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階段推動整本書閱讀的建議與價值討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以整本書作為語文閱讀的基本單位是一種傳統的讀書方式,這種閱讀方式延伸至今具有其流傳發展的時代價值和意義。為此,文章結合當前整本書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結合高中人教版語文閱讀教材的安排,為如何優化高中人教版語文整本書閱讀進行策略分析。
【關鍵詞】高中語文 整本書閱讀 優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8-0102-02
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使得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出現了多種形式的教學模式,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碎片化、格式化、刷題化的發展傾向,不利于提升高中學生的語文審美能力和綜合感悟能力。為了改變這個問題,在高中語文教育改革深化發展的背景下提出了整本書閱讀的教學理念,透過整本書閱讀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形成完整的閱讀能力。為此,文章結合高中人教版語文閱讀內容,就如何實現整本書閱讀有效教學進行策略分析。
一、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存在的問題
整本書閱讀對于學生個體的語文核心素養來講是非常關鍵的,高中時期語文課程的實際教學中融合整本書閱讀能夠將其作用更好地發揮出來,比如能夠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強化學生的審美感知,并且累積更多創作素材等等,但是同時一定要認知到的是,在高中語文課程實際教學中融合整本書閱讀,依然還有很多問題存在,亟待進行合理于有效的解決。教科書尚未同整本書閱讀實現有效對接,在進行整本書閱讀的時候要求教師能夠正確指導學生對名著進行基礎型閱讀,而不是憑借以往的經驗來總結出閱讀的基本策略和方式。同時,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改革的背景下,語文整本書閱讀需要兼顧多門課程,從繁瑣的作業安排中跳脫出來,多向開展語文整體閱讀。但是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高中英語整本書閱讀和學生升學目標不適應,通過整本書閱讀并不能夠從短期角度上來為學生爭取更多分數,因為整本書閱讀在當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推廣十分有限。
一直以來,高中時期語文教材的編制都是基于體裁分類、時代逆序、主題引領等方式來進行的。但是無論怎樣進行創新改革,文選型教材始終都是主流位置。作為高中時期的語文教師也關于遵照單個的一篇課文進行教學內容涉及,而當把整本書融合到實際教學中以后,首先要面臨的問題就是要怎樣同教科書進行對接,基于目前的教學現狀而言,想要直接把整本書閱讀都融合到教材中是非常不現實的,最為可行的方式就是在基于教材內容進行實際教學的時候融合整本書閱讀相關的理念內容,為教師的實際教學提供有力的支撐。作為高中時期的語文教師需要在教材內容的實際教學中增添經典名著作品當中的節選文章。并且,對應地在教參書籍中增添節選文章的梗概,以及對應的閱讀建議,將實用的閱讀資源推薦給學生,其中也包含主體鮮明的整本書,事實上,教材內容中還存在很多不足,傳統形式的教材內容中,一般都是在每單元完成之后,有一些例題、漢字、句式等的重點強調,而實際上,卻并不具備關于整本書閱讀的內容,更不具備對應配套的教學建議與教學資源。傳統形式的語文課程實際教學,其中并不具備基于任務群來編制教學內容,其中沒有針對教材內容進行新課標要求的閱讀清單推薦,有的即便是推薦了閱讀清單,也不夠全面和清晰,未編寫對應的教參材料,也就是說,針對我國新課標中所羅列出來的整本書閱讀學習清單并未得到真正的明確,特別是針對科學、人文類有關的書籍內容,通常都只是簡單提及,卻并未深入細化和商討明確,這是高中時期語文課程實際教學中,融合整本書閱讀教學過程中較為突顯的問題。
二、高中階段推動整本書閱讀的建議
?。ㄒ唬┯晌谋炯毠澩卣沟矫喿x,培養學生整本書閱讀興趣
