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整本書閱讀的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提倡核心素養的今天,整本書的閱讀已成為社會共識,教師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整本書的閱讀自然就成為了所有教育研究者重點關注的問題。作為學生閱讀領路人的一線教師,要充分利用每一節閱讀課,進行關于整本書的推薦、閱讀方法的指導以及交流分享。
【關鍵詞】整本書閱讀指導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206-01
2011年新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闭镜臅鵁o論在內容廣度還是思維深度上都要遠勝于單篇文章,讀整本的書成為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一環。在大語文時代,教師如何指導學生讀整本書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激發興趣,教會方法
在導讀課上,老師要根據文本的特點、學生興趣等,選擇導讀的激趣點,讓學生有進一步了解整本書的欲望,并適時的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培養獨立閱讀的能力。如五年級下冊第五組主題是走進名著,上《猴王出世》這一課時,根據文本具有神話性質的小說這一文本特點,我從小說三要素“情節”“人物”“環境”入手,選擇“奇”這一激趣點,抓具體詞句品讀分析情節之奇、人物之奇、環境之奇,學生迫切希望找到《西游記》這本書其他“奇”之所在,學生不僅有了認真閱讀《西游記》整本書的欲望,更學會了精讀、略讀、瀏覽、速讀、猜讀等閱讀方法,養成了劃線、做批注、寫感受、畫思維導圖等閱讀習慣。
二、設計閱讀單,提高有效性
在閱讀課上,設計閱讀單輔助學生閱讀,讓學生有目的地閱讀,可以大大提高學生閱讀的有效性。通過閱讀單將思維方式和思考路徑呈現出來,引導學生深度閱讀。如《西游記》閱讀課上,分別對“情節”“人物”“環境”的“奇”處做相關研究,畫出情節線,感悟情節的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奇幻有趣、引人入勝,從具體事件中體會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及妖怪神佛的不同性格。
三、尊重個性和興趣,鼓勵提問和討論
在閱讀交流課上,鼓勵學生針對作品中感興趣、有疑義的地方,大膽提問,同學們可以圍繞這些問題進行熱烈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或意見。根據學生不同的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同學們可以有不同方面的交流:可以敘述主要內容;可以交流書中人物的性格特點;可以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可以探討寫作背景和寫作意圖;可以品味觸動心靈的語言或情節;可以交流讀書體會以及讀后感想等。如《西游記》交流課上,有學生提出疑問,西天取經從起點到終點的路程是十萬八千里,孫悟空一個跟頭就是十萬八千里,為什么孫悟空不背著唐僧直接飛過去呢?一語激起千層浪。有學生標畫了取經的路線圖,發現與絲綢之路相吻合,那么唐僧取經與絲綢之路有沒有關系呢?玉皇大帝和如來佛誰地位高,更厲害?為什么那么多妖怪都與神佛有關系?……孩子們抓細節在文本中找依據,也找其他相關資料佐證自己的觀點,更為學生們打開了一扇通往歷史、宗教、社會、經濟、文化等的大門。
四、多元課外延伸,提升鑒賞能力
學生通過“朗讀者”“我是演員”“我愛講故事”“趣繪西游”“玩轉西游”“西游故事我來編”“細說西游”“為他寫詩”等等環節進行《西游記》課后創作,學生通過表演、講故事、朗讀、繪畫、音樂、戲劇、手工制作、續寫、仿寫、賞析等各種藝術形式表現故事中的內容和人物。下面列舉幾首學生為書中人物創作的詩:
石猴
花果山中一石猴,逍遙自在山中走。
一日尋得水簾洞,造福眾猴齊磕頭。
孫悟空
日精月華育仙胞,大鬧天宮任誰敢?
盡心盡力護唐僧,結識伙伴上西天。
三借芭蕉火焰山,三大白骨過難關。
赤膽忠心誰能比?斗戰勝佛不一般!
唐僧
金蟬遭貶轉人世,艱苦修行成高僧。
為求取得佛真經,不顧天險踏上路。
心存仁善軟心腸,意卻堅定不動搖。
歷經九九八一難,取得真經世人傳。
學生們在創作過程中更深刻了解文本內涵,同時提升了鑒賞能力。
綜上,在指導學生進行整本書的閱讀時,老師首先要根據文本尋找到學生容易感興趣的點,在帶領學生對一篇文章的鑒賞品讀中教學生一些閱讀策略和閱讀方法,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在閱讀過程中讓學生多思考、多提問、多找資料、多討論,讓學生在閱讀中有比較、歸納、揣摩、體會、形成認識的過程,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提高學生的閱讀力、思維力、鑒賞力,逐步培養整本書的閱讀的優良品質。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13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