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主題式閱讀教學設計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不僅是教學環節中的教學難點,也是教學重點。良好的閱讀能力對于學生學科素養的形成有著重要的意義。為了全面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筆者就小學語文主題閱讀進行了研究,并為小學語文主題閱讀的提升措施提出有益的見解。
【關鍵詞】小學語文 主題式閱讀 教學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6-0081-02
小學語文教學中,主題式閱讀更加突出閱讀的主題性和指向性。因此,鍛煉學生的主題閱讀能力,是保證小學生閱讀教學順利開展的前提和保證。
一、主題式閱讀的內涵和特點
主題式閱讀也叫主題閱讀,就是將閱讀內容的選定與單元主題融合在一起,并借此開展閱讀教學的閱讀方式。主題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普遍應用,主要就是以文章的中心思想為紅線,同時將其他課外閱讀內容聯系起來,以一篇閱讀帶動其他課文的學習,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據此而言,主題閱讀有以下幾個特點:其一,以特定的“主題”為內核,有機的將其他閱讀內容聯系起來,如在閱讀過程中,閱讀要素的選定必然是要與閱讀主題形成一致的;其二,主題閱讀的教學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和質量,進而減輕學生的閱讀負擔,在實際教學中是以單元主題為依托,對教材選定閱讀材料進行有效整合,以此來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其三,主題閱讀必須以整個單元的閱讀材料為基礎,在進行教學時也要結合單元主題來進行實施,不能去改變教材編訂的順序和內容。
二、主題式閱讀的教學原則
其一,以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為前提,提高學生的信息提煉能力。小學主題閱讀的原則之一就是要重視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的信息提煉能力。因此,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教師一定要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以知識基礎和信息提煉能力的鍛煉為目的,讓學生在主題閱讀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閱讀的技能和技巧,進而總結屬于自己的閱讀方式,促進知識搜集和信息提煉的能力提升,進一步確保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教學效果。
其二,鍛煉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好老師。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和質量,興趣是關鍵,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重要任務。教師在進行主題閱讀教學中,一定要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加強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通過情景創設等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愛上閱讀,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確保學生主題閱讀的質量,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其三,通過主題閱讀教學鍛煉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高超的課堂駕馭能力和引導能力是開展主題閱讀教學的基本保障。因此,確保主題閱讀教學必然要求教師要有良好的引導能力和駕馭能力。在主題閱讀教學中,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則是課堂的引導者,其自身對課堂的設計能力和駕馭能力是課堂有序進行的保障。在主題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具備強大的駕馭能力和材料整理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將閱讀學習延伸到語文學科的各個內容,確保整個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
三、小學語文主題式閱讀教學的措施
其一,借助多媒體教學將主題閱讀內容具體化。小學生思維能力處于發展階段,對具體化、形象化的知識更加關注,更加有興趣。在進行主題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將主題閱讀內容直觀化、形象化,進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確保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提升。比如,教師在進行二年級語文《曹沖稱象》閱讀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提出不同的問題,如“曹操為什么稱象?官員們用什么方法?曹沖用什么辦法?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然后老師幫助學生梳理問題,借助多媒體用視頻的方式向學生展示官員們稱象的畫面和曹沖稱象的畫面,讓學生比較哪一種辦法好?以此吸引學生目光,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主題閱讀教學中。
其二,通過小組合作相互交流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通過設置問題進行主題式閱讀教學,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通過交流和溝通,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這樣還能鍛煉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三,在主題閱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模仿寫作或者評價型寫作。閱讀和寫作是相互聯系的,因此教師在進行主題閱讀教學中,除了相互交流、多媒體教學意外,還要在閱讀的基礎上鼓勵學生進行模仿寫作和評價寫作,讓學生從語言、修辭、表達等方面,進行寫作,深化對閱讀材料的主題認知,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段天喜.小學語文主題式讀寫聯動教學模式探究[J].甘肅教育.2016(21)
[2]丁雄鷹.“跟著古詩游中國”課程的開發實踐[J].小學教學研究.2017(0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56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