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小學語文閱讀方法的指導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為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離不開教師的教學指導,應該引導學生掌握良好的閱讀方法,激發其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在實際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指導的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自主意識,可以巧設思維情境,要注重培養欣賞能力,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確保閱讀教學的良好效果。本文主要針對小學語文閱讀方法的指導進行了探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方法;指導;策略
  引言
  語文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但由于小學生年齡小,缺乏生活體驗,閱覽書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隨意性,嚴重影響閱讀的質量。學生對閱讀產生極大興趣,就會變被動為主動,產生強烈的欲望。杜甫提倡“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因此我們不能不深思:應該如何及早引導學生正確面對紛繁復雜而又豐富多彩的閱讀世界,博覽群書,開拓視野,不斷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探索和實施更為有效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指導策略已經是非常關鍵的任務。
  1 關注學生的自主意識,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習過程本應是學生主動求知的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在互動中體現、思索和發現,真正體現以學生為本位的思想,語文課上要時刻關注學生的自主意識,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尤其是小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較差,老師必須想方設法調動其主動學習的意識,要提供給學生自主支配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充分地自讀自悟,自主探究;搭建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互動交流的平臺,讓學生充分交流自己體會、抒發情感;在朗讀、理解、體驗、交流中使學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啟迪[1]。例如學習《看雪》這一課,可以在講課之前提一個問題:“文中的雪和現實生活中雪有什么不一樣?文中想表達什么中心思想?”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讀三遍文章,前兩遍熟悉整篇文章,最后把問題帶入文章中去讀,讀完之后,對于問題會有一個更深的見解,并分別談談自己對于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回答出老師所提出的問題。這樣有序的指導學生閱讀文章,不僅使學生能夠明了文章中的內容,還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2 巧設思維情境,滲透學法指導
  讓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形成閱讀能力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由于小學生的閱讀經歷有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直接將抽象的學習方法硬性塞給學生,要他們去背;更不能以讓學生學會讀書為借口而放任自流,讓其“暗中摸索”。我認為教師應根據教材特點,抓住訓練時機,巧設思維情境,滲透學法指導,讓學生主動而又生動活潑地學習,積極發揮其主體作用,使“教材”變成學生的“學材”,在師生共同實踐探索中使學生領悟學習方法[2]。例如對于學習《鄉下人家》一課,在理解“幾場春雨過后,到那里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群地從土里探出頭來”一句時,滲透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春天下雨后竹筍長得很快,這句話形象地呈現了“雨后春筍”的美妙畫面,尤其是一個“探”字,擬人化的手法讓人感到嫩筍迅速的長勢,如同一個個淘氣頑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樣從土里探出頭來,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機。從教師引導學生展開思維理解這句話時,要多讓學生讀并談談自己的體會,從而使自己感受到作者對鄉村生活的向往,對生活的熱愛之情。所以,指導學生讀書要翻前看后,讀后想前,上下聯系,整體感知,使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同時,逐步掌握一種重要的閱讀方法。
  3 深入體會作者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
  學生有沒有欣賞能力,這直接關系到對課文內容、思想、感情、意境、情趣的理解、體會。作者寫文章是通過語言文字來表達思想感情的,如果我們沒有一定的欣賞水平,那精彩的文章也不會讀出味道[3]。所以,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欣賞水平也是主要的任務之一。我們如何培養學生的欣賞水平呢?第一,就是要引導學生用心體會作品。聯系創作背景,體會作者當時寫這篇文章的目的,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只有這樣才能深刻理解作者的創作動機;第二,要善于聯系實際,許多知識都有著內在的聯系,如在閱讀教學中,能巧妙地組織這些聯系,從知識的聯系中發展學生的思維,對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會有很大的幫助;第三,培養學生想象和聯想能力。在閱讀教學中,學生想象豐富,不僅可以更充分、更深刻地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寓情于景,而且還可以啟發學生進行藝術的再創造。小學課本中的許多文章屬于形象文章,形象文章要用形象方式來讀。通過想象,把話變為畫,讓學生頭腦中浮現出優美的意境。這樣,就能更好地拓寬思維空間。
  4 多讀多寫多思考,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習慣的好壞對于學生閱讀效果非常的重要,如果沒有好的閱讀習慣,那么閱讀就是沒有效果的[4]。一個好的閱讀習慣的養成,是從多個方面表現出來的:其一要養成專心的習慣,閱讀的過程中不能三心二意,邊讀邊聊天,閱讀要有計劃、有安排;其二要養成多讀的習慣,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多讀才能記憶深刻,經久不忘,廣泛讀書才能增長見識;其三閱讀要帶有疑問,在閱讀的過程中培養學生“不懂就問”的習慣,帶著疑問閱讀文章并找出答案,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其四,還要培養學生的動筆習慣,可以摘抄一些優美的詞句、段落,日后勤翻閱,有助于積累寫作素材。小學是培養練好閱讀習慣的最佳時期,好的閱讀習慣的養成使學生能夠自主的進行閱讀、拓展文學知識,陶冶情操;能夠增強語感,提高分析、鑒賞能力;還能夠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奠定終身學習的基礎。
  結語
  總之,為了培養學生想讀書、愛讀書、會讀書、多讀書,從而達到讀好書的目的,我們的語文教學不該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教教科書”的封閉教學,必須營造一個開放式的學習氛圍,擴大學生閱讀量,讓學生把閱讀堅持養成為一種良好的習慣,樂于沉浸于書香氛圍之中,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影.小學語文閱讀方法指導[J].新課程(小學),2014(03):59.
  [2]賈存鳳.小學語文閱讀方法指導[J].讀書文摘,2017(02):40-41.
  [3]馮艷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指導[J].陜西教育:教育,2016(10):93.
  [4]閆妙.談小學語文閱讀方法指導[J].散文百家旬刊,2016(04):12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579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