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整本書閱讀,不可管窺蠡測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整本書閱讀的意義在于能夠讓我們的精神壯碩,讓學生在精神道路上勇攀高階。整本書閱讀培養的是學生自主學習和拓展探究的能力,短章單篇的主體不是學生,所以只有整本書才能帶給學生“動態參與情境”的主體閱讀收獲。
  整本書閱讀 動態參與情境 自由閱讀 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06-0005-01
  誠如“要么旅行,要么讀書,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所言,閱讀品味的是人生。世界那么大,未必都可以走遍,但可以“閱”遍,一書一世界,相較之,單篇幅短章節的閱讀就好比一花一草一樹木,縱使再經典也難以承載整片森林。同理,單篇幅短章節雖是經典,但倘若失去“前章后繼”的融合,也難以承載出整個世界,而整本書閱讀可以,自發主動地、自由反復地閱讀一整本書后,你會發現你在讀懂書的同時,整個世界也在讀懂你。
  新高考語文課標的第一項課改內容便是閱讀,而且強調是整本書閱讀。由此觀之,整本書閱讀對人生而言絕對有錦上添花的必要。深層而論,整本書閱讀的意義在于閱讀可以作文,作文最終是做人。時下,興趣閱讀還未深得人心,而功利化、數字化、快餐化式的閱讀早己在學生的心中根深蒂固,這種思想早已“蠶食”青年一代,所以慢下來,盡享整本書閱讀的樂趣,能夠讓我們培養語言,鍛煉思維,壯碩精神,從而讓我們在精神道路上勇攀高峰。
  1.需要一個“動態參與情境”的閱讀好方法
  讀書容易,而真正的閱讀并非每人都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閱讀不是單篇幅短章節的閱讀,而是走進整本書。整本書閱讀的關鍵在于“整本”。誠如葉圣陶在《論中學國文課程標準的修訂》中所言:“把整本書作主體,把單篇短章作輔佐?!比~老先生果然高見,時至今日,“整本書”的閱讀價值重回舞臺。亦如好茶需要好水配,讀一本好書也需要一個好的閱讀方法,那就是走進整本書,動態參與文本情境。
  不可否認,短章單篇都是經典,亦是精華,紅花雖艷美奪目,倘若失去綠葉環抱,也暗淡無趣,因此,短章單篇再經典也有蜻蜓點水失去韻味的時候,而全書整體再耗時也必含細水長流的精華回味。因為整本書才能帶給你“動態參與情境”的閱讀收獲。因為葉圣陶一直堅信,讀書心先有境,入境才始為親,可見,參與情境是整本書閱讀的最高境界。
  在整本書的閱讀過程中,讀者可以自己先閱讀,也可以參考和借鑒資料再閱讀,還可以看完后和朋友分享并寫摘要心得,更可以利用大數據下的相關文獻拓展審美格局。我曾讀過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這部小說,整本書閱讀下來,里面以書信體格式來展示情節的寫法是讓我感到新鮮的,為了證實這種用第二人稱講述故事的共鳴,我情不自禁地去鏈接了同類型的一些經典作品,從卡爾維諾的《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到嚴歌苓的《扶桑》,再到高行健的《靈山》,當獵取到這些名家著作,均被他們以第二人稱口吻來還原情境的寫法折服,于是我又情不自禁地重讀《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溫故經典時,我深深地參與到主人公的情境,一個“你”字,先道出了礙于深埋心里難以啟齒的勇氣,更抒發了她那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飽蘸著一生的癡情寫下動人絕望但又愛慕的人生經歷。是的,整本書閱讀并非一個橋段、一個經典、一本書的靜態閱讀,而是無數讀者、無數同類經典著作相互滲透與拓展的動態參與情境的一種精純閱讀。
  對文字最好的尊重是還原情境世界。整本書閱讀的最大好處莫過于此,讀者收獲的不是正在讀的作品,而是反復溫故的知新過程。
  2.自由穿梭在整本書里,書和讀者才皆具靈性
  整本書閱讀過程中,培養的是學生自主學習和拓展探究的能力,短章單篇的主體不是學生,而是教師,教師在對經典的短章單篇解讀的過程中其實已經進行二次創作了,因此,學生閱讀的思維是相對不夠客觀的。
  經典的情節,經典的人設,經典的意蘊在一本書里都是連續的,因為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有原因的,而且這個原因是相互疊加的。整本書閱讀的作品對象都是經典文學作品,而對作品文本經典性往往需要教師通過自身對文本研讀之后提供相應的閱讀思考路徑幫助學生來品讀發現,這看似好的閱讀助力下,其實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已缺乏自由。
  這種“閱讀不自由”便體現在,學生對于人設的塑造已是二次塑造,審美已是二次審美。比如,高中必修課本中《雷雨》這部經典劇著作,課本中只選取了第一幕,第二幕和第三幕。其實,《雷雨》作為經典,學生任意選一幕來閱讀,都可以再現經典,品味精華?!皵鄬印钡亻喿x一個章節,讀者都可以品出人物的鮮明形象,可是對于這種形象形成的原因讀者未必能真正理解,也就是學生如果不自由自主地穿梭在整本書中,貫通情節,根本沒有辦法真正還原資本家周樸園的內心軌跡,更沒有辦法走進魯侍萍對周樸園錯綜復雜的愛恨情仇。這是短章短篇閱讀給予不了的,只有真正自由地穿梭在整本書中,才是“活”閱讀。
  自由穿梭在整本書里,書和讀者才皆具靈性,讀者也能盡享整本書閱讀過程中帶來的精神食糧。唯有自由的閱讀不可辜負,唯有整本書的閱讀才能再創情境,二者相融才會讓經典著作盛延不衰,
  整本書閱讀理應無關年齡,無關背景,無關職業,無關地域,我們特別是青少年急需養成整本書閱讀的習慣,并讓其常態化,因為整本書閱讀有“笑看云卷去舒,慢享花落花開”自我治愈功能。
  參考文獻
  [1]邱海林.基于資源整合的閱讀教學預設[J].語文月刊,2018
  [2]黃娟.高中語文比探究[J].珠江教育論壇,2013
  [3]語文新課程標準,201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887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