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龍人”養成記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名片】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和象征,不同地方的人們,通過舞龍祈求平安和豐收。在平江縣伍市鎮時豐中學,有一群“小龍人”,他們從長輩手中接過舞龍傳統,讓傳承了2000多年的“九龍舞”煥發出青春活力。
每周三的下午,平江縣伍市鎮時豐中學的文化廣場上,常有“飛龍”翻騰纏繞,舞姿輕捷矯健,若不細看,你絕對想不到,這嫻熟的技藝來自一群十四五歲的初中生。
時豐中學校長姚平原告訴記者,“九龍舞”是伍市鎮白楊村特有的民間藝術,始于漢興于唐,至今已有2000余年歷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0年,平江縣推進校園文化建設,時豐中學因地制宜,將孩子們從小看到大的“九龍舞”請進了學校。
和“九龍舞”一起走進校園的,還有“九龍舞”第八代傳承人、年過花甲的姚大明。
姚大明說,“九龍舞”使用的龍身長近30米,九條龍需要81個人完美配合,才能讓它舞出優美的身姿。初中生不及成年人健壯,剛上手時往往找不到訣竅,練不了多久就大汗淋漓、腰酸背痛起來?!斑@點小困難,難不倒我們!”初三179班的李博雅笑著說,學校一周只有2節課的舞龍訓練,但大家一練起來就忘記了時間,“等手上磨出泡、起了繭子,栩栩如生的龍舞造型也就練成了”。
師傅教技藝,更教做人。教村民舞龍,姚大明嚴守傳承多年的“龍規龍約”,帶著孩子們舞龍,他也沒忘記將樸實的道理一遍遍講給孩子們聽:舞龍人要對“龍”心懷敬意,不能隨意污損舞龍的道具,舞龍人更要嚴于律己、寬以待人,不能作惡、不能忘恩。
師傅的話,“徒弟”們牢記于心?!熬琵埼琛辈粌H豐富了農村孩子的課余生活,也一天天塑造著他們美好的品格。李博雅加入舞龍隊之前,是個脾氣火爆、喜歡打架的學生。加入舞龍隊后,他融入了集體,變得謙讓、懂事了。學校嚴格規定,若是成績退步或者表現不好,就要被舞龍隊開除,有了約束,李博雅的學習態度和之前“判若兩人”。
時豐中學的“九龍舞”社團成立不到十年,操場上“騰”起的龍從兩條變成了六條,參與“九龍舞”的學生從50多人增加到500多人。表演時,舞龍人的招式干凈利落,一旁敲鑼打鼓的人氣勢雄渾,每逢春節元宵等傳統節日,鄉親們大老遠趕來,看得拍手稱快、連連叫好,直呼“后生可畏”。2014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龍舞·九龍舞”培訓基地在時豐中學掛牌;2018年初,時豐中學當選“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學生們的“九龍舞”登上了中央電視臺的大舞臺。
“龍”活在傳說故事里,更活在學生們的身邊。近年來,時豐中學圍繞“龍”文化,開展了“三禮四節”系列活動:每年開學第一天,學校為踏進校門的新生準備了“龍步時中”入學禮,歡迎新同學加入有愛的大家庭;春季開學,學校組織“龍騰大愛”行龍禮,引導孩子們愛國、愛校、愛家;每年的龍姿風采藝術節上,學生們飛揚個性、展示自我……剛剛過去的4月,時豐中學舉行了第一屆“最美龍人”評選,16名學生被評為“最美龍人”,他們陽光、開朗、自信,他們在“龍”文化的滋養下快樂成長。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83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