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低年級童詩教學策略淺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童詩是深受兒童喜歡的一種文學樣式,在統編教材中占有較大的比重。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童詩的教學,可通過朗讀、品析和仿寫等途徑,激發學生學習童詩的興趣,引導學生走進童詩、感知童詩、創作童詩。這樣,使學生走進語文,感受語文的魅力,獲得語文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童詩教學;朗讀;品析;仿寫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16-0015-02
  何謂童詩?主要是指以兒童為讀者,內容簡單、節奏明朗的一種詩歌。它既包括成人為兒童創作的詩歌,也包括兒童自己創作的詩歌。童詩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占有較大的比重。如,統編教材第一冊,共有25首童詩,其中開篇為上學歌,拼音教學9首,課文教學7首,識字教學4首,語文園地4首。通過童詩教學,不僅可以促進學生想象、表達能力的提高,而且還能助進他們走進世界、了解世界。那怎樣展開童詩教學呢?
  一、借助朗讀激趣,引導學生走進童詩
  童詩內容簡單、節奏明快,引導學生朗讀吟誦,不僅可以激發他們的興趣,而且還能培養他們的語感。對一年級的學生,童詩的朗讀要求是讀正確、讀出節奏。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先讓學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讀,力爭做到讀準確;接著引導學生分清逗號與句號,把句子之間的停頓讀準確;最后,把句子中詞語與詞語之間的停頓讀準確。這樣,就能做到讀通順、讀出節奏。
  如,教學《雪地里的小畫家》這首童詩,可讓學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讀,接著教師進行檢查;或者師生對讀,教師讀一句,學生跟讀一句;也可以分小組讀、男女生讀等。童詩的教學,關鍵是讓學生讀,保證他們有充裕的朗讀時間,目的是引導他們走進童詩,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其實,一年級教材中的童詩,大多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語言活潑,適合通過朗讀來讓學生理解感悟。
  由于小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夠持久,在學習過程中容易走神,因此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精神狀態,提醒他們注意聆聽;同時,還要鼓勵他們大聲誦讀,引導學生感知童詩的語言美、節奏美與意境美,讓他們借助童詩,學會用童眼看世界、用童心感知世界。
  二、借助言語品析,引導學生感知童詩
  朗讀,是引導學生走進童詩的主要途徑;讀中品析、讀中想象,能讓學生更好地與童詩、作者對話,從中領悟詩情、感悟詩境。
 ?。ㄒ唬┙柚Z句進行品析
  一年級教材中的童詩,雖然短小精悍,但語言優美生動、富有童趣。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童詩中的關鍵字詞,進行品讀。這樣,不僅能讓學生體悟童詩,而且還能培養語感。比如,《小小的船》這一課中有這樣一句:“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兒兩頭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其中“小小的”與“彎彎的”頗具形象性,能誘發學生思考與想象。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圍繞這兩個關鍵詞,引導學生想象“月兒”與“船兒”的形狀,體會這兩種形狀的優美。對學生來說,童詩中每一個關鍵的詞都是一種詩境,都有一種溫度,都有著兒童特有的內涵。品讀關鍵詞語,不僅可以拉近學生與童詩的距離,而且還能通過想象和理解,賦予詩歌生命,為更深入地理解做好準備。值得注意的是,對關鍵詞語的品析,重在讓學生自己去品讀感悟,而不是教師的機械講解、強行灌輸。
 ?。ǘ┙柚胂筮M行品析
  插圖是教材的重要內容。對課文而言,詩歌文字是抽象的,而插圖則是將抽象內容用具體的畫面進行描述。一年級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在童詩教學時,借助插圖引導他們認真觀察,發揮聯想與想象,不僅可以培養他們的讀圖能力,而且還能使他們理解詩歌的意境。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插圖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并在讀詩前提出問題:“插圖中有哪些內容?”也可以先讓學生朗讀詩歌,在讀后提問:“童詩中那幾句反映了插圖內容?”這樣圖文對照,便于學生更深入地走進童詩。比如,《影子》與《明天要遠足》這兩首童詩,單從插圖來看,就可以發現孩子都是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當學生通過插圖感知童詩時,他們在腦海里就會形成鮮明的形象,情感體驗自然更為深刻。要注意的是,對插圖的觀察,不要提出太多的要求,只要能理解意思即可,畢竟它只是理解童詩的途徑。如果要求太高反而會影響他們學習童詩的興趣,可能適得其反。
  (三)借助詩情進行品析
  童詩是寫給兒童看的。學習童詩最恰當的方式,是調動兒童的情感,讓他們學會用童眼看、用童心體會。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的個性閱讀,要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學童詩,教師要搭建平臺,鼓勵學生自主朗讀,便于他們讀出個性、讀出自己的情感。不同的學生來自不同家庭,他們的經歷、生活體驗不同,對童詩的理解自然也不同。教師范讀固然能給學生正音,給他們示范停頓、節奏,但是更需要學生自己對童詩的理解,融入童詩意境中,讀出自己的理解、體會。因此,教師的范讀可放在學生的朗讀感悟之后,以幫助學生處理好感情基調。比如,朗讀《雪地里的小畫家》這一首童詩,有的學生喜歡小動物,將“小雞”“小狗”等詞進行重讀;有的學生喜歡小動物的聰明,把“畫”進行重讀;也有的學生喜歡重讀“竹葉”“梅花”等,以突出各自不同的足跡。可見,只要學生停頓恰當、重讀有理,教師就應該給予肯定與支持,畢竟這是他們與童詩進行對話的結果,是帶著自己的情感進行朗讀的。
  三、借助情感體悟,引導學生仿寫童詩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強調:“應認真鉆研教材,正確理解、把握教材內容,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學會學習?!蓖娪捎诙绦【?、節奏明快、富有韻律,朗讀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形象記憶能力,而且有助他們形成語感。在學生對童詩有以充分的感悟、體驗后,教師可以引導他們試著寫一寫童詩。這樣,不僅便于他們加深對童詩的理解,而且還能激發他們創作的熱情。寫童詩的要求不宜過高,盡可能從模仿開始。
  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模仿其實也是一種創作。具體教學中,教師不應過多地強調技巧、過多地講解要點,而要把舞臺交給學生,讓他們“下水”。對仿寫的要求,只要句式結構不變,能換換詞語即可。畢竟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這種仿寫更多的是引路,目的是更深地接觸、理解童詩。
  比如,《家》這首童詩,內容質樸,情感真摯,學生較為喜歡。教學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尋找各種事物在大自然中的家。在學生學完這首詩后,完全可讓學生進行仿寫。教師可以這樣提問:“藍天是誰的家?”學生一下子來了興趣,有的說:“藍天是白云的家?!庇械恼f:“藍天是星星的家。”有的說:“藍天是飛機的家”……學生思維極為活躍,表達極為豐富。對此,教師可以繼續引導,鼓勵他們大膽創新,用“ 是 的家”這一格式,讓學生進行簡單的仿寫。從結果來看,學生極為興奮,仿寫的內容極為豐富,從藍天到泥土,只要他們想到的、看到的,都包含其中。這種仿寫,對學生的童詩學習來說,是一種質的飛躍、一種思維的跨越,讓他們走上了“創作”之路。
  總而言之,童詩教學可為學生打開語文之門,開啟他們的人生之路。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童詩教學,結合學生實際,借助朗讀、表演、創作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走進童詩、喜歡童詩,并而借助童詩描繪他們的童心、童趣,給學生的童年抹上一道亮麗的色彩。
 ?。ㄘ熅?韋 雄)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9327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