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開展探究式學習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課程基本理念”中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毙W語文教師要從學生主體性的角度出發,為學生的探究式學習確定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活動,安排恰當的任務,進行必要的科學指導,積極評價,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探究式學習的一些做法。
【關鍵詞】探究點 探究形式 探究方法 即時評價
探究式學習是讓學生自主研究去發現問題,并展開分析、交流等探究活動,從而達到獲取知識與培養能力的目標。探究性閱讀在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轉變學習語文的方式,培養創新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義。那么,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呢?
一、確立探究點
“探究點”指探究的問題。只有有了探究的問題,探究才會有抓手。那么,如何確立探究點,有以下幾條途徑。
1.創設問題情境,確立探究點
學生的學習不單純是一個認知的過程,而是認知與情感協同活動的過程,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產生探究的興趣,引導學生確立探究目標。如在教學《鯨》一課時,學生看完多媒體播放的各種鯨的視頻后,教師提問:看完視頻你們想知道什么?學生問題如潮:鯨有多大?鯨吃什么?鯨怎么睡覺?鯨怎么呼吸?鯨是怎么長大的?鯨是不是魚……這些問題恰巧是文章的知識點,也是探究點。抓住了它們,就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內容。
2.從文章的題目入手,確立探究點
有些課文題目是統率全篇的,教師可以將它作為探究的目標。如教學《索溪峪的野》一課時,統率全篇的問題就是“索溪峪的‘野’表現在哪?”為了便于探究,教師圍繞這一總目標,引導學生把它分解成小目標:你怎么體會出——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動物是“野”的,游客是“野”的?這樣學生就能有的放矢。
3.從課后思考題入手,確立探究點
課后的思考題往往也是文章的探究點。如《只有一個地球》課后的第一題:課文寫了地球哪幾方面的內容?“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了!”遨游太空的宇航員為什么會發出這樣的感嘆?學生抓住這個問題,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內容。
4.從關鍵詞、句入手,確立探究點
課文中有些關鍵詞、句足以提領全文,抓住它有利于讀懂課文。如《白鵝》這篇課文,最具探究價值的詞語就是“高傲”。在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后,筆者就引導學生:文中哪個詞概括了白鵝的特點?“高傲”體現在哪些地方?找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與同桌交流自己的感受。這樣不僅擺脫了“多余的情節分析、煩瑣的提問設計、僵化的章法講解”的傳統模式,還體現了“反復誦讀、情感熏陶、自由感悟”的語文學科特點。
二、選擇恰當的探究學習形式
探究學習形式主要有自我探究、小組合作探究。
?。?)自我探究指個人自主默讀、輕聲讀課文,邊讀邊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形成感受的過程。素質教育以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自我探究這種形式特別強調了學生在學習中的個體主動性,與素質教育的要求不謀而合。而且,自我探究是最基礎的探究性課堂活動,良好的小組合作探究一定要建立在扎實的自我探究的基礎之上。所以,教師一定要利用一些較容易的探究目標加強學生自我探究能力的訓練。
(2)小組合作探究指通過小組成員合作、交流的形式,在討論的學習氛圍中形成成果。學生的自我探究不一定是面面俱到的,小組合作探究能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傾聽他人的思考結果,不斷地完善自己的探究成果,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鍛煉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此種形式可用于有一定難度的探究目標。
三、自主確定探究方法,充分發揮主體性
學生探究的主體性不僅體現在自主確定探究的問題,探究的形式(個人自主、小組合作)上,還體現在自主確定探究的方法上。在語文教學中,探究的方法是指讀者感知語言、理解語言、欣賞語言、積累語言的方法。這些方法,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一點一滴幫學生積累。如教學《詹天佑》一課,在學習“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時,筆者提問:“同學們,怎么能將‘開鑿隧道’‘人字形線路’的妙處展現出來?你們有什么好辦法嗎?”同學們各抒己見,有的說:“用畫圖的方法。”有的說:“用道具演示?!惫P者順水推舟:“很好,下面你們每個小組選擇你們喜歡的方法學習這部分內容?!惫P者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問題。在展示學習成果時,有一個協作小組用一幅圖形象地展示了兩種開鑿方法,有一個小組用道具演示了火車過青龍橋的方法……學生們興味盎然,在交流中不僅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學會了一些探究方法。
四、即時評價,增強探究信心
為了有效開展探究式學習,養成學生探究的習慣,一定要發揮評價的診斷、反饋和激勵的作用,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這種評價指的是即時評價,是對學生的具體表現所作的即時的表揚和批評。這一環節既要保護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又要甄別結論,為學生今后解決類似問題指明道路。它是一種形成性評價,應以正面評價為主,以鼓勵為主。如在學生回答不完全正確時,筆者會說:“這個問題,答對了一部分,做出了一份貢獻,另一部分,再想想,老師相信你!”在學生回答不正確時,筆者會說:“勇于發表意見,但思路要換一換?!边@樣的評價讓學生感到態度誠懇,進而產生主動求知的心理沖動,以良好心態進入學習,增強探究的信心。即時評價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與教育活動過程融為一體。評價可由教師進行,也可以讓學生自評、互評。
總之,探究式學習的開展,為學生營造了一種發揮潛能的氛圍,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得到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有利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維春,張宇.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科學咨詢,2014(18).
[2]張春年.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探究式學習[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3(8).
[3]秦華.“自主探究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8(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03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