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中常見的理念偏差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本文列舉了心理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中常見的理念偏差,認為對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來講,理念是最重要的,是第一位的,方法技術是為理念服務的,是第二位的。與掌握方法技術相比,心理教師更重要的是應當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專業、科學的理念。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理念偏差;例析
〔中圖分類號〕 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9)15-0033-03
對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來講,理念是靈魂,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價值及其深刻性主要體現在輔導理念上,任何技術手段、任何形式都是圍繞輔導目標,為了體現和深化輔導理念而服務的。否則,無論多么豐富、有趣的技巧,其價值都要大打折扣。有些教師在開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時,在形式上想得多,在方法手段上比較用力,而在理念上思考不足,導致課程內容偏離了正確方向,達不到應有的教育效果。這種現象需要調整和糾正。本文對這些不夠科學和專業的理念進行了呈現和分析。
第一,對主題中核心概念的界定出現錯誤。
例如,“抵抗誘惑”這一節課,教學目的是認清目標、學會堅持,不被誘惑引入歧途。人們很容易認為“誘惑”是一個貶義詞,誘惑是不好的,要抵抗學習和生活中的誘惑,才能有所成就。但是,有學生在課上提出,鄰居姐姐抵抗不住音樂會的誘惑,不好好寫作業,逃課聽音樂會,但最后考上了中央音樂學院。如果教師對“誘惑”的概念缺乏深入全面的解讀,就無法及時而有效地回應和引領學生。事實上,誘惑的涵義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引誘、迷惑;二是有很大吸引力”。誘惑的本質是選擇,是在通向目標的路上與目標不一致的選擇,而這個選擇不一定是悲劇的結局。抵抗誘惑的前提是已設定好了目標,與目標不一致的選擇是誘惑。其實,我們在生活中可以走不同的路,選擇不同的目標,鄰居姐姐就是選擇了別的目標而不是屈從了誘惑[1]。
有教師講“提高注意品質”一課,注意品質包括注意的廣度、注意的穩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轉移四方面,顯然一節活動課做不到對注意品質的全面培養。如果不能準確合理地理解概念,就有可能造成以下兩種情況:一是面面俱到,蜻蜓點水,不能深入;二是主觀縮小概念,導致學生也對這一概念產生錯誤認識。
第二,對相近概念、交叉概念的厘清和辨析失之有限。
例如,氣質與性格、幸福與快樂、信仰與信念、興趣與志趣、鼓勵與贊揚,等等,這些概念十分相近和相似,同時相互之間又存在一定差別。氣質是先天的,沒有好壞之分;性格主要在于后天培育塑造,性格有好壞之分??鞓繁容^側重本能的、即刻的刺激和滿足,幸福更多指向精神層面的追求,幸福比快樂的境界更高。信仰往往與宗教聯系在一起,如信仰佛教;而信念是一種美好的理想、目標,如共產主義信念、必勝的信念。興趣指一個人愿意和喜歡做某事,志趣是為自己的目標和追求努力奮斗,樂趣是指在做這件事情的過程中十分快樂。鼓勵與贊揚都是對人的肯定,但是鼓勵是面向未來的促進,表揚是對過去良好表現和已有特征的賞識。教師需要厘清各個概念之間的異同,雖然這不一定是課程學習的重點,不一定要花時間去做更詳細說明,但至少教師自己心里要清楚。
第三,對歷史與現實生活中一些事件、問題的看法和解讀有失偏頗。
以下是心理課堂中教師講課片段實錄。
例1:機場大廳里,乘客因飛機晚點,抱怨聲不斷,有的人還要打投訴電話。飛機因天氣等原因,誤點在所難免,旅客不能按時飛走,心情本來就不好,機場方面應該從乘客的角度著想,適當解釋或安排一些活動,讓旅客開心一點,感覺時間過得快一些;反過來,乘客也要多一些理解和寬容,忍一忍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畢竟平安飛往目的地是大家的共同心聲,多一些寬容和理解,大家都會感到快樂。
這段話乍看起來很正確,寬容是美德,人與人之間應當互相理解互相寬容。但再細一琢磨,是不是覺得有點不對勁呢?作為一名乘客,對于飛機晚點不滿意而投訴,這是他的基本權利。當然,他應當采用文明的語言以及理性平和的方式。
例2:從前有一個商人,在一次渡河時,船翻了。見沒人來救他,便大喊“快來救我啊,我是個富翁,誰救了我,我就給他一百兩金子”。話音剛落,一個漁民下河把他救了上來。上來后,商人只給了漁民十兩金子,漁民說不行,商人教訓他說:“你一年能賺多少錢呢?給你十兩金子很多了?!睗O民十分生氣。后來,商人再一次渡河時,船又翻了,商人還是喊他以前的話,又被漁民聽見了,這次漁民沒救他。有人問漁民為什么不救他,漁民答道:“他言而無信,救他干嗎?”結果,商人被活活淹死了。所以,做人應當誠信,如果不誠信,會受到嚴厲的懲罰。
這個例子意在告訴人們不誠信是錯誤的,應受到懲罰。這個觀點也沒錯,問題是不誠信之罪不至于死吧?犯錯可以改過,人的生命是第一位的。當別人不誠信時,我可以指出他的錯誤,但同時我依然給予他幫助,這才是心理健康、積極的表現。
以上兩例,屬于對于文化、對于人性、對于社會現實生活,存在認識理念上的偏差。
第四,對客觀事物或想象過分夸張以至于失真。
凡事均有“度”,在“度”的范圍內,是正確的,一旦超過這個度,就是錯誤的。請仔細品味下文中修改之前的語句和修改之后句子的不同。
例1: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快樂也有憂愁,有開心,更會有煩惱。
改為: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快樂也有憂愁,有開心,也會有煩惱。
例2:面對這些頻頻出現的煩惱,我們該怎么做呢?
