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教學案例及反思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以《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教學為例,探索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體現探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課程理念。教學中根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強調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學生體驗參與、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教學模式,從而實現高中生物教學的三維目標。
[關鍵詞]細胞呼吸;教學案例;高中生物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9)14-0093-02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與細胞》第五章第三節《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一課倡導探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在此課的教學中,教師根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強調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學生體驗參與、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教學模式,從而實現教學的三維目標。教師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來完成新的任務,促進學生自覺主動地獲取信息、處理信息,使用信息與人交流,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合作學習的精神,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發展學生的綜合素養。
一、教學案例描述
對學生來說,細胞呼吸的知識較難理解和掌握,想在課堂短短的幾十分鐘里讓每個學生都有較大的收獲比較困難。對此,筆者調整教學計劃,第1課時由學生充當“小老師”進行授課,第2課時由筆者親自上課。
筆者將班級學生分成4個小組,每組選出一名組長,由組長組織好組員完成相應的任務。4個小組需要完成的任務分別是:簡介酵母菌并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介紹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方式;介紹細胞呼吸原理的應用。小組成員必須人人參與,分工合作,集思廣益。組長需要根據每個組員的興趣愛好和能力大小,確定好每個人需要完成的組內任務,包括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制作PPT、校對、發言等,并對每個組員的任務完成情況做一個簡單而客觀的評價。
第1課時,各小組的發言人匯報本小組的成果,其他小組認真聽,并做好記錄,在互動環節向發言人提出疑問,發言人所在小組的其他成員可以幫助解答。每個小組都要對其他小組的匯報進行評價,并談談自己的收獲和困惑。
在小組匯報前,可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有分工、有交流、有討論、有合作,學生會利用身邊的各種資源,努力收集相關信息,篩選和整理有用信息,并以PPT、視頻等形式展現自己通過努力所獲取的知識和信息。這樣,能夠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讓學生學會運用信息技術輔助學習。此外,組內成員共同努力完成任務,能很好地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而小組匯報時,每個小組的發言人充當“小老師”,既能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能很好地培養他們的自信心。當然,作為“小老師”,他們對知識的理解或許還不是很透徹,但只要他們能把自己所理解的知識清楚地表達出來,就足以得到肯定。對于其他小組成員所提出的問題,他們若能很好地回答,說明他們對相關知識已經掌握得很不錯,而且能把自己掌握的知識與同學們分享,這會讓他們有極大的成就感,能更好地激勵他們今后努力學習;倘若他們不能回答出其他小組所提出的問題,也沒有關系,課后可再進一步地交流和學習。
作為教師,應該隨時記錄好發言學生的精彩匯報和有待改進的部分以及其他學生提出的疑問,了解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若學生發言精彩時,應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若其他學生對發言人所述內容心生疑問,要對發言人表示鼓勵,并認真記下學生尚不理解或理解得不透徹的知識,以便在第2個課時中重點強調和補充。
通過第1課時的熱身活動,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比簡單的預習更有效果。根據學生在第1課時中學習情況的反映,筆者調整第2課時的授課內容,在時間的分配上不再由著自己主觀地決定,而是依據實際情況,有目的性、針對性地把主要時間花在學生理解得不是很透徹的知識點上。
【教學片段】教學中,有個學習任務是介紹細胞呼吸原理的應用,負責此任務的學生搜集了大量的與細胞呼吸應用有關的文字資料和圖片資料,認真完成了課件的制作,小組也派代表進行了匯報,并列舉了很多生活和生產中的實例,生動形象地講述了細胞呼吸原理的應用。例如,創可貼中為何要使用透氣性好的紗布?植物種植過程中為何要時常松土?水稻田為何要定期排水?各種酒類、醬油、食醋、酸奶等發酵制品是如何制作的?在傷口的深處為何容易滋生破傷風桿菌?哪些運動是有氧運動?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用到細胞呼吸的哪些原理?這些問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了學生的思考。教師應對學生產生的疑惑逐層剖析,給予解答。其他小組成員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對該小組的任務完成情況作出評價,教師應給予鼓勵、肯定和表揚。此環節中,學生了解到了很多細胞呼吸原理的應用,切實感受到了掌握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知識可以很好地解釋生活、生產中的一些常見現象。這樣,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踴躍提出問題,小組發言人和“智多星”們耐心細致地進行解答,極大地促進了生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
二、教學案例反思
整個教學,筆者始終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指導思想,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學理念,指導學生完成相應任務,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充分發掘學生的潛質,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讓學生學會與人分享知識,學會取長補短。學生從座位走向講臺,從傾聽者變成發言人,這不僅給了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還讓學生有了更多的成功體驗,從而樹立他們的自信心?!敖湍妇毎粑绞降奶骄俊睂嶒炌黄屏藗鹘y的“講解和演示”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從日常生活的現象中思考問題,做出假設,并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推理和假設,制訂實驗步驟、選擇實驗方法、預測實驗結果并實施和開展實驗。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到了充分拓展,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課堂中,學生還以小組討論的形式探討了有氧呼吸的過程,在相互交流和學習中共同完成了學案中相應的問題,互幫互助,共同進步,加深了學生的友誼。
“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實驗需要的材料用具相對較多,條件不太好的實驗室也許不能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動手組裝實驗裝置并進行實驗操作。為了能夠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更好地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教師可以布置課外探究性作業,如制作米酒、米醋和果酒,探究水果的最佳儲藏條件,等等,要求學生以興趣小組的形式選擇感興趣的課題開展探究活動,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鞏固所學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從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ㄘ熑尉庉?黃春香)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354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