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信息技術主題式項目實踐與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僅僅掌握課本上的知識已經不能滿足小學生學習能力和生存技能的學習需求,只有在體驗中培養小學生自主思考、獨立解決問題、主動深入探究問題的良好習慣,在主題式項目的學習實踐中培養與同學老師合作,共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動腦的過程中加強自己的動手能力,才能更好地學會將所學的知識舉一反三并應用到生活實際中,完成課堂教學要求的同時全面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能力。
● 活學活用PPT,結合實際想主題
小學課程的特點是各學科的安排都更傾向于知識的啟蒙,各學科之間的互通性和跨越性比較強。實施小學信息技術主題式項目學習時,可以首先考慮將所學的所有學科貫穿起來,設置選取貼近學生生活的項目,根據學生的課程安排和學校的實際要求,安排學生以月、季度或者學期為周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一次實踐調查課題,最后再將調查分析的結果以PPT的形式展示出來。
我國地域寬廣,各民族和各地區的特色各不相同,小學生主題式項目學習就應該充分利用各地區的自身優勢,將實踐內容與地域特色相結合,讓學生充分了解自己所在區域的文化和內涵。例如,在我國廣東沿海地區,客家人民是最具特色的代表之一,客家的文化、飲食、觀念等在其千百年來的發展和進步中保留著其獨具一格的風格和特點。下面將以“客家飲食文化之擂茶的研究”為主題,發現和了解該地區家喻戶曉的傳統制茶工藝,并結合PPT的制作和學習來開展,將知識和技能融入到每一次活動調查中,為學生設計完整的學習要求和實踐任務。具體步驟如下:①明確探究內容和目的,成立探究小分隊,明確各組員分工任務。②搜集信息,找尋對制作擂茶有研究的人,記錄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最后匯總小組成員搜集來的資料,以PPT幻燈片的形式展示調查結果。③分析傳統擂茶制作方法和現代制作方法的不同,小分隊成員合作共同實踐制作擂茶,然后各小分隊之間相互品評所制作出的擂茶,記錄并分析其他小組的制作過程和配方,與自身的探究結果進行對比并總結經驗。④利用小分隊匯報的形式,以PPT幻燈片展示和現場解說的方式,分享自己在此過程中得到的知識、收獲和心得體會。
在“客家飲食文化之擂茶的研究”項目學習體驗中,強調學生走進生活,了解身邊的人和身邊的文化,對當地的傳統飲食文化進行更深層次的了解和感受。在動手實踐過程中活學活用PPT,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表達能力,利用信息技術來探究實踐問題,既滿足了學校的教學要求,又培養了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
● 科學融入生活里,團結協作解問題
選擇學生既好奇實踐性又強的項目作為探究主題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對增強實操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體驗感都有一定的幫助。實踐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溝通和協作的能力,批判和主動思考的能力,適應和創造能力等。下面將從以下三個方面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進行探討研究。
第一,以學生為主體,圍繞興趣展開課題。在選取小學信息技術主題式項目課題時,要始終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也參與到課題的選取環節。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搜索、日常發現、查詢資料或請教老師和家長的方式挑選出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然后選出幾個可行性比較強的課題項目,進行全班投票,最終選定以“客家飲食文化之擂茶的研究”為項目主題。
第二,以生活為圓心,用科學知識豐富生活。主題式項目學習活動開展的出發點是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生活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將科學知識融入其中,最后從具體生活實踐中領悟知識的妙用,從而完成科學知識和生活實踐的完美結合。教師在布置主題式項目學習任務的同時可以設立一些具體的問題,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帶著目的參與到活動中。例如,在“客家飲食文化之擂茶的研究”項目中,可以在學生的調查研究階段首先設置幾個問題:①擂茶的材料如何選擇?②擂茶的操作流程是什么?③擂茶的起源是什么?發展如何?④擂茶可以分為哪幾個品種和流派?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尋找答案和進行研究的方向和步驟就得以明確。
第三,以分享合作為平臺,培養學生的團結意識。分組學習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便于學生進行調查探究,另一方面是給予學生分享實踐心得的機會。通過PPT幻燈片分享展示每個小組的調研結果,給他們充分展現自己的機會,提升學生的自信心,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團結合作的精神。
● 軟硬結合妙處多,實用才是硬道理
軟硬結合的含義就是將知識和信息技術的軟武器與實踐設施的新工具相結合,開發以學生為中心、以探索真實問題為目的、以信息技術為手段的課程實施方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例如,在“客家飲食文化之擂茶的研究”項目實踐過程中,要求學生自己制作擂茶就需要學生自己去搜集原材料和找尋制作工具,在此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開發更先進的制作方法。例如,引導學生通過互聯網找尋新的制作配方、研究機械全自動化制作擂茶的方法等,在此過程中就對學生的實踐精神和探索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設計機械全自動化制作擂茶的過程中,需要學生自己制作機械,連接和組裝配件,控制擂棍打擊的速度、力度和準確性,結合Scratch的編程思想,不斷對方案進行調整和改進,從而實現更深層次的學習。通過軟件和硬件設施的結合,讓學生將知識巧妙運用到生活中,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有著很大的作用。
● 師生交流同進步,“數據評價”顯真理
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許多學校已經通過網絡平臺對小學信息技術主題式項目學習初體驗的結果進行師生互評。在“客家飲食文化之擂茶的研究”項目實踐過程中,教師設計了針對學生、上課教師、教學內容的三者一體的數據評價平臺,對每個調研主體分別設置了任務:要求每位學生把自己對擂茶的調研收獲發到“調研成果”庫中;要求上課教師把課堂教學中學生發言人數、發言量、發言時間,以及學生對教師教學的感興趣程度等信息發到平臺“信息收集”欄;要求信息技術技術保障教師針對上課課件的效果、學生知識技能的發展與策略、態度情感的變化等完成數據收集工作。所有的相關數據通過平臺的“數據評價”考核進行大數據統計和分析,從而全面了解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和教師的教學情況,最后根據調研結果對教師的教學活動進行總結,對學生的學習狀態給予評價,對下一階段的實踐提出合理的意見和建議。主題式項目的學習需要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評價,以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鼓勵師生共同進步。
科學在不斷發展,社會在不斷進步,新的教育要求和教學形態在不斷涌現。主題式項目學習為信息技術課堂改革指明了方向,在此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共同適應新的環境和新的教學方法,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是實現新形勢快速發展的必經之路。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397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