改為:面對生活中的這些煩惱,我們該怎么做呢?
例3:我們生活中的危險不僅僅只有這些,還有很多很多。從大家的交流中,我們可以看出,同學們常會遇到的危險主要有……
改為:我們生活中的危險除了剛才同學們提到的這些,還有一些別的情況??傮w來講,在生活中同學們可能會遇到的危險主要有…… 例4:老師也是如此。老師們做了很多讓你們不理解的事,但老師的心愿是為了同學們的健康成長。
改為:老師也是如此。老師們可能也做過一些讓你們不理解的事,但老師的心愿是為了同學們的健康成長。
例5:看,老師手中有一只精美的盒子,此刻,同學們一定在心里想:這里面到底裝著什么寶貝呢?
改為:看,老師手中有一只精美的盒子,此刻,同學們也許在心里想著:這里面到底裝著什么寶貝呢?
第五,隱含著對人對事的負性評價和消極導向。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要激發學生的潛能,引領學生更多關注問題的解決,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要避免隱含的消極導向。
例如,一位教師講“勇氣”一課時這樣提問:“請同學們想一想,在你的生活中,曾經發生過一些什么事情,你由于缺乏勇氣而沒有做到?”建議改為:“請同學們想一想,在你的生活中,曾經有過什么時候,你鼓起勇氣克服了困難,取得了成功?”前者為消極導向,后者為積極導向。
例如,“幾個學習不太好的學生經常早早到學校為同學們打掃教室。一名學習后進生在運動會上奮力拼搏勇奪第一。”
建議改為:“有幾名同學經常早早到學校為同學們打掃教室,有的同學在運動會上奮力拼搏勇奪第一?!?
例如,某位教師在做課堂小結時說:“有的人乍看上去一無是處,什么都平平常常,如果深入觀察,也能發現他們的好處:也許脾氣很好、做事細心,也許身強力壯、能吃苦耐勞,也許待人寬厚、不計得失……”
建議改為:有的人乍看上去平平常常,如果深入觀察,就能發現他們的好處:也許脾氣很好、做事細心,也許身強力壯、能吃苦耐勞,也許待人寬厚、不計得失……
之所以出現上述各種理念偏差,是由于心理教師沒有厘清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區別,或者說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帶有明顯的德育痕跡。德育的價值觀教育是非分明、善惡分明,從維護社會和群體利益的角度,告訴人們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什么是應該的,什么是不應該的;而心理健康教育則強調價值觀中立,不輕易評判,不指責,不命令,從有利于個人成長的角度,與人討論什么是合適的、什么是不合適的。如此,同樣一個事物和現象,從德育視角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視角去看,就會得出不同看法。心理教師應該做更多反思和察覺,在理念上更加開放包容,分析問題多一些角度,語言表達上更多一些彈性。
有一句流行俗語說: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意思是,如果方向錯了,你越努力,將離目標越來越遠。對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來講也是如此,理念是第一位的,方法技術是第二位的。心理咨詢界有一句話,叫作“咨詢師能走多遠,才能把來訪者帶多遠”。指的是咨詢師對人性的洞察和自身人格的修煉對來訪者認識自我和人格整合的影響。香港著名心理學教授、心理輔導專家林孟平指出,輔導員本人要對生命有一定程度的把握,否則就不宜從事輔導,以免給當事人帶來不良影響[2]。
心理教師需要學習成長,需要不斷充實豐富自己的生命,不斷拓展自己的心靈疆域。但是,在時間和精力有限的情況下,心理教師要善于選擇。近年來,在市場營銷的宣傳鼓動下,多種多樣的心理學理論和技術令人眼花繚亂,有的教師花很多錢去參加培訓。其實,各種心理學理論和方法背后的基本理念和原則是相通的、一致的,理念和原則是“道”,方法和技術是“術”。正如老子在《道德經》中說:“有道無術,術尚可求也。有術無道,止于術?!惫P者認為,對于提高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質量以及做好學校心理輔導工作來講,比當前流行的繪畫、沙盤、游戲、敘事、舞動、心理劇等心理咨詢和輔導的技術更加重要的是,心理教師良好的心理素質以及對心理咨詢和輔導基本理論與基本功的學習、掌握和運用[3]。
參考文獻
[1]楊愛,中小學心育活動課有效教學的探討[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7(13):21-24.
[2]林孟平,輔導與心理治療(第十版)[M].香港:商務印書館,1999.
[3]岳曉東,警惕:國內心理咨詢培訓“八大怪”.https://www.psy525.cn/diary/6848.html.
?。ㄗ髡邌挝唬罕本┙逃茖W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北京,100031)
編輯/于 洪 終校/梅 婷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362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