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進評價,遇見最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綜合評價,是指使用比較系統的、規范的方法對于多個指標、多個方面同時進行評價的方法。隨著評價的落實,學生對人生前進的方向清晰,“語文評價改革”已是語文教師不可或缺的教學內功。
關鍵詞:評價;體系;價值詮釋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7-052-2
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對學生智能的評價至關重要。在多年的教學工作中,我們根據學校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及留守兒童較多的特點,根據學校文化內涵的建構,不斷完善《教育質量綜合評價量表》關鍵指標評價細則,聚焦“尚美求真”課堂的教育教學特色,結合學校鹽韻文化的底蘊,按照“重點突破,以點促面”的原則,循序漸進地開展了小學語文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實踐與探索。
一、搭建體系,完善理念
根據小學語文學科教育的特點,制定了“12345”綜合評價體系,即:“1”個目標,“2”個結果,“3”個層級,“4”個評價主體,“5”個評價指標。對教學評價體系進行了調整,積極探索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校本化表達。
1.評價目標具體化。
根據學校八十年建校史中“鹽韻文化”的底蘊,學校地處鹽場的地理特點,學校正在創建的“鹽韻文化”課程基地的現狀,把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的總目標具體為:爭做優秀“鹽花少年”,成為最好的自己。六年小學生活,每個學生學習“鹽文化課程”,參加“鹽文化活動”和“鹽文化社團”,學習鹽民團結協作的品質,鹽純潔奉獻的精神、誠信耐勞的品格、創新求變的思維、誠樸進取的思想。將“核心素養”的關鍵能力與必備品格與“鹽韻文化”的豐富內涵對應起來,從而描繪出培養獨具特質的育人目標。
2.評價指標針對化。
評價指標是評價實施的重要依據,根據我校目前留守兒童居多,外來務工及流動人口子女多的學生構成特點,結合教育部《關于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意見》的要求,我嘗試構建這樣的評價指標體系:
二、分層實施,發展能力
遵循“讓每一位學生成長為最好的自己”的原則,在實施教育質量評價過程中,重視學生學習內驅力的激發,關注學生學習情緒狀態,注重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科學學習方法的指導,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按一二、三四、五六三個學段,分層實施。
?。ㄒ唬W業評價,注重激發學習內驅力
1.第一學段實行“模糊評價”,呵護學習熱情。
低年級兒童入學后,需要心理適應期。低年級教育教學的關鍵點在于讓學生喜歡學習,接納學習,進而進行積極的學習探索。因此,低年級的學業評價更注重激發學習的內驅力。
在一、二年級實施模糊評價。學生在課堂上、活動中時常有閃光的行為表現。為了及時抓住這樣的閃光點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表揚,我統一定制了各種富有個性,又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的評語卡。當學生接到話語親切、設計精美的評語卡時,其激勵之功不言而喻。同時教師將口頭評價、體態評價、星星符號等多種形式有機結合,靈活運用。
學生平時作業用“星星”、“紅花”、“我最棒”、“書寫有進步”等形象圖形表示,讓學生一目了然自己的完成情況,同時可愛的評語圖案,讓學生對作業多了一份期待。
平時,根據各科學習情況,安排各種形式的過關式、體驗式測評。比如,一年級入學兩周后,開展“識家園、認校園,做快樂小學生”活動,通過認識校園,了解校園,激發對校園的熱愛。漢語拼音學習后,開展“我是拼讀小能手”過關檢測,通過星級評價,感受學習拼音的樂趣。開學第二個月,開展“識家園語文結合實踐”活動。一個個體驗式的活動,既評價了學生的學業素養,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期末總評,根據不同的學期采用游園式,過關式的面試,結合紙筆測驗。在寬松的氛圍中引導學生“樂考”,幫助孩子通過考試嘗試最初學業成功的樂趣。
2.二、三學段“紙筆測試與特色評價“并行,點燃學習動力。
