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技巧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現在的小學語文書本都是單篇文章,篇幅較小,所以說整本書閱讀對學生來說是有深遠意義的。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在教學建議部分,做了這樣的表述:“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笨梢?,讀整本的書的意義已經被重視。本書就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技巧展開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意義;技巧
1941年,葉圣陶在《論中學國文課程標準的修訂》中對“讀整本的書”提到:“把整本書作主體,把單篇短章作輔佐”這是整本書閱讀概念的第一次提出。歷史走到今天,閱讀已經成為世界范圍討論的主題,閱讀也已經從嬰幼兒階段開始了。小學階段進行整本書閱讀不但成為了可能,而且成為必須要做的事情。所以整本書閱讀技巧的探究就變成非常重要的事。
一.整本書閱讀的意義
1.發展語言。
語言是表情達意的工具。一個人生活在群體里,要與他人交流,還要能通過與外界的交流獲得自己需要的信息。 整本書閱讀能夠讓學生接觸到足夠的豐富的語言,有利于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吸收。整本書閱讀讓學生有機會碰到自己想要的語言形式,學生會不自覺得模仿自己喜歡的表達方式。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學生在某一個階段讀某位作家的作品,他們的日記中就會有模仿的痕跡,而這種模仿不是有意識的,是潛移默化受到的感染。學生接觸到大量的經典作品,就會發展學生的語言。這種發展是持續的,是在將來的學習道路上不會遺落的,是能夠為學生一生成長提供營養的。
2.鍛煉思維。
語言是交流的媒介,更是思維的憑借。除了語言本身表達思維以外,語言還能夠發展人的思維。閱讀是獲取知識的過程,但是閱讀獲取的知識只是閱讀的副產品。在閱讀中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獲得自己的思想才是閱讀的主產品。閱讀是發展學生思維的重要方式。學生通過大量閱讀,獲得大量信息,并且與自身對照,通過反思,使自己的思想不斷成熟。 整本書閱讀提供了思維得以深入的可能性,單是學生感興趣的情節的猜測、人物命運的捉摸等,就足以鍛煉學生的思維了。整本書閱讀為學生提供了足夠的思考空間,讓學生的思維更加廣闊和深入。不同作者類似作品之間的比較,同一作者不同作品的比較,不同作品中某類人物的比較,如比較童話作品中的“王子”“公主”,比較不同作品中的“智慧老人”。對整本書的閱讀討論,學生能通過與他人觀點的比照,做出新的思考和判斷,使思維更加深入
3.提升境界。
前面提到,學生在接受語言,發展語言的過程中能夠獲得智慧,獲得人生的經驗,學生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也能夠以古鑒今,能夠推己及人。也就是說在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必然包含智育和德育的因素,并且是始終伴隨語言學習過程,須臾不可分的。不管就語言所承載的內容而言,還是語言本身,都具有不可抗拒的美的因素。語言承載的美與語言本身的美被學生分享,被學生接受的時候,學生的審美水平就會不斷提升?!爸怯谷酥腔?,智育與美育在一起,使人大智大慧。德育使人醒悟,德育與美育在一起,使人大徹大悟。”一本書往往能把智育、德育、美育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學生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就有可能大智大慧,大徹大悟,這豈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二.整本書閱讀的技巧
1.注重閱讀方法的應用和獲得。
“多讀多作固屬重要,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怎樣讀,怎樣寫。對于這個‘怎樣’,如果不能切實解答,就算不得注重了方法?!薄耙荒渴械剜駠魍虠椀刈x下去,至多只能增進一些知識和經驗,并不能領會寫作的技術?!敝挥姓緯喿x這么回事還遠遠不夠,關鍵是要通過整本書閱讀使學生有所收獲,要知道怎樣讀更好。要通過閱讀領會表達的妙處?!皩W生能夠理解和領會的東西,教師完全可以不講。學生了解不透徹領會不深的地方,才需要教師給以指點和引導,但是也不宜講得很多很瑣碎。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自己多動腦筋?!敝匾暦椒ǖ墨@得,但是這個方法不是教師教給學生的,而是學生通過自己動腦筋,通過教師設置的情境,通過教師的追問,自己感悟到的。比如在對六年級的學生講授北京的春節這一課的時候,不要一味地只讀書,鼓勵學生回家問問家長自己家的春節是如何過的與課文做個比較,加深印象。
2.注重學生的自主閱讀。
閱讀是個性化的過程,對閱讀速度,閱讀時間等不做硬性規定,應該有較寬松的時間。對于閱讀方式方法不進行太多的限制,應該順應學生的規律,以學生愿意接受的方式進行。學生對閱讀方法的運用,可以根據自己的閱讀經驗?!伴喿x要靠自己的力,自己能辦到幾分務必辦到幾分?!痹陂喿x的過程中“讓學生們多思考,多討論,多練習”,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能夠根據自己經驗讀到自己的收獲。在上完《匆匆》這一課時就給學生推薦了其他類似文章,并在過多時間請他們談談自己的想法
3.注重個別指導。
因為學生的閱讀水平存在差異,教師在集中指導的基礎上,應該關注到學生之間閱讀水平的不同?!皩τ谫Y質較差,學習能力較低的學生的個別指導,尤須有豐富的同情與熱誠?!睂τ趥€別學生,可以采取個別談話,看讀書筆記等方式給予關注。在討論交流的時候,多聽聽能力較低學生的見解,給他們閱讀的信心。同時,私下提示注意其他同學是怎樣閱讀的,幫助他們從別人的經驗中感悟讀書樂趣,吸取讀書經驗。以興趣引領他們,讓他們能夠在持續的閱讀中,不斷得到鍛煉,從而提高閱讀能力。
4.閱讀后組織討論。
等全體學生都讀完以后,再次組織交流討論,匯報整本書的閱讀收獲?!俺杀镜臅至慷啵槐阍诮淌依锞氂懻?,所以教學生根據精讀的經驗,自己去讀。略讀的‘略’字表示學生所受教師的指導簡略一點的意思,并不是說馬馬虎虎地讀?!币匾晫W生的自讀與自悟,討論是交流收獲,交流經驗。
結束語:學生的習慣養成除了有必要的時間、實踐以外,仍然要依賴學生的閱讀興趣,尤其是小學階段。整本書閱讀能夠激發閱讀興趣,能夠給學生帶來閱讀的成就感,對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有著特殊的作用,是我們所不能忽略的。
參考文獻:
[1]趙福樓. 完善中小學語文閱讀體系——“整本書閱讀”倒逼語文閱讀教學的改革[J]. 語文教學通訊, 2017(25): 23-26.
[2]李玉潔. 淺談整本書的閱讀策略-以小學語文新課標必讀書目為例[J]. 小學教學研究, 2017(29):69-71.
[3]巨同菊. 關于小學生讀整本書的閱讀策略研究[J]. 學周刊, 2018(1):131-13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38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