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階段學業規劃指導教育的現狀與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學業規劃是生涯規劃在學生求學階段的細化和體現。社會認知生涯理論認為,生涯規劃是個人內在特質、環境外在因素和學習經驗三者之間交互作用的結果。相應來說,高中階段學業生涯規劃就是在了解學生興趣、能力、價值觀等個人特質的基礎上,結合社會發展需求,初步確立專業和職業發展方向,設計連通現在和未來的發展道路,制訂并實施具體的步驟,最終達到“因材就學、學以致用”的目的。
一、學業規劃指導的必要性
舒伯的生涯發展階段論認為,高中生處于探索階段的試探期,需要在學校、家庭和社會生活中對自我和外界進行探索,嘗試多元角色,完成初步的人生規劃。在高考改革背景下,要求學生對探索階段的任務做進一步的細化,要求學生在充分了解自身特質的基礎上進行“選科”“選課”“選學”“選考”,要求學生提前整體規劃高中的學業、大學的專業和未來的職業。這就需要學生在充分享有自主選擇權的同時,提升自身的生涯規劃能力。若個體在高中階段缺少相應的嘗試,未能完成探索任務,也勢必會影響后續階段的發展。所以,在高中階段開展學業規劃指導,是學生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
同時,學業規劃也為學生的自主發展奠定了基礎?!吨袊鴮W生發展核心素養》提出,學生要能夠有效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實現自主發展。一方面,要學會學習,即養成學習意識,選擇恰當的學習方式,自主調控學習進程;另一方面,要健康生活,即在認識自我、發展身心、規劃人生等方面進行有效管理。在高中階段開展學業規劃指導,意在引導學生不斷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健全學生自我成長的調節機制,提升學生自主發展的能力。
二、學業規劃的現狀調查與分析
為了了解高中生學業規劃的現狀和需求,筆者以2017級高中生為調查對象,開展了“北京市普通高中模擬選科調查”和“高中生專業決策自我效能感調查”。前者的調查包括學生的模擬選科過程、影響因素分析和學業指導需求三個維度,后者的調查包括學生的自我評價、信息收集、選擇目標、問題解決四個維度。調查結果發現,各維度的平均分都在3分以上(滿分為5分),但是各維度之間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具體分析如下。
一是相關信息充足,但信息整合不足。雖然學生對自己的能力特長、興趣愛好、性格特征的認識均處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但其信息整合能力不高,有40%左右的學生不了解學科與專業的關系、專業與職業的關系以及職業發展前景,不知道外界環境的優勢與限制。因此,學生在模擬選科過程中,普遍把個人因素(興趣愛好)作為選擇考試科目和專業的首要依據,其次為以后學好該學科的信心、目前該學科的優勢。同時,學生對未來因素(對以后生活有用、填報大學專業時選擇面更廣、與大學想學的專業相關)以及環境因素(學校的師資力量和辦學特色、家庭資源)的考慮不周全,甚至完全忽略了這些因素的重要性。
二是缺乏規劃技巧,態度猶豫不決。雖然大多數學生對高考改革保持中立態度,但有的學生因為在決策和規劃方面出現了偏差,故在面臨決策時感到焦慮、茫然。有40%的學生認為,自己各科目的學習成績比較平均、優勢科目不明顯;25%的學生喜歡的科目與擅長的科目不一致。這些問題會導致學生在面臨決策時猶豫不決、自我效能感降低。學生也會因自身決策和規劃能力的欠缺,渴望得到形式多樣的學業規劃指導。這體現在希望利用科學的測評工具進行自我評價方面(61%),也體現在與不同的人物對話時希望從不同角度汲取學業規劃經驗(52%)。
三是規劃后的信心不足,制訂和執行規劃能力欠缺。在對學生選擇高考科目的調查中發現,有22%的學生已經選好了三個學科,52%的學生已經確定了兩門學科,20%的學生僅確定了一門學科。這說明,學生在選科決策上信心不足,在制訂和實施規劃的過程中也面臨一定的困難。
三、學業規劃指導的相關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高中階段學業規劃指導的內容應以培養學生的學業規劃意識為基礎,充分開展探索性實踐,讓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進行科學、有序的規劃。
一是更新學業規劃指導目標。學業規劃指導承擔著“規劃學業與完善人格相統一”的教育任務,引導著學生以積極的信念和開放的心態,對未來保持關注、充滿信心,在動態平衡中做出適當的選擇。同時,學業規劃指導還能幫助學生綜合“自身、環境、資訊”三種信息,在“應然”的生涯發展可能性中找到“必然”和“實然”,從“積極看待高中學業”到“科學選擇專業和大學”再到“過好一種理想的人生”。
二是完善學業規劃指導內容。新高考將高校的招生錄取模式由原來的“學校導向”變成“專業導向”,這不僅會影響學生未來的發展方向和職業生涯,也會促使高中生進行學業規劃。因此,通識性的學業規劃指導課程除了要啟迪學生進行自我探索之外,還應教給學生篩選、搜集和整合環境信息的方法,讓學生知道專業對于個人生涯的價值與重要性,并從大學的專業倒推出高中的學業路徑。此外,學科指導課程也應與學業規劃教育相融合。學科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對相關領域和教材中蘊含的生涯教育素材進行挖掘,在教授知識的同時傳遞學科的魅力和價值,在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同時挖掘學生的潛能,向學生傳授多元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形成對自己未來的期待和追求,實現個體的自主發展。
三是豐富學業規劃指導途徑。通識性學業規劃指導可以運用生涯測評、深度訪談、問卷調查等方式來評估學生的個人特質,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業規劃輔導。學科教師可以開設學科緒論課、學科滲透課、選擇指導課和學法指導課,站在學科的角度,指導學生在課程學習與個人發展之間建立聯系。學??梢哉仙鐣Y源、家庭資源和高校資源,通過報告會、先修課、參觀體驗等形式,讓學生把個人體驗融入學業目標之中。
四是改革學業規劃指導評價。學業規劃指導關注學生發展的量變積累過程,重視形成性評價,通過多元評價主體全面記錄學生的成長軌跡,促使個體建立起學科、專業和職業三者之間的邏輯關系,從而能夠進行科學的學業決策和學業管理,將自主發展的理念融入高中階段的學業生活,并延伸到未來的職業生涯和人生之中。
總之,學業規劃指導關乎學生當前和長遠的發展,具有現實性和緊迫性。學校應轉變課程理念和實施途徑,開展豐富的學業規劃指導課程,為學生的自主發展提供保障,積極響應當前教育改革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彰顯育人為本的價值取向。
?。ㄘ熑尉庉? 張慧籽)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468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