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朗讀引導學生愛上整本書閱讀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焦玉平
摘要:引導學生讀整本書勢在必行,而朗讀是讓學生愛上整本書閱讀的有效做法。教師可以從分享自己的朗讀音頻開始,激發學生整本書閱讀的興趣;然后因勢利導,引導學生錄音接龍上傳,并指導他們分享朗讀體會,提升閱讀整本書的質量。
關鍵詞:整本書閱讀;教師錄音;學生錄音;分享體會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在“關于閱讀教學”的建議中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
《人民日報》曾刊文,提醒父母要鼓勵孩子根據興趣進行大量閱讀。事實上,對中小學尤其是小學生而言,“大量閱讀”可不是一件課余時間錦上添花的事兒,而是實打實的學習需求!
曹文軒先生在談到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這一問題時說,不要忽視聲音的力量。我覺得,這聲音的力量一方面是成人給孩子傳達的聲音,另一方面還應有孩子自己的朗讀的聲音。吳忠豪教授也曾提出:朗讀是培養語感的一個重要、有效的手段。
在引導學生讀整本書的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有效利用朗讀可以讓學生愛上整本書閱讀!
一、教師錄音分享,讓學生迷上整本書閱讀
2016年4月23日,在第21個世界讀書日,我開始使用荔枝FM軟件錄制推薦書目——最先讀的一本是日本作家黑柳徹子的作品《窗邊的小豆豆》(因為我覺得這本書不但適合孩子們閱讀,同時它也能轉變教師和家長的教育理念);每天晚上8點整,我將錄制的一章節的音頻上傳到“星星草書友會”教師微信群,教師再將音頻分享到各個班級朗讀微信群,讓每個孩子、每位家長、每位教師都能聽到每一章節的朗讀錄音。一段時間以后,我們不斷收到家長們的反饋意見——一個四年級孩子的媽媽反映說,孩子每天晚上不聽錄音,就睡不著覺,并且開始邊聽邊對照著看紙質書了;一位中學老師說,他幾年前就買了《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可總是翻兩頁就放下,等過幾天再從頭翻起,所以,看了好幾年也沒把整本書看完,他聽了錄音后,一下子對這本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決定要把整本書讀完!實踐證明,學生,教師,乃至家長,通過聽整本書的朗讀音頻,能產生閱讀整本書的濃厚興趣!
二、學生錄音接龍,全面提升閱讀熱情
鄧拓在《不求甚解》中講到:經驗證明,有許多書看一遍兩遍還不懂得,讀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書讀了前面有許多不懂的地方,讀到后面才豁然貫通;有的書昨天看不懂,過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經看懂了,其實不大懂,后來有了一些實際知識,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書必須常常反復閱讀,每讀一次都會覺得開卷有益。 而錄音可以促使反復閱讀。
于是,我們決定引領學生們也進行朗讀錄音上傳活動。首先,教師指導學生下載并使用荔枝FM軟件,嘗試進行錄音;然后,語文老師做出錄音計劃,安排學生每天朗讀部分章節(從《青銅葵花》《草房子》到《城南舊事》……),接龍上傳到班級朗讀微信群,班級群里的老師、家長和同學給予中肯的評價。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發現錄音上傳的確可以促使學生反復閱讀——學生在錄音前,總是在家長的陪伴指導下對該章節進行一遍遍地試讀,使得文本所描繪的畫面了然于胸,蘊含的情感充斥于心,并對語言表達的技巧有所領悟。所以說,錄音上傳除了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在不知不覺間增強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
三、朗讀體會分享,有效提升閱讀質量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生接龍上傳朗讀錄音后,老師們開始組織學生在班級朗讀微信群分享讀書體會,可以談自己對朗讀技巧的運用,也可以談從書中學到的寫作方法,或者談對人物的評價, 還可以談自己受到的啟發等。
為有效進行讀書分享,以《青銅葵花》為例,我談一談設置的四個核心問題:我從書中找語段、我從書中找人物、我從書中找自己、我從書中發現朗讀技巧。圍繞第一個話題“我從書中找語段”,再設計幾個問題格式:“我喜歡的段落或句子是 ”“我覺得這個句子或段落寫得非常好: ”“我的仿寫: ”。這樣,引導學生真正在朗讀中與文本進行深入對話,既能豐富語匯積累,還能摸索出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之處。第二個話題是:我從書中找人物。讀小說,自然離不開對人物的評價與解讀。于是在學生讀完小說之后,引導他們暢談對人物的看法,點評他們的行為,與小說中的人物產生共鳴,與作品真誠對話。第三個話題是:我從書中找自己。針對《青銅葵花》中出現的人物,與自我對接,看看哪個人物清晰地印證著自己的影子。把名著放置在生活中去衡量、去評判,切實把讀名著作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第四個話題:我從書中發現朗讀技巧。學生對這個話題總是津津樂道。比如,有學生在談讀第九章《大草垛》的最后一節時:學生一——我在讀 “青銅依然坐在草垛頂上,但人好像縮小了一圈。”這句話時,會把“依然、縮小了一圈”這兩個詞語重讀,這樣就能突出青銅內心極其難過,但他等葵花回來的信念卻很執著。學生二—— 我在讀“中午時,所有植物的葉子,或是耷拉了下來,或是卷了起來。牛走過村前的滿是塵埃的土路時,發出噗噗的聲音。鴨子藏到了樹陰之下,扁嘴張開,胸脯起伏不平地喘著氣?!边@個片段時,語調是低沉的,語速緩慢,這樣才能顯示出在炫目的陽光下,當時所有植物和動物的不精神。學生三—— 在讀“媽媽就差跪下來求他了,但他卻無動于衷。誰都發現他瘦了,瘦成了猴?!边@兩句話時,我覺得帶著哭腔讀效果很好,就把“媽媽”以及讀者內心的痛表達了出來……
總之,為了讓學生愛上整本書閱讀,朗讀的力量不可忽視!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2.1
[2]吳忠豪《再論語言積累是學習語文的基礎》
?。ê颖笔”6ㄊ邪矅薪逃纸萄惺遥?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61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