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評價”,貫通育“龍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2014年3月,在北京市、海淀區政府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提升優質教育資源總量”的背景下,北京市十一學校勇挑重擔,承辦了海淀區南部兩所薄弱學校(一所中學和一所小學),將其合并成一所九年一貫制的學校,命名為十一學校一分校。
十一學校一分校緊密對接十一學校辦學理念、管理模式、課程實踐下的育人模式,立足九年一貫制的辦學戰略規劃,經過實踐探索,構建出一套指向每一個學生生命成長的“龍娃成長課程”。同時,結合學校自身特色和秉承的教育價值觀,明確提出了培養目標:志遠意誠、智圓行方,培養有理想、有擔當、有意志、有誠信、有智識、有主張、有規則、有修養的“龍娃”。
構建“龍娃成長課程”,面向個體貫通育人
在充分借鑒十一學校課程建設經驗的前提下,學校結合自身資源、教師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九年一貫統籌設計,在執行國家課程與學時計劃的基礎上,滿足學生多元發展需求,加強學科間的聯系與整合,系統構建了“龍娃成長課程”??v向上,分成有機銜接的三個階段:跨學科的主題課程、“分科+跨科”的主題課程、分層分類的可選擇課程。
1.1-2年級:開展跨學科主題課程
作為國家課程的有益補充,跨學科主題課程在落實國家課程的過程中,從兒童的生活體驗出發,尊重這個年齡階段兒童完整認知周圍世界的基本特征,以系列化主題的形式,跨越學科界限,進行多學科融合,引領兒童進行深刻體驗。
在實施過程中,堅持游戲化、資源化、生活化的原則,將兒童學習與生活無縫鏈接,有效保護學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想象力和創造性,讓知識的學習成為學生喜歡的生活和有趣的體驗。我們相對靈活地安排學生的學習時間,實行“長短課、大小課相結合”,師生可以更專注于學習內容與活動。在兩位教師包班的同時,我們還安排專業教師完成體育、音樂、美術、戲劇等課程教學,以滿足學生的專業化發展需要。
2.3-5年級:開設“分科+跨科”的主題課程
小學中高年級正處在認知高速發展期,隨著知識的不斷豐富,逐步形成學科意識,但仍傾向于通過綜合性的活動來獲得對知識的整體認識與運用。因此,這個學段在延續系列化主題的同時,采用“分科+跨科”的方式。在幫助學生打好學科知識深厚基礎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增強他們的情感體驗,促進習慣養成。
在實施過程中,每周的星期一至星期四進行分科課程學習,周五則進行跨科課程學習;不同學科教師“聯合作戰”,對國家教材進行校本化的實施。
3.6-9年級:開設分層分類可選擇的課程
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思維方式和智力傾向的差異性日益明顯,對自己的興趣和特長的判斷也更為清晰,這就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學生學業發展和技能成長的多元需求,開設分層分類可選擇的課程,培養其自主發展的能力。
數學、物理等課程的教學進行分層實施。數學自六年級開始、物理自八年級第二學期開始,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方式、認知能力等多方面的差異,分為Ⅰ、Ⅱ、Ⅲ三個層次。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從Ⅰ到Ⅲ內容逐級加深,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和考試方式與這三個層級課程的學生成長定位緊密呼應,各有側重。學生可在任課教師和家長的指導建議下自主選擇,動態調整。
語文、英語、體育課程的部分課時和藝術、技術課程的全部課時進行分類實施。例如,語文、英語在完成基礎課程的同時,開設自主選修模塊課程,目前共有現代文閱讀、美文賞析、古詩詞欣賞、時事傳媒、原著閱讀、口語聽說等15個門類供學生自由選擇。體育在完成基礎課程的同時,開設可選擇的必修課程,目前有羽毛球、足球、排球、獨輪車、武術、攀巖等21個模塊,學生們每個學期需要在這些課程中選擇一個進行學習,其中,擊劍、馬術、滑雪、游泳等課程在校外基地開設。
為了滿足學生學習興趣的個體差異,支持學生按照自己的特長做出發展規劃,學校組織骨干教師研究更加符合學生未來發展的課程方案。對于物理、化學、生物、思想品德、歷史、地理這些中考選考學科,我們設計了三類課程,逐步推進。從六年級下學期開始,學校開設了體驗課程。在初中,除必修內容外,我們又將這些課程分為Ⅰ和Ⅱ兩個類別,供學生自主選擇。課程Ⅰ指向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旨在讓學生掌握該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理解學科本質;課程Ⅱ作為學生參加中考的學科,旨在使學生掌握該學科更高層次學習必備的相關能力,體會學科魅力。無論學生最終選擇某一學科中考方向的課程Ⅱ,還是選擇非中考方向的課程Ⅰ,我們都會讓學生掌握該學科的核心素養和必備知識。
