解來訪者的問題。同時在咨詢倫理上,陶老師也提醒我,凡是明確診斷抑郁的來訪者,需要心理咨詢時,要有醫院的臨床診斷和醫生的建議,要配合藥物治療。
在咨詢中,咨詢師保持中立,避免角色情感卷入,咨詢關系就是咨詢關系——我們就像他,但又不是他。要讓自己跳出來,理解來訪者,讓來訪者根據自己的方式成長。
在本案例的咨詢過程中,我能做到耐心陪伴,同感情緒問題,時刻保持覺察,貼近來訪者開展工作,圍繞咨詢目標展開咨詢,相信來訪者是解決自己問題的主體。在咨詢過程中,能適時地引導來訪者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法,并給予肯定和鼓勵。
換個角度看,小文的抑郁癥是危機也是轉機,是功能性的抑郁癥。小文通過癥狀要保護,要支持。因為抑郁癥,母親開始關注她,母親主動嘗試與父親溝通,改變對她的教育方式。同時,母親把這個情況向班主任反映,班主任不僅同父母溝通與孩子相處的方式,而且對小文更多了一份關注。有了班主任和家長的理解支持,小文能更快地走出困境。小文因為抑郁癥到心理咨詢室同咨詢師溝通,得到咨詢師無條件的理解、支持,陪伴她走出青春期自我同一性危機。小文把自己抑郁的事情告訴身邊的幾個關系較為親近的同學,同學關心她,勸說安慰她,加上小文自身的改變,漸漸地她收獲了珍貴的友誼,她感到自己并不是一無是處。
我認為,對青少年抑郁癥的治療,應該配合正規醫院的用藥,以高效、系統化的心理干預為主;重視消除來訪者的學習障礙,培養高效學習習慣;重建他們的家庭關系,最終讓青春遠離抑郁。
?。ㄗ髡邌挝唬航K省南京玄武外國語學校,南京,210000)
編輯/衛 虹 終校/張國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303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