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新課程標準推出之后,小學階段逐漸重視語文閱讀教學,而小學是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以及閱讀興趣的重要階段,閱讀是整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的關鍵部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開展,有助于學生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是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的重要方式。所以小學要重視語文閱讀教學,對其加強研究,提出更多科學有效的語文閱讀教學策略,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獲取更多的知識,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掌握更多閱讀知識點,這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探索的重要教學課題。針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際情況,結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大綱和小學生個性特點,創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式。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究
現在教育領域針對小學語文教學制定的目標是,提升小學生整體綜合能力。而小學階段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課堂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理解、欣賞、評價文章的能力。語文閱讀教學也是培訓學生自主閱讀學習的有效途徑,教師應將學生作為課堂閱讀學習的主要群體,采取各種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掌握獨立閱讀的能力,并且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在閱讀中深入理解文章內容,體會文中表達的情感,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原則
1.教學中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
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要革新課堂教學模式。教學中全面考慮學生的綜合感知能力以及情感態度,采用新穎的教學方式,重視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梢赃\用啟發式以及討論是教學方法,現階段小學語文閱讀課程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地,教師要著重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設計。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將課堂內外相互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家庭、學校以及社會等各項教學資源,一起開展綜合性的閱讀教學活動,使學生的閱讀平臺更加寬闊,為學生提供更多閱讀實踐的機會。
2.重視培養基本素養和創新能力
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對語言的積累以及情感的感悟提起重視,教授學生掌握基本的閱讀技巧,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在這基礎上還要注重挖掘學生的創新能力,全面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3.重視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還要堅持培養學生的主觀閱讀能力以及創造能力。課堂教學中與學生加強交流,將學生作為閱讀課堂學習的群體,為學生創造良好的閱讀學習氛圍,同時還要極其重視每個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進行學習。
二、閱讀教學聯系日常生活
語文是實際生活的體現,且小學語文教材中涵蓋了很多與日常生活相關的課文,所以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時,可以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以及閱讀技巧。教師以生活為出發點,將閱讀教學和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起來,激發小學生語文閱讀興趣,讓小學生有內在的動力學習。
教師要認識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不單指課本上的閱讀教學,在小學生掌握基本的閱讀知識要領基礎上,閱讀教學時還可以和學生的日常生活結合起來,開展更多實踐教學活動,尤其是聽、說活動。這樣能讓學生鍛煉語文教材中涵蓋的知識點以及技巧,真正做到學以致用,也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展開自主閱讀學習,有動力獲取更多知識,提升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例如,在講解蘇教版課文《姥姥的剪紙》這篇文章時,教師先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文章中好詞好句以及寫作手法,領悟作者表達的主要情感。閱讀中還能體會文章中作者表達姥姥心靈手巧,留戀童年的美好生活以及眷戀親人的感情等。然后聯系整篇文章,另外掌握作者小時候耍賴、調皮的性格特點時,可以結合學生自己的生活理解起來更為簡單。閱讀教學中教師引導小學生對日常生活留心觀察,這樣能積累更多的寫作材料。
三、運用多媒體設備培養小學生閱讀興趣
小學階段,學生正處于心理發展的重要時期,而且其個性特點是好奇心比較強。所以教師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時,可以在培養小學生閱讀興趣層面開展教學活動,借助現有的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展示文章內容,指導小學生進行有效閱讀。這樣不僅能使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也能不斷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很多著名的文章都拍成了電視劇,所以在實際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視頻開展教學活動。例如,在講解《船長》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哈威爾船長在諾曼底號客船與瑪麗號大輪船發生猛烈撞擊沉沒時表現出的鎮定,其指揮乘客與傳言自救脫險,體現了船長優秀品質,這個文章歌頌船長舍己救人,忠于職守的精神。這種新穎的教學方式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全面了解文章主要內容,逐漸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
如今教育領域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要求逐漸提高,語文教師已經逐漸意識到閱讀教學的重要性,開始逐漸轉變課堂教學方式。閱讀教學中讓小學生在閱讀中積累更多寫作素材,同時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閱讀教學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郭曉希.小學閱讀教學中的創造性思維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7(28):95.
[2]郭明果.淺析如何強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學周刊,2016(25):169-170.
編輯 杜元元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157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