4.綜合實踐課程
我們對學校組織的各種教育活動、主題儀式、紀念日、社團等進行了系統梳理,圍繞學校培養目標,重新建構,將其納入學校課程體系,成為“龍娃成長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綜合實踐課程包含“行方”“智圓”“意誠”“志遠”四個領域。為了保證培養目標中的八大素養能夠內化為學生的核心素養,我們采用了切實可行的、具有豐富實踐性的課程載體進行落實。
例如,“志遠”領域的“名家大師進校園”課程,邀請名家大師或各領域的領軍人物開設講座,讓學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觀察人生與世界?!耙庹\”領域的“道歉日”活動,讓學生多了份包容之心,相互理解、相互寬容,學會擔當?!爸菆A”領域的“校長有約”活動,讓學生與學校管理者共進午餐,商討學校發展事宜,真正成為學校的主人?!靶蟹健鳖I域的“最閃亮的那顆星”活動,每個月都推薦在某方面表現突出的學生,進行全校表彰,讓學生獲得自主發展的內在驅動力。
學校精心設計每一個活動,使其成為學生難以忘懷的節日。比如,“主題運動會”課程由傳統單一的體育盛會變成了以學生感興趣的專題為載體的多學科實踐性課程,在增強學生體質的同時,讓學生擁有中國靈魂、世界眼光。
課程評價貫穿始終,激勵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者
評價最重要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自我認識與自我進步,只有完善評價體系,運用“多把尺子”,才能更加科學地監測課程效果,及時發現課程實施中的問題,保障課程順利有效地落實。學校學生的學業評價由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組成。 1.過程性評價
過程性評價不僅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紀律常規,更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養成互助、傾聽、探究、提問、思考、質疑、合作等學習品質。尤為重要的是,我們希望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看”到學生在本學科的核心素養的發展情況,為此,每個學科都在過程性評價中設置了體現本學科核心素養的指標維度。
任課教師每次課后會將學生的過程性評價成績及具體評價內容發布在信息平臺上,學生可以看到自己的評價結果。不同年級、不同學科根據學生特點和課程特點,還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評價方案。
2.終結性評價
7-9年級的語文、數學、英語和思想品德Ⅱ、歷史Ⅱ、地理Ⅱ、生物Ⅱ、物理Ⅱ、化學Ⅱ,每個學段進行一次質量檢測,其它課程每個學期進行一次質量檢測,這稱為終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既包括各種形式的練習或測驗,也包括小論文、研究報告、演出匯報、實驗操作、動手制作、發明創造等個性化的作品成果。
每個學期以學生成長報告單的形式,將學生在校的選課與修課情況、學習過程中的各方面表現、學業成績、學分以及參加綜合實踐課程的情況,通過網絡反饋給學生和家長。每個學段結束后,學校在信息平臺上均會更新學生的學業成績表。
每個學段的過程性評價成績與終結性評價成績之和為學段成績,兩個學段的平均成績為學期成績,兩個學期評價成績的平均值為學年成績,最終形成“龍娃成長課程”的綜合評價。
3.評價與榮譽等級的換算
“龍娃成長課程”評價結果通過一套公式換算成榮譽等級,從低到高依次為一、二、三、四、五星級“龍娃”(晉級方法如下圖所示)。在學業課程的過程性評價中,學生在每節課都有機會獲得0.5枚龍娃貼。在綜合實踐課程領域,學生每獲得0.1學分即可得到1枚龍娃貼。
星級龍娃晉級表
這樣的評價體系,融入游戲化思維,引發學生自我關注、自我發現、自我診斷、自我激勵。這一評價體系的建立,使學生在自我激勵中可以獲得更加完整的成長。
五年來,北京市十一學校一分校以課程變革撬動學校的綜合改革,初步完成了薄弱校的改造并實現了學校轉型,更為重要的是,變革帶來了學生的真實成長?!暗投尉C合、高段選擇、九年一貫”的課程設計,使學生擁有了一個美好的童年,在收獲適合自身發展的課程的同時,也培養了社會責任感、自我規劃意識和獨立自主的精神,讓學生逐步成為一個個“有理想、有擔當”的生命個體?!?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520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