在高中階段組織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并不僅僅是向學生提供書單,之后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閱讀,而且需要教師根據文本閱讀的細節內容,由細節拓展到名著閱讀中,實現細節和名著情節的有效銜接,從而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名著閱讀的思想和藝術魅力,激發學生對名著學習的興趣。比如在《論語》“知其不可而為之”內容中描寫了孔子擊罄的描寫,在擊罄的過程中能夠充分感受到孔子的固執,反映了孔子在不被他人理解時仍然堅持自我的勇敢。在課堂講解的時候,教師可以從孔子就擊罄延展到《紅樓夢》妙玉聽琴的故事,妙玉從黛玉的琴聲中聽到了一系列復雜的思想情緒,不禁想到自己的境遇,預示了個人命運的悲劇。從孔子擊罄到黛玉撫琴,通過課外和課內內容的銜接拓展了學生的語文閱讀思考能力,教師在向學生解析孔子思想的時候會涉及到對《紅樓夢》特定章節中黛玉思想的剖析,由此擺脫了單純教條式的人物形象分析。
?。ǘ┱鹃喿x指導要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
葉圣陶先生在閱讀教學中提出,語文閱讀教學要注重精讀和略讀的結合,其中,在精讀閱讀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語言文字理解和把握的精準,在精準把握文本閱讀內容的基礎上帶領學生快速閱讀。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將在課堂上掌握的閱讀方法遷移到課外,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比如以《史記》為閱讀研究對象,具體的閱讀指導分為以下幾個步驟:第一,確定閱讀時間。在每周的閱讀課中教師要規定學生的閱讀時間,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相應的篇目,并在閱讀中不斷提升自己的閱讀速度。第二,教師在旁邊點評,在閱讀教學中要求學生能夠一邊閱讀一邊記錄自己的閱讀感受,培養自己發散思維。第三,集中質疑討論閱讀。在閱讀完一個篇目之后教師提出相應的問題來讓學生彼此討論交流,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ㄈ┰谟邢薜姆秶鷥嚷撓滴谋竞兔M行專業研討,引導學生深度閱讀整本書的內容
整本書閱讀的基礎是根據文本細節來激發學生閱讀興趣,進而引導學生更好的閱讀名著。在學生熟悉了整本書的情節之后,教師要緊緊圍繞文本內容來為學生安排相應的作業,將語文課堂教學轉變為名著閱讀討論課。比如莫泊桑的小說《項鏈》講述的是馬蒂爾德因為虛榮而最終受懲罰的故事,小說的韻味充足,為此在授課的時候教師可以結合《儒林外史》的內容為學生布置這樣一個作業:比較馬蒂爾德和王太太性格的異同。這種安排就是對整本書閱讀人物形象化處理的一種體現,使得文本閱讀重點轉變為應用自身的學識來分析人物行為、語言、心理和情感變化。再比如雨果《炮》中的朗德納克侯爵,面對掙脫鐵鏈橫行的炮獸,他勇敢鎮定,冒著生命威脅應用一袋偽鈔阻緩了炮獸的舉動,令人佩服。在學習這節課的時候,教師向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在朗德納克侯爵因為炮隊長疏忽而下命令槍決他的時候,隊長為什么沒有辯駁,甘心去死?!薄杜凇分泄适虑楣澋陌才藕汀端疂G傳》中宋江為避免李逵敗壞梁山名譽而讓其喝毒酒的情節故事存在很大的相似性,請同學們根據自己所學來比較這兩部作品人物性格的不同。這一問題的提出是讓學生在常規閱讀基礎上對兩個文本進行更深層次的閱讀和研究,是閱讀深化教學的一種體現。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通過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我國傳統文化,跨越時空實現和古代先哲的交流,充分感受優秀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從而形成正確的思想價值觀,提升個人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徐鵬.整本書閱讀:內涵、價值與挑戰[J].中學語文教學, 2017(1).
[2]覃正科.在薄弱高中推動整本書閱讀芻議 ——以番禺區石北中學為例[J].少男少女, 2017(18):42-44.
[3]隋紅軍.“整本書閱讀”策略的理論思考[J]. 語文天地, 2016(9):54-5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60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