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科學“主題式”拓展課程的設計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近年來許多學校在積極探索拓展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然而問題也是層出不窮。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從剖析拓展課程實踐中的諸多問題出發,提出了七年級科學“主題式”拓展課程的設計與開發,主要闡述了課程內容、實施形式和評價方式。旨在完善科學課程體系,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關鍵詞:科學;主題;拓展
一、拓展課程開展存在的問題
浙江省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已于2015年9月在全省中小學全面開展。本輪課改旨在完善課程體系,強化選擇性教育思想,更好地幫助每一位學生實現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重點內容之一就是在基礎類課程之外開設各類拓展類課程。然而,經過近兩年的實踐操作,我們發現教師在科學拓展類課程的開發和教學中,學生在拓展課程的學習中,都存在著諸多問題。
?。ㄒ唬┱n程難以做到統整性。《浙江省教育廳關于深化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改革的指導意見》中指出科學拓展性課程應以主題統整的項目課程為主。然而七年級學生科學知識的識儲備還不夠,還處于科學學習的初級,該階段主題統整的課程開發難度較大,相比而言,"主題式"拓展可操作性會更強。
(二)教師開發課程能力還欠缺。長期以來,一線教師只習慣于實施課程,沒有接受過課程開發的系統培訓,在開發能力上還很欠缺。然而,開發"主題式"拓展課程,更有利于發揮教師的各自專業優勢,取長補短。
(三)學生基礎課程的學習壓力較大。雖然學生對拓展課都十分喜愛,但是迫于基礎課程的考試壓力,學生必然將主要精力投入在基礎課程中,甚至出現在拓展課上寫作業的現象,如果拓展課程與基礎課程結合不夠緊密,難以引起學生的重視。而"主題式"拓展課程具有"小而精"的優點,與基礎性課程的結合度高。
?。ㄋ模┙處煹恼n程意識不強。部分教師利用拓展課程將基礎課程的練習,以應付的態度來對待拓展課程,沒有真正理解拓展課程的實質,久而久之,學生對拓展課程的學習積極性也會受到影響。
筆者認為"主題式"拓展課程的開發與實施能有效解決以上問題,旨在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當前重基礎課程而輕拓展課程的現狀,使拓展課程真正成為師生的共同需求,成為基礎課程的延續與補充,從而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和實踐能力。
二、"主題式"拓展課程的內容與實施形式
?。ㄒ唬?主題式"拓展課程資源的開發、整合研究。本拓展課程的內容可分為以下幾大部分:
?。?)科學發展史
科學史是科學和科學知識,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歷史發展的研究。科學史的價值不僅僅在于向學生表明科學發展的歷史,更重要的是在這段歷史中所蘊含的科學家們在思想、理論上的碰撞,體現了科學本質,是科學發展的精華部分。盡管課程標準中一再強調科學史的重要性,然而由于教材篇幅以及基礎課程的課時安排所限,并沒有非常好的開展,此部分內容可以在拓展課程中得到彌補和完善。如:光的本質百年探索史,光速的測量史,原子結構的認識史,被世界遺忘的偉人--特斯拉等。
?。?)當代前沿科技與重大發現
科學是發展的,人類是進步的。當學生整天在教室里學習前人在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前的成果時,我們的世界早已翻天覆地。許多內容嚴重滯后,許多知識將被改寫,這些前沿科技與重大發現學生都可以在拓展課程中學到。如:"悟空"與暗物質,屠呦呦與青蒿素,什么是引力波等。
?。?)實踐活動
科學是一門實踐性學科,許多知識需要學生在親身實踐中才能領悟和運用。基礎性課程往往十分重視學生對教材內容的記憶與理解,實踐性的內容相對較少,在考試壓力之下實踐活動已被邊緣化。拓展課程的開設可以有力的彌補這一缺憾,讓學生在實踐中領悟科學,真正做到"做中學"。如:校園植物的識別與銘牌制作,植物的有性與無性生殖的校內栽培,自制酸奶等。
經過對七年級科學上下兩冊教材的研究,并結合學情分析,已擬定以下拓展性課程主題:
?。ǘ?主題式"拓展課程的教學實施形式。"主題式"拓展課程包含了兩種類型的課程形式,與之相應的也有多種教學方法。
(1)知識類課程
