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微課程初探中的理解與收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各園都在積極探索微課程的實施與應用,我園通過開展一系列的班級微課程,總結出微課程包含課程起源、課程目標、課程網絡、課程實施及課程小結,并在實施過程中收獲了一定的經驗與喜悅。
關鍵詞:課程游戲化;微課程;理解;收獲
一、 微課程是什么
微課程是近年來比較流行的一個詞,微課程是指生成式的課程,體現幼兒整合式的學習,同時微課程小而靈活,更貼近幼兒的真實生活。
二、微課程有什么
微課程包含課程起源、課程目標、課程網絡、課程實施及課程小結。下面我通過介紹小班上學期的微課程案例“我自己”,從課程起源、課程目標、課程網絡、課程實施及課程小結幾個方面向大家做介紹。
(一) 課程起源
剛入園的小班幼兒愛哭、不善于交往,常常聽到有孩子們這么說“老師我不會畫”“老師我不會穿”“老師,我的杯子倒了”。針對小班孩子這些共性問題,我們確立了《我自己》這個主題,并梳理出了以下課程目標。
?。ǘ?課程目標
1.
認知目標:知道“我”就是自己,我和別人不一樣,能發現明顯差異,初步擁有自我保護的意識,遇到困難知道尋求幫助。
2.
能力方面:鼓勵幼兒在集體面前能大膽地表現自己,增強自信心,激發幼兒的自我服務意識,嘗試學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
情感方面:喜歡自己,經常保持愉快的情緒,愿意和老師、同伴交往,并嘗試關心他人。
(三) 課程網絡
整個微課程以繪本《我喜歡自己》作為主題的開啟。繪本通過亮麗的畫面傳達出這樣的理念“孩子要從小建立積極的自我概念,即喜歡自己,了解自我,樹立自信?!边@個繪本跟我們的主題《我自己》很契合,班里的孩子們非常喜歡繪本中的主人公豬小妹。學了這個繪本后,我們班的孩子積極嘗試著學做自己的事情,有的回家經常跟媽媽說“媽媽,今天的衣服我自己來穿吧。”“媽媽,我要學會自己刷牙和洗臉。”從這個繪本價值點出發,我們就形成了這樣一個網絡圖“認識自我——我真能干——保護自己與關愛他人”,從這三個板塊來推進主題的實施。
(四) 課程實施
1. 集體教學
(1) 繪本活動《我喜歡自己》
拿到繪本《我喜歡自己》,我就讓幼兒邊看邊指認自己的身體部位,找找小眼睛、藏藏小耳朵,撓撓小腳丫,撅撅小屁股,從熟悉身體部位出發,再擴展到各部分的作用本領,讓小班孩子在說一說、動一動中喜歡上自己。
(2) 藝術活動《我的自畫像》
繪本中的豬小妹非常喜歡自己,我就問小朋友“你喜歡自己嗎?你喜歡身體的什么地方?”有的孩子說“喜歡自己的臉?!庇谑俏揖妥尯⒆觽兠咳藴蕚淞艘幻嫘$R子,請孩子們照照鏡子看看自己的樣子,然后照著鏡子把自己的樣子畫出來。有的孩子畫得特別形象,胖胖的孩子畫的臉圓圓的,瘦瘦的孩子的頭型是尖尖的,有的孩子畫得特別仔細,頭發長長的,連頭頂的辮子都畫出來了。
?。?) 科學活動《認識眼睛》
我們班有一個孩子驚訝地發現:“誒,我的眼皮是雙眼皮的,你的是單眼皮的!”通過仔細地觀察,他們又發現其實每一個孩子的眼部都會有一些略微的不同。捕捉到這一興趣點,我立馬給每一個孩子的眼部做了個截圖,沖成了小照片,貼在主題墻上。好幾次放學的時候,我看到孩子們拉著父母的手:“媽媽,你猜這是誰的眼睛呢?媽媽你找找看,我的眼睛在哪兒呢?”孩子們通過探索眼睛的秘密,發現了自己與別人的不同。
我們根據孩子的興趣點,還開展了語言活動《我的名字》、健康活動《我的小腳丫》、美術活動《小手變變變》等,在不同領域的教學活動中使孩子們更喜歡上自己,信心倍增。
2. 區域與生活
除了集體教學外,我們還要把微課程整合到其他活動中,因為微課程不單單是集體教學,還有區域活動、生活活動等。
(1)
創意區:在創意區中開展制作相框活動,利用廢舊材料硬板紙制作的、利用壓花機裝飾制作的、利用毛球、紐扣、毛條等裝扮的各種相框。動手活動在我們操作區得到延伸:拉拉鏈、扣紐扣、喂青蛙、穿鞋帶、夾夾子等。通過這樣的自主操作,提高了小手的靈活性和手眼協調能力。
(2)
生活區:在生活區我設了一個“自助餐”區,投放了一些小碟子,讓孩子們按需要自取點心,我們還把這個好習慣延伸到生活環節,在吃點心的時候,讓孩子們真正做一位小主人,自己拿餅干、取牛奶,孩子們非常樂意做這樣的事情,自我服務意識和能力大大加強了。
(3)
語言區:三歲的孩子正是口語發展的關鍵期,孩子的口語表達的差異又很大,如何讓牙牙學語的寶貝變得“能說會道”,我們想結合我們班的語言區“鼠小弟學說話”,創設鼠小弟的專屬劇場,開展“鼠小弟講故事”活動,人人都是劇場的小主人。展示的過程也是鍛煉的過程,我們還推出了小小故事王呢!
我們將幼兒的這種自我服務延伸到了生活環節。比如午睡起床的時候,讓幼兒自己折被子,很多孩子在一次一次地嘗試之后,都會自己折被子了。于是我們在班里組織了“折被子”比賽,孩子們都能踴躍參與寄來。比賽之后,我發現孩子們自己折被子的積極更高了。
三、 微課程的收獲
(一) 家長的收獲
“高質量的陪伴不是簡單的陪同,不是看護,更不是說教,而是和孩子一起共同享受親子相伴的快樂時光,和孩子一起做有意義、有價值的事?!蔽⒄n程活動就為家長們創造了高質量陪伴的機會。如:小班開展的“桂花香”活動,家長通過與孩子共同欣賞和觀察桂花,不但促進了親子間的親密關系,更多地了解幼兒園的課程理念,家長在與孩子的互動中,獲得了新的知識和新的體驗。
?。ǘ?幼兒的收獲
微課程的開展是在追隨幼兒的需要和興趣中架構的課程,更能激發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如:小班“桂花香”的活動,幼兒想要去發現桂花樹更多的秘密,孩子們鉆到桂花樹下,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著桂花樹的外形特征;用小鼻子聞聞每一朵花香,與爸爸媽媽一起采摘桂花、制作香包。像這些活動,激發了孩子們對大自然的探究和喜愛之情。
(三) 教師的收獲
微課程活動的開展,教師們經歷了“無從下手”→“雕刻研磨”、從“懵懵懂懂”→“調理清晰”的全新蛻變,大家深刻地體會到:只有在教學中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思考與實踐,才能在教育實踐中充分地運用知識和經驗,獲得新的收獲與知識,才能用現代的教育理論準確理解幼兒教育的新發展動態,更快地促進自己的專業化成長。
參考文獻:
[1]黎加厚.微課程的含義與發展[D].中小學后息技術教育,2013.
[2]袁亞琴.學前教育課程游戲化研[J].成才之路,2015(14):74-74.
作者簡介:
陸菊仙,江蘇省昆山市,昆山市張浦中心幼兒園。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584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