三年級后,經過兩年校園生活,已經適應了小學生活,從學著學習到通過學習去成長,是習得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期。此時,紙筆測試是評價的主要形式,同時結合各種以面試為主的特色評價,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紙筆測試”主要以區“強基鑄品”工程為導向,組織好每次標準化紙筆測試,以提升學生語文基礎能力?!疤厣u價”是指根據我校學生特點組織的個性化評價。如語文學科“鹽韻文化讀書節”系列活動,數學、英語學科的面試過關活動等。
語文學科,三年級開始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當眾表達的能力,獨立思考并發表見解的能力,開展了系列活動。
(二)綜合素質評價,關注成功感的體驗
根據多元智能理論,各種智力以不同的組合同時存在于每個孩子身上,各個孩子都擁有專屬的智力強項。因此,在評價中要尊重每個孩子,允許有差異地向前發展。通過評價,以優促短,幫助孩子建立內在的尊嚴和應有的責任感。
綜合學科評價強調的是對學生發展過程的評價,也就是對學生為達到目標付出的努力和體驗給予及時的評價。通過來自教師、家長、同伴的不同評價,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支持和幫助。因此,對學生的綜合學科評價的過程就是促進學生成長的過程。
我校綜合學科評價通常采用平時課堂表現和學期面試相結合進行評價。
三、多樣靈活,提升素養
為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實施,實現學校特色辦學,學生多元成長、教育均衡發展的目標,建設健康、文明、和諧的現代校園文化,將鹽韻課程建構成適合每一個學生的具有學校文化語文特質的課程。
1.社團成果展示,創設學生展示的平臺。
我校地處城郊結合部,學生課余時間缺少財力和資源去發展自己的興趣特長。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自2017年11月開始,學校開展了自助式的選班走課的社團活動課。課程開設了硬筆書法,軟筆書法,趣味閱讀等。這些社團活動課不僅打破了學科的界限,更打通了課堂與生活的通道,為促進學生多元個性成長,充分發揮自己的興趣特長,搭建了舞臺。每學期期末的社團展示活動,學生用書法、手工作品、新學的體育技巧、新唱的歌曲等不同形式展示一學期所學所獲,展示自我,激發了興趣。
2.藝術與讀書聯袂,體驗快樂。
我校每學期開展讀書節活動,活動時間從12月一直持續到下學期3月份。在讀書節上,學校學生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多樣的讀書活動。用“我從書中來”的角色扮演形式來展示自己最愛的一本書或書中的一個角色,同時學校還給各級“閱讀小達人”頒發獎狀。
3.家校攜手,共同見證成長。
在日常評價中,家長的評價是評價體系重要組成部分。每學期新生入學,即召開家長會,告知家長對學生、教師及學校要做哪些評價,并把每個學生成長記錄袋發放給家長,定期對孩子進行家庭評價,把孩子在家情況及時反饋給老師。
平時,學校深化開門辦學的理念,重視家校合作,搭建平臺邀請家長參與學校工作。多次舉辦家長課堂活動,引領家長關注孩子教育;邀請家長為孩子頒獎,促進親子關系;邀請家長參與期末測評,共享孩子的學習收獲。
四、推進改革,創新評價
為探索建立“優學課堂”教學一般范式,我們確立了五項量化指標:一是課前要有2~5分鐘的學情檢測;二是要能在檢測中引出問題,并以問題入手,合作探究、成果交流;三是要有課堂達標,讓學生與教師有共同的課標達成能力;四是教師連續講課不多于5分鐘;五是學生活動時間不少于25分鐘。其中,合作探究環節主要由小組活動展開,小組肩負五項功能:檢查、匯報、合作、競爭、幫扶。成果交流環節中設定“五五二”檢測指標,即每堂課小組發言不少于5人次;學生到臺前說話不少于5次,說話主要表現為四個方面,即問題講解,合作診斷,聯合表演,整體展示;學生在小組內匯報交流不少于2人次。
在綜合評價改革以來,我校雖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與時代的要求相比,還處于初級階段。許多教育評價中的熱點問題諸如:評價細則如何更有針對性?心理發展、情緒體驗等內隱的項目如何進行可視化評價?考試的形式與內容如何更適合核心素養的要求?等,尚需進一步探討。總之,我們將繼續開拓進取,堅持多元個性的發展性評價,進一步激發師生潛能,促進小學語文教育質量的有效提高。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51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