知識類課程側重于知識層面的拓展,使學生對已學知識在橫向和縱向兩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主要形式有以下三種:
?、賹n}講座
此類課程的教學以教師講座、授課為主要方式。如"光的本質百年探索史",教師就以牛頓的微粒說開始,介紹各學說的觀點和主要證據,通過實驗的展示,層層深入,逐步揭示出由微粒說——波動說——電磁波——波粒二象性這一科學發展史,讓學生領悟到科學的發展與變遷,同時又與高中光學完成銜接。
?、诳茖W視頻輔助教學
許多科教類電影不僅學生愛看,還具有很好的教育意義,使學生在觀影中學習科學,感受科學的魅力,從而提高對科學學習的興趣。
例如在觀看《地心引力》時,為什么導演在拍攝碎片撞擊航天飛機時整個過程都是無聲的?為什么女主角能通過滅火器在太空中移動到指定位置?為什么在太空艙門打開的情況下女主角摘掉頭盔卻依然平安無事?期中涉及到的科學知識都能在我們的七年級教材中找到答案,使書本僵硬的知識有血有肉的展現在學生面前。
?、蹜没ヂ摼W小組合作學習
許多前沿科技和重大發現或許我們教師都未必真正了解和及時掌握,互聯網為我們提供了有利平臺。
例如"引力波"被發現的消息一經傳出,學生會對其產生濃厚的興趣,此時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互聯網搜索、交流、整合,制作出有關引力波的介紹性PPT課件,通過小組間的展示、分享,使學生對此類前沿科技能有大致的了解。
?。?)活動類課程
活動類課程側重于書本知識的實踐和動手創造,有以下三種主要形式:
①動手實驗
該部分內容以學生親身動手實驗為主要開展形式,通過實驗"做中學",對教材內容更好的掌握。如"植物的有性生殖",以書本種子萌發條件、莖的發育和花的結構為起點,讓學生在校園內種植準備好的各式各樣的植物種子,并在此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進行觀察和記錄,以期間遇到的新問題為生長點開展自主探究與調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探究能力。
?、谛撟?、小發明
上級主管部門每學年都會組織一些學生創作類、實踐類的比賽,我們的拓展課程可以將其吸收、整合。如利用一張A4紙為材料制作一個"小車","小車"外形不限,但只能以一張A4紙為原料,不得使用任何粘合劑,看誰的"小車"能行駛的最遠。通過這樣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動手能力。
?、凵鐣{查
通過社會調查活動,使學生能將書本上的知識聯系社會實際,對環境污染、人口問題、可持續發展等能有切身的感受和認識。例如,以學校組織的遠足活動為契機,讓學生對我們的母親河--新塍塘的水質進行取樣調查,制作環境調查報告,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三)"主題式"拓展課程的評價研究。本課程的評價旨在促進學生發展方面的作用,不強調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在評價過程和評價結果等方面采取以下方法,以適應拓展課程的多樣性和選擇性等特點。
?。?)教師評價:教師通過對學生學習表現的觀察,學習感受的交流,學習情況的記錄,以及通過各種形式的問卷和來自學生、家長等有關方面的證明、記錄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實踐活動考核可采用口頭表達、實驗操作、調查報告、實驗探究報告等多種方式。
?。?)學生自評和互評:自我評價是一種自己認識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己提高自己的學習過程,是培養學生主體意識最為有益的途徑。本課程將重視引導學生根據學習活動記錄檔案進行自評,強調在學生自評的基礎上,通過互評,對學生的學習經歷和學習質量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使學生學會相互評價。
科學拓展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勢在必行,但怎樣的課程才算是好的拓展課程還在探索中。"主題式"拓展課程能以學生所學知識的最近發展區為起點,以聯系生活實際的實踐活動,科學發明史,初高中銜接,當代前沿科技介紹,科普視頻的觀賞等為后續,無疑是對基礎課程的有效補充和完善。
參考文獻:
[1]朱清時:《科學》7~9年級教材,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
[2]《科學(7~9年級)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654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