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閱讀高效教學課堂創設策略指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知識和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學生在這一階段學習的好壞,不僅會直接影響到整體學習成績的高低,還會對學生整個學習生涯的成長和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所以在小學階段的知識教學中,教師要在側重于具體文化知識講授的同時,也要加強對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尤其在小學語文科目的教學,對于語文閱讀知識的講授要做到知識效益與能力效益的全面統一,讓學生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既能學習到豐富的語文閱讀知識,又能形成良好的語文閱讀能力,實現更好的學習和成長。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高效性
在小學語文科目的教學中,主要分為語文基礎知識、語文閱讀理解和語文作文寫作等三大部分,雖然每個知識模塊具有相對的獨立性,但是各個知識模塊也不是完全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著多種多樣的聯系。小學語文閱讀知識模塊就是一個綜合性的知識部分,對于這部分知識的學習不僅考察著學生的語文基礎字詞掌握情況,還考察著學生是否具備良好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所以在語文閱讀知識的教學中,教師要立足于課堂實際,努力做到學生主體與具體教學內容的有效結合,切實消除學生的語文閱讀困難。
一、以教材為依據,加強對于學生語文閱讀的引導
教材是教師進行知識講授的主要依據,也是學生進行知識學習的主要知識來源,所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好語文教材連接學生主體與具體知識內容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打破學生在知識學習中與語文知識相互分離的弊端。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真正做到一切以教材內容為出發點,加強學生對于教材內容的熟悉和課文的閱讀,充分利用好教材這一最佳的學習工具。這樣的教學過程,就能慢慢引導學生改變對于語文知識學習的認識,認識到語文閱讀在知識學習中的重要性,從而真正強化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意識,促進學生閱讀熱情和效率的全面提高。
比如,在小學語文課程“黃山奇石”的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要依據本課的具體教學內容的教學要求,帶領班級學生進行本課知識的詳細學習,并在課文講授中給予班級學生強調出本課知識學習的重難點,促使學生在下面的知識學習中做到方向明確、重點突出。然后,教師要從班級學生隨機選取幾名學生進行課文的朗讀,在其中一名學生閱讀完畢后,班級中的其他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課文理解提出相應的建議,促使班級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加強互動交流,在交流討論中加深對于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最后,教師要找出本文出現的復雜段落,讓學生用心想象具體的課文情景,從而在語文閱讀中使用到驚奇的語氣和贊嘆的感情,使學生的語文閱讀更加生動、有感染力。
二、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推動語文閱讀教學目標的有效落實
在新課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傳統的單一講授式課堂教學模式越來越不能適應學生知識學習的需要,如何進行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考驗著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育智慧。由于班級學生的差異性,每一個學生的語文學習基礎和學習需要都不盡相同,所以在具體的知識教學中也不能盲目地對所以學生都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方法,創新課堂教育教學模式就是要將課堂知識學習的主動權充分交到班級學生手中,同時做到語文知識講授的有針對性和有實效性。促使擁有不同學習需求和學習狀態的學生都能在語文課堂上學習到閱讀知識,推動語文教育教學目標的有效落實。
比如,在小學語文課程“小蝌蚪找媽媽”的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要引導班級學生在課文閱讀中整理出文中涉及的主要角色身份,清晰給予每個人物角色作出定位,并把班級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本課閱讀的合作學習,探析每一個角色的身份和語氣。然后,在學生小組學習完畢后,教師要讓每一個小組選舉出一名代表,每個小組的代表在商量后確定文章角色進行閱讀展示,要求學生力求在分角色閱讀過程中認真揣摩角色形象和內心,做到閱讀的準確性。最后,教師要利用教室中的多媒體教學設備,給予班級學生播放本課的朗讀錄音,讓學生在良好的教學情景中加強對于本課知識的體會感知,助力自己的語文閱讀。
三、加強閱讀技巧講授,促進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全面提升
學生在語文閱讀部分學習中遇到困難,還存在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良好的閱讀技巧和方法,對于語文知識的學習只是單純的停留在了課堂和課本的層面上,而不能及時轉化為自身的能力,這嚴重影響到學生全面發展。對于語文閱讀技巧和方法的講授時語文知識教學中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教師要結合班級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加強對于具體閱讀技巧的滲透與講授,從而使學生的語文閱讀過程做到有法可依,這樣就能讓學生真實看到自己的進步,堅定語文學習的信心,從閱讀內容、閱讀技巧和閱讀情感等多個方面完成對學生語文閱讀的指導。
比如,在小學語文課程“登鸛雀樓”的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要完成本首詩生僻字詞和作者生平、創作背景的講授后,給予學生進行古詩示范性的朗讀,要求學生認真聽,細心揣摩閱讀氣息和停頓選擇。然后,教師要同班級學生進行充分的對話交流,讓班級每個學生都說一說自己在古詩閱讀中的感受,可以分享自己的閱讀經驗,也可以說出自己的閱讀困惑。這樣教師就可以通過學生的發言清楚的掌握住班級學生的學習程度,為接下來的知識教學環節打好基礎。最后,教師要同班級學生進行語文閱讀內容的分類梳理,給予學生詳細區分詩歌類、童話類、記敘類、書信類等各種類型閱讀文章的閱讀技巧,從內容辨析和技巧掌握兩個方面形成對語文閱讀知識的學習,促進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真正提升。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把對于學生語文閱讀知識的講授放到中心位置,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技巧,激發學生知識學習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加強對于學生閱讀實踐的引導,慢慢引導學生形成循序漸進的系統化的語文閱讀過程,促進學生提高語文閱讀能力的同時,還能養成良好的語文閱讀意識和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馬慶梅.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05).
[2]邵桂琳,虞姍姍.從閱讀能力培養的角度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6(33).
[3]劉克祎.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Z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67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