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對策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國家大力推進新課標改革的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中的閱讀教學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已經成為當前教育工作者的重點關注的課題之一。結合當前我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實際開展情況來看,如何提高教學有效性是當前教師對學生開展語文教育教學活動時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主要內容研究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對策,希望能為我國小學語文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171-01
  前言
  眾所周知,在小學語文課程中,語文閱讀在其中占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語文教師對小學生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對小學生開展積極有效的語文閱讀教學,能夠充分提高小學生把握語言的能力與應用文字的水平,除此之外,還有助于全面培養小學生語文素養。在我國不斷推進新課標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已經成為當前教育者普遍重視的問題之一,基于此,本文主要內容研究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對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俗話說,讀萬卷書行千里路,由此可見語文閱讀的重要性,針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此階段的語文學習活動至關重要,它是小學生學習生涯的基礎,基于此,教師在對小學生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時,只有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才能有效提高學生自身的語文學習能力,為學生未來的學習活動打下基礎。
  1.提高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針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而言,在參與語文學習活動時,有助于提高自身語言表達能力,而語文教育教學活動中的閱讀教學,能夠最直觀最有效的提高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小學生可以在教學活動中通過語文閱讀對自身表達能力不斷優化,因此,對于小學生而言,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不僅能夠提升語文素養,還能夠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1]。
  2.積極調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理解能力。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簡而言之,就是讓學生對課文進行反復閱讀,來了解課文的內涵。結合當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來看,教師一般情況下,會讓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品讀,讓學生了解課文中語句的含義,然后讓學生自行組織語言,概括自身所理解的含義,此過程便是教師對學生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但是在此過程中,由于小學生自身思維與理解能力的局限性,導致自身很難完全領悟語文課文,也很難利用優秀的語言組織能力將自身意思完美表達,但是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能夠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使學生對語文課文進行閱讀與思考,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思維,這也是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有效性的重要體現之一。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對策探析
  1.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對于小學生而言,教師在對其開展語文閱讀教育教學活動時,想要提高教學效果,首先需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通過對學生設置合理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中通過生動有趣的語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可以采用創設情境的方式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由于小學生自身的特殊性,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的接受能力較強,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語文教育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例如在語文課堂上,使學生自行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含義,又或者在教學活動中采用閱讀三步法,第一步要求學生流暢閱讀課文,第二步,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文中作者的情感,第三步,讓學生把文章充分閱讀之后,說出自身感受,采用三步教學法循序漸進,這樣一來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對課文之間的交流,增強學生的閱讀實效性[2]。
  2.提高閱讀教學效果的巧妙提問。
  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提問是優化語文教學活動,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最直觀的方法之一,教師在課堂中對學生進行準確有效的提問,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學生與教師溝通的過程中,增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能力,從而有利于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質量,那么教師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時怎么樣對學生開展提問活動呢,我總結了以下幾種方法。首先,聯系實際法。眾所周知,知識來源于生活,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時,可以將課文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系,讓學生通過實際生活中的經驗理解語文課文,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3]。例如,教師在向學生教授《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結合實際生活對學生展開適當的提問活動,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此時在你身邊你會為她做些什么,或者在如此寒冷的天氣下賣火柴的小女孩最終會凍死嗎,通過這種假設性的提問活動,使學生將語文課文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能力。除了聯系實際法之外,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還經常使用抽絲法對學生開展提問教學,通過對語文課文中某個段落或某個重點句子,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能夠對文章中的細節進行思考,最終幫助學生對整篇文章進行充分的了解。除了上述兩種方法之外,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還可以采用環環相扣法,通過一個問題引發其他問題,是學生能夠對課文進行思考。例如,教師在對學生教授《負荊請罪》這一篇文章時,可以通過設計問題讓學生在課文中尋找答案,理解課文。問題可以為:負荊請罪的含義是什么,在本篇課文中誰負荊請罪?因為什么事情要負荊請罪?請罪的結果又怎樣?除此之外,讓學生思考廉頗藺相如是一個怎么樣的人?能夠從他們的身上學到什么?學生通過對這些問題進行解決便能夠全面的對文章進行掌握。
  3.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量。
  想要有效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不僅需要學校內的教育教學活動,還需要學生自身充足的語言積累作為后盾,但是語言積累是一項需要長期學習的過程,而語文課堂往往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鐘,因此教師除了努力提高課堂質量之外,還應該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活動,使學生閱讀面得以拓寬,通過學生對課外知識廣泛的閱讀,教師在教學課堂上對相關知識進行補充,使學生自身的文化素養得以提高,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的閱讀書籍基于一定的推薦,使學生閱讀符合自身年齡段與認知能力的數據,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思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對小學生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時,想要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首先,需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其次,在教學活動中可以通過巧妙的提問,與學生之間良好互動,提高學生對語文課文的理解能力,最后,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基于指導,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為提高語文閱讀質量提供保障,為學生未來的學習生涯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馬慶梅.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2):54-54.
  [2]崔秀芬.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J].課外語文,2017(5):38-38.
  [3]劉學君,李林濤.關于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中華少年,2017(14):258-25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139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