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閱讀是小學閱文教學的重難點和重要環節,然而現階段閱讀教學存在不少問題,影響了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開展,亟需解決。在本文中,筆者主要研究了小學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從有效性的界定和影響因素、閱讀體系構建、有效性研究的要素和實施步驟這幾個方面進行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閱讀有效性;閱讀研究
  一、閱讀的重要性及當前存在的問題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閱讀教學占比大,用時長,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語文教學約等于閱讀教學,這就體現了出了重點。閱讀在熟知文字的基礎上進行,文字組成文段,文段組成一篇文章。學生通過熟知文字,理解文段意思,再從文段意思中領悟文章思想。這其中又穿插了結構性、用詞精準性等等,需要運用到多方面的知識儲備和文學素養。因此,閱讀也是一個難點。
  再者,我們的語文教材文章選擇的都是文質優美的作品,這些作品大都出自著名文人之手,在文筆和思想上都具有魅力,優美的文筆能讓人瑯瑯上口,豐富的思想內涵能陶冶情操,提高思想認識。能否利用好教材發揮出應有的效果是體現出教師是否具有語文教學理念、是否擁有駕馭教材和控制課堂的能力、能否組織學生、是否擅長運用教法的關鍵。
  既然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難點,也是體現教師水平的關鍵,那么我們應該加強重視。然而,當前閱讀教學存在問題,不少老師反映閱讀教學難度大。而不少測評專家也發現,在閱讀中存在虛化、形式現象。生字、語句、標點符號、篇章結構一帶而過,沒有細細品嘗,導致學生一知半解。因此,要提高閱讀教學需要我們直面閱讀的問題,大刀闊斧、破舊革新。
  二、閱讀有效性界定和影響因素
  閱讀有效性的評定至今沒有一個明確的界定。舉個例子,比如,我們就同一篇文章進行反復閱讀。每一次閱讀都獲得新的感受,誰能說就讀懂了它呢?再者,讓10個學生進行閱讀,他們獲得認知也不同,這能否說明誰的認知是正確的,其他的是錯誤的呢?因此,閱讀有效性的衡量需要一個客觀的標準,即讀出一些共性,即大家都認為最重要的東西。在教學中,筆者認為有效性指的是在有限課堂40分鐘上,利用好教材,達成教學目標。
  當前影響閱讀有效性的因素有很多,筆者認為最重要的是生活經驗、閱讀積累和他人經驗。當接觸到文章的刺激時,引發的心理活動是基于生活經驗作出的意義解釋。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想象,由此及彼,建立文章和生活的聯系。閱讀積累指的是在接觸文章時,閱讀積累產生的思考方式和方向會影響對新接觸文章的認識和思考。比如閱讀積累中,我們通過文章了解到桂花酒的做法,當我們閱讀到葵花酒時,而文章中并沒有對葵花酒的做法進行闡釋時,我們會自然而然地認為,葵花酒的做法就和桂花酒的做法一樣,這就是閱讀積累。而他人經驗一個很重要的例子便是教學過程。教師教學經驗豐富、閱讀儲備足、文學素養高。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的指引,學生認識到文章表達的意思,這就叫他人經驗。
  生活經驗、閱讀積累、他人經驗需要學生多體驗生活,多看看世界,多閱讀,多做筆記,多向身邊人學習、多向課本學習獲得。作為教師,我們應當引導學生多閱讀,多留心生活,并利用自己的學識經驗傳授給學生新的認知。
  三、閱讀有效性中閱讀體系的建立
  如同多條交通通道需要構建立交橋一樣,閱讀也需要建立立交橋。閱讀除了課文閱讀外,還有課外閱讀、經典閱讀、時報閱讀等等。根據現階段學生的閱讀情況,筆者把閱讀分為四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課文閱讀,即以教材為主,側重點在于閱讀的深度解析,包括字詞認知、語義分析、文段品嘗、篇章結構、主題思想、寫作技巧等等。學生以教材為主,提高必要的文學知識儲備。第二個部分是專題閱讀,教材中的單元大多是按專題設計,具有相似之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從專題中挑選部分課文進行講解,其他課文一概而過。其實,教師也可以通過講解部分課文,讓學生通過自學的方式進行其他部分課文的學習,這樣可以加深學生的認知,讓學生用新學到的知識去自學課文,達成加深鞏固的目的。第三個部分是名著閱讀。名著閱讀是課外閱讀的正餐,不少學校都推薦課外閱讀書單,讓學生在課外進行閱讀。名著閱讀經過歲月的挑選和沉淀,大都是豐富的精神營養,不僅能提高卷面分數,還能在精神上起到良好的作用。第四個部分是生活閱讀。生活閱讀顧名思義就是來源于生活,包括人際交流,如微博、微信文章、資訊等等。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實現有效性要充分利好用這四個閱讀部分,建立閱讀的立交橋,讓學生在閱讀中層層遞進,不斷獲得新知,豐富閱讀體驗。
  四、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研究對象、內容、目的和方法
  1.研究對象:小學一至六年級學生;
  2.研究內容:閱讀興趣的培養、概括能力的培養、理解能力的培養、閱讀習慣的養成;
  3.研究目的:達成教學目標,建立一套提高小學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教學體系;
  4.研究方法:以研究法為主,以調查法、經驗總結法、文獻法為輔。
  五、閱讀有效性的研究步驟和措施
  閱讀有效性的研究步驟主要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準備階段。在準備階段,根據研究對象、內容、目的和方法確定人員分工,擬定研究實施方案,經過反復論證后確定最終方案。并根據方案進行分工研究,確定好每一堂閱讀課的方法步驟,教材重點難點,語義分析,字詞辨析,課后習題和閱讀篇章,每一階段的目標等等。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在實施階段進行實操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時刻注重做好筆記和批注,通過課題中心組工作會交流的形式,不斷改進教學。并從中挑選出好的教學方法、教學經驗,形成初步的教學模式,選點實驗獲得成功。
  第三階段,鞏固推廣階段。全面開展,圓滿完成任務。
  第四階段,總結階段。進行結題相關工作,進行問題解決、整理等工作。
  在研究過程中,要做好必要的措施來保證閱讀教學有效性研究的有序進行。首先是在實施步驟前,要做好現狀了解。包括學生的閱讀興趣、概括能力的培養、理解能力、閱讀習慣,通過對語文任課老師和學生進行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了解,并及時進行統計和分析。其次,是在實施過程中,要加強重視,由骨干教師擔當課題組顧問,不定時進行指導,解決問題,解答疑惑,保證研究工作方向不變。同時,還要重視交流的作用。除了專題工作組交流外,還可以通過學習他校優秀經驗,查詢文獻資料等方式來改進工作方法方式。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不定期對教學成果進行驗收,測評研究方向是否如期按質按量達成,及時調整??偨Y出一套提高小學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體系。
  通過上述的研究,筆者所在的語文教學有效性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更濃、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得到了有效發展,大部分學生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建立起了一套課文閱讀到專題閱讀,名著閱讀,生活閱讀的閱讀體系,教師也建立了一套提高小學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體系。
  參考文獻:
  [1]李娜.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內外閱讀有效銜接的策略[J].文學教育(下),2019(05):98-99.
  [2]李明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初探[J].中國農村教育,2019(12):48.
  [3]洪玲玲,岳微.例談如何提高小學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文教資料,2019(09):52-53.
  [4]魏云娥.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閱讀指導有效性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12):77-7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432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