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理文知識和能力教學策略淺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說理文在小學階段雖然選編不多,但對培養高年級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掌握內容知識、結構知識和方法知識,幫助學生形成品析語言的能力、選材說理能力和遷移運用能力,使他們獲得語文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教學策略;說理文;知識;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13-0033-02
說理文,即議論文,是表達主觀判斷、闡發見解、宣示主張、論證事理的文章。在蘇教版教材中,編入此類文體的課文數量較少,共編排了《說勤奮》(四年級上冊)、《滴水穿石的啟示》(五年級上冊)、《談禮貌》(五年級下冊)、《學與問》(六年級上冊)和《學會合作》(六年級下冊)等5篇簡單的說理文。這些文章都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因選入教材少,教學研討也少,因此說理文究竟要教給學生哪些知識,幫助學生形成哪些能力,不少教師往往并不明晰,或者將說理文教成品德教育課,或者與其他文體一樣教學,沒有體現文體教學的個性特點。這是我們要重視說理文教學研究的原因所在。那說理文的教學應讓學生掌握哪些知識呢?要形成什么能力呢?
一、說理文知識教學
“知識”作為三維目標中的核心要素,語文教學離不開對知識的教學。我們要認識到,對一篇文本來說,所涉及的知識是非常豐富的,可是在課堂教學時,學生需要學習的知識并不是多多益善,要根據學情特點,結合文體特征確定適宜的知識進行教學。針對說理文,要幫助學生掌握的知識,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ㄒ唬﹥热葜R
說理文,最重要的特點便是具有明確的觀點。作者在文章中要向讀者闡明什么樣的道理,這是文章的內容知識。教學說理文,除了識字解詞之外,首要的便是幫助學生掌握文本的內容知識,這是文本的核心知識。學習一篇說理文,學生要明白作者提出怎樣的觀點、見解和主張。比如,《談禮貌》一文,就是要讓學生明白“學會禮貌待人,恰當地使用禮貌語言,就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這一道理,從而能夠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使自己的一言一行合乎社會生活的需要。當然,在掌握這一主要觀點的情況下,學生還要進一步理解作者是如何具體展開觀點的。如,在這一課中要懂得“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禮貌待人可以在人與人之間架起一座理解的橋梁,禮貌溝通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養。這是教學一篇說理文必須讓學生領悟的內容知識。
?。ǘ┙Y構知識
說理文通常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三部分構成。一般來說,文章開頭引出話題,中間舉例說理,結尾部分總結觀點。這是說理文的基本結構。但是,不同的說理文,在結構上又存在一定差異。這應該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發現,以加深他們對說理文結構的了解。如,《學與問》一課,開門見山提出問的作用,然后說哥白尼對科學奧秘不斷問“為什么”,接著講要問“為什么”,還要去請教別人,最后說要善于把問與觀察思考結合起來。這樣的結構,可以稱之為層層深入式的遞進結構。而《滴水穿石的啟示》一文,先以安徽太極洞的奇觀為導言,再引入李明珍、愛迪生、齊白石的事例,接著聯系雨水的事實,最后得出要持之以恒的道理。這樣的結構可以看作是由此及彼、互相貫通式的遞進結構。了解說理文的不同結構,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說理文的基本知識。
?。ㄈ┓椒ㄖR
說理文的方法知識,就是文章運用的說理方法。擺事實,講道理是說理文的基本特征。教學時,結合對文本內容的學習,我們可以一步步將隱藏在事實背后的方法揭示出來。例如,《說勤奮》一文,我們要幫助學生掌握這些說理的方法知識。一是司馬光從小聰明,童第周成績差,但都經過勤奮最后獲得成功;二是引用名言的說理知識;三是用典型事例論證的知識。如,司馬光的“警枕”,童第周的青蛙卵剝離手術等事例令人信服。這些說理的方法,是學生在進行說理文學習時要掌握的知識點。
二、說理文能力教學
除了要讓學生掌握說理文的個性化文體知識之外,還應幫助學生形成說理文的學習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做哪些方面的重點引導呢?《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說理文教學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應根據文體特點,在扎實的實踐中具體落實。
?。ㄒ唬┢肺鲆幏墩Z言的能力
說理文的語言既通俗易懂又邏輯嚴密。這樣的規范性語言,是作者匠心獨運的體現。教學時,要重視對說理文規范語言的學習,培養學生品析語言的能力。比如,教學《學會合作》第二自然段總括的一句話:“總之,不論你從事什么職業,也不論你在何時何地,都離不開與別人的合作?!背形闹兴岬降膶W生、工人、軍人三種職業,還有哪些職業呢?為什么所有的職業都離不開合作?在哪些地方,有沒有不需要合作的?通過聯系生活進行品析,學生理解了文中“不論……不論……都 ……”的含義,體會課文語言表達的精準。在說理文中,我們可以抓住一句話、一個詞來帶領學生深入品析,培養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再如,《談禮貌》一文中,牛皋對老者吼的話,岳飛施禮對老者說的話,體現出不同的情感態度。教學時,我們要引導學生體會出語言背后蘊含的情感,并讀出這種情感,這也是教學說理文需要學生掌握的語言能力。
?。ǘ┻x擇材料說理能力
說理文重在說理。而選擇怎樣的材料來進行說理,這大有文章。尋找合適的材料來進行說理,或是用上恰當的論據來論證自己的觀點,這是說理文教學打通讀寫之間壁壘的重要通道。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明白課文是怎樣說理的,為什么要選取這些材料。比如,《滴水穿石的啟示》一文,為什么選擇這三個事例?原來這三個事例,有古代的、現代的,有中國的、外國的,有科學方面的、人文領域的,可以說充分論證了前進道路上取得成功的人,靠的都是“滴水穿石”的精神。這時,讓學生也來找另外的三個事例,想一想,可以找哪些。這樣,就讓學生真正懂得如何進行選材論證觀點,避免同類或單一。這樣的能力培養對學生自己的表達大有益處。
?。ㄈ┻w移運用能力
對說理文的說理方法,教學時可讓學生嘗試進行練筆運用。比如,《學與問》的第四自然段這樣寫道:“在求知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憋@然,這是一個過渡句,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讓文章顯得更為緊湊。教學時,讓學生試著將課文的第二、第三自然段改為用過渡句進行連接,能有效地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這是對這一課寫法上的遷移。在這一課中,像這樣的遷移點還有不少。如,引用名言證明觀點的方法。教學時,讓學生試著運用名言來證明自己的觀點。這是對說理文方法遷移運用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我們還可以根據說理語言精練的特點,讓學生將敘述性的語言改成概述性的語言,將描寫性的語言變為簡潔陳述的語言。比如,將《王獻之練字》這一則故事,改寫替換《說勤奮》一文中司馬光的事例。這是讓學生進行說理文事例表達方法的實踐練習,讓學生化知為智,真正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關注說理文“知識”與“能力”的教學,目的是為了有效提升說理文教學的針對性,發展學生的語文技能,從而實現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責編 韋 雄)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524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