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新課改視野下的整本書閱讀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新課改實施的程度不斷深入,整本書的閱讀理念在語文教學中也不斷得到推行,受到許多研究者和實踐者的重視,只是在教學實施過程中仍存在著許多的阻礙。本文將在探討整本書閱讀理念的教學價值之上,促進其課程建設,推進其在課程層面的發展。
  【關鍵詞】新課改;閱讀;整本書;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12-0016-01
  一、整本書閱讀的價值所在
  新課改已明確提及過整本書閱讀教學理念的目標: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視野,提高閱讀的審美情趣,在保證學生行使主動權的前提下,引導學生學會選擇好書,并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新課改中提及到的整本書閱讀理念的價值,通常情況下是相較于單篇讀本而言的。和單篇讀本相比,整本書更符合日常生活中自然的閱讀狀態,進行單篇閱讀時,讀者常常可以一次性的完成信息的提取和整合,而在閱讀整本書的時候,學生則可以按照自己獨特的閱讀方法進行梳理和整合,在這個閱讀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性得到更大的發揮,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主動地探索和建構方法,更能獲得滿足感和愉悅感,也能大大提升閱讀能力[1]。
  二、整本書閱讀的課程建設
 ?。ㄒ唬┱n程目標定位
  基于對整本書閱讀的價值探尋,我們可知廣義的課程目標是擴展廣闊的閱讀視野;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探究文本多角度的意義;建構合理的閱讀策略四個方面。同時也可以在做具體書籍計劃的時候,將這四個宏觀目標轉換為四個具體的微觀目標。如在閱讀《紅樓夢》時可以從以下四個小目標入手。第一,擴展閱讀視野:通過閱讀這篇讀本,明確建構歷史小說的概念;學會描述中國古典小說的特點;認識小說中的熟語并能夠正確運用。第二,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學會合理規劃閱讀時間;養成做筆記的習慣;及時回顧,將新的閱讀筆記和舊的筆記相聯系。第三,多角度領悟文本意義:學會從多角度、全方位、個性化地去理解人物形象;鑒賞小說中詩詞歌賦的藝術魅力,品味古典文化的美。第四,掌握閱讀策略:增強閱讀的代入感,盡可能讓自己融入進文本中,使自己品味小說中人物起伏和波折的經歷;并且學生要學會梳理全書情節和脈絡,在閱讀中提取不同的人物和事件的發展脈絡,重新組織,形成自己新的思考和感悟。
 ?。ǘ┱n程內容選擇
  對課程內容的選擇實質上是解決“教什么”和“讀什么”的問題,在整本書閱讀課程中,首先選擇的讀本應是業界公認的優秀的讀本,同時兼顧學生的興趣,并且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原有的認知水平,在滿足學生正常精神成長需要的前提之上,也要處理好教學任務和學生興趣等以下幾種關系。一是處理課標規定和學校特色的關系。課標規定的讀本是面向全體學生,沒有地域限制,而校本教材則是考慮當地的文化傳統和地域特色的基礎之上進行一些讀本推薦,課標推薦的一些閱讀書目并不適用每個地方的學生,畢竟每一個地域文化不同,所產生的教育情境也就不同,對教育的需要也就不同。二是處理好教師規定和學生自主選擇讀本的關系。教師規定的閱讀書目,通常需要借助老師的引導進行師生共讀,在共同閱讀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而學生自主選擇的讀本,則更多情況下是要求學生發揮主動性進行閱讀,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閱讀方法,邊閱讀邊整理,在不斷的閱讀過程中進行情感體驗,提升自己的閱讀興趣,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這種閱讀方式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保護著學生的個性化,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根據自己的愛好特長進行自主地學習,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
  三、整本書閱讀的遠景探析
  新課改開發出的目前整本書閱讀模式是“1+N”,“1”是校本教材,是學校根據自己辦學的特色和風格研發的一套閱讀書本,“N”則是指學生可以自主選擇書籍,根據自己的興趣制定書單,書籍的數量和風格由學生自己決定,不受限制。這種模式的制定是幫助學生在課標規定和自主興趣選擇之間找到一種平衡,也就是平衡學生共性發展和個性發展的關系,實現制定和自選的融合。
  順應著新課改的精髓推行的“整本書閱讀”思想,教師在實施的過程中要結合具體書籍進行課程目標的制定,同時,教師要將整體規劃和個性培養結合起來,融入到課堂教育中。
  【參考文獻】
  [1]吳欣歆.語文課程視野下的整本書閱讀[J].課程.教材.教法,2017(5).
  【作者簡介】
  任智慧(1995~),女,漢族,遼寧省大連市人,北華大學文學院教育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語文教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420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