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小學語文閱讀理解方法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小學語文是語文教育的重要基礎,在小學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小學語文閱讀理解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問題,怎樣提高學生語文閱讀理解學習的興趣和能力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師亟需解決的問題。閱讀理解能力會對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以及終身閱讀產生極為重要的影響。就小學語文閱讀理解課堂教學方法進行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理解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1-0208-01
  一、搭建師生對話的平臺
  蘇格拉底認為:“教育是一個對話不斷展開的過程,不是知者隨便帶動無知者,而是師生共同尋求真理?!睂υ捠翘剿髡胬硇兄行У耐緩?。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積極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創造利于師生雙方敞開心扉,打開對話心靈之窗的機會。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再是簡單地傳授知識,而應成為與學生共同學習的好伙伴,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推動者。只有建立起這種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對話才能平等,交流才能通暢,思維才能活躍,廣大學生才會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和教師進行真正意義上的交流與對話。為此,教師要積極創設寬容、愉悅、和諧的課堂氛圍,提供自由交往和對話的空間,讓學生在充分放松的情況下學習。同時,要允許學生對教師說“不”,允許學生暢談自己不同于教師和他人的看法與見解,發表與眾不同的閱讀理解與感悟。學生只有置身于這樣良好的課堂氛圍中,才能充分地表達自己的閱讀感悟,課堂才能煥發出活潑而靈動的樂章。
  二、打造和諧課堂,營造閱讀氛圍
  語文閱讀教學,是師生進行讀書、討論、研究、爭論的過程。教師是和學生平等的參與者,并起著積極的引導作用。學生在互相問答、互相討論的相互作用的共同活動中,成為能動的學習主體。教師在教學要注意傾聽同學們的意見,使學生在課堂上敢說愛說,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因此,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閱讀學習,才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只有讓學生處在一種自由寬松的氛圍中,他們才會充分參與、暢所欲言。教師的親切往往被學生當作一種獎賞和鼓勵,從中感到溫暖和甜蜜,從而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教師對于學生的錯誤回答,更應該給予獎勵,因為他們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達到獲得知識、體驗情感、促進發展的目的。
  三、授之于漁,教會科學閱讀的方法
  1.設置文本懸念,吸引學生注意力。
  作為閱讀教學的首要環節,在開展閱讀教學之前,教師通過創設一定的懸念,讓學生在充滿好奇中,展開閱讀。由于小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運用這種教學策略,可以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鼓勵學生反思。
  在完成了閱讀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認真地反思本篇課文,針對文章的結構、布局,優美的句子以及文章背后所蘊含的意蘊進行認真的剖析,從詩歌中學習優美的語言,從記敘文中學習清晰、有條理的敘述方式,從說明文中學會解說事物,闡明事理??傊?,對文本的閱讀不應當僅僅停留在閱讀中,更應該讓學生由課堂閱讀學習走向課外實踐操作。在完成了課堂閱讀教學任務之后,教師便可鼓勵學生自己進行詩歌創作歌頌親人、家鄉、祖國,以此來進一步掌握詩歌的語言形式,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
  3.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形成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順利地達到目的有著重要的作用。這種閱讀,既在主動,愉悅的氣氛中進行,又能在遇到問題時,排除困難,堅持達到閱讀的目標。良好的閱讀習慣一旦養成,便會成為個人的寶貴財富,終生受用。
  4.精講多讀,讀出情感。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最反對的是教師無休止的講授、講授再講授,就象一個媽媽,反復嘮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達不到預期效果。因此,我在講課文時,盡量做到精講多讀,在整堂教學活動中,我只當配角,不當主角,只當導演,不當演員,只傳授孩子理解課文之方法,不包辦代替孩子的主觀意識。講讀課文我只引導孩子們理解難懂的重點句、重點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則充分讓孩子們反復讀,反復念,讓其讀出情感,念出含義。閱讀課文我則全權放手,讓學生自讀,自疑,自己解決問題,遇到較難的先讓他們互議,我再做適當點撥。這樣以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充分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提高,知識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升華,教學任務完成得輕松愉快。
  5.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
  只要形成了習慣,要改也更難,俗話說:“習慣成自然?!彼?,我們要切實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就必須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我認為;除都學大綱規定學習的課文外,其余的課外閱讀都應進行閱讀的訓練,即每個單元,重點,講解,研討一兩篇,其余都進行篇章的閱讀訓練,而對于學生而言,要養成他們在生活中的自覺閱讀習慣,如報紙,雜志,故事等,蘇東坡的“通讀,精讀,出神入化”,這三個階段我們也不妨拿來一用,讓學生們在閱讀中逐漸深入,知識面逐步擴大,從而對文章形成自己的理解。
  6.創設意境,讀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雖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但適當地給學生創設意境,給他們提供閱讀的背景,更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學生很好地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因此,我在上每篇課文前,都要充分準備與之相適應的意境,如優美的散文、古詩配以樂器、圖畫。記敘文配以課本劇,說明文設制電動課件等。這樣以來學生在各種特定的環境中反復讀課文,既是一種欣賞,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總之,閱讀訓練的方法還很多很多,這就需要我們在長期的教學活動中去發現去積累去實踐,才能找到最為理想的途徑。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127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