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班主任德育模式的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關鍵詞】 班主任;德育;日常教育;人文關懷;模范
【中圖分類號】 G6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0—0030—01
德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小學教育中滲透德育,對于學生的一生發展均有重要意義。而班主任作為小學生在校期間的主要管理者與教育者,更應扛起德育大旗,于日常教學與班級管理中落實德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那么小學班主任應當怎樣有效落實德育呢?下面筆者將圍繞“小學班主任德育模式”這一主題做詳細分析。
一、日常教育,潛移默化
學生的美好品質與良好面貌都是在一點一滴間形成的,像坐姿、站姿、寫字的姿勢以及習慣等小事件,看似不起眼、不嚴重,卻會對學生的長遠發展造成嚴重影響。如果學生長期寫字姿勢不端正,那么學生的身形就會受到影響,以后走路會習慣性地弓腰爬背,讓人覺得沒有精氣神兒。因此,在小學教育中滲透德育,我們不能說在短時間內讓學生養成熱愛祖國、奉獻自身等高尚品質,我們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滲透德育,在一言一行、一點一滴間滲透德育教育,才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好的習慣與優秀品質。例如,叫學生起立發言時,要提醒學生站姿端正、態度自然大方、回答聲音洪亮、吐字清楚;當課堂中有人發言時,要提醒學生學會注意傾聽,尊重別人,不能無禮貌地打斷別人講話,同時要做到認真傾聽,熟記別人的講話內容,以此培養學生尊重他人的美好品質。再例如,在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方面,作為一名班主任,要提醒學生見到教師、長輩禮貌問好,言辭舉止要盡顯文明,不能口說臟話、謾罵他人,要引導學生與別人和諧相處。像這些學習生活中的小習慣、小作風,許多教師會忽視,但其對于學生優秀品質的養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對小學生來說,小學生處在情感、認知、智力發育的最初階段,他們就像一張白紙,最終會向別人展現出怎樣的成果,全在于班主任以及其他學科教師、家長的日常教導與影響。
二、人文教育,溫情關懷
德育教育需要結合學生的身心成長規律以及學習特點,合理選擇教育方式,才能獲得較為理想的教育效果。就小學生而言,他們對于家長以及教師的依賴感較強,同時對于枯燥乏味的口頭說教也較為抵觸,這時如果班主任每天都板著一副面孔,厲聲指責學生在學習以及生活中的小問題,則會引起學生對班主任以及學校教育的反感,嚴重時還會給學生留下心理陰影,對學生的長遠發展帶來負面影響。因此,班主任應當在德育中滲透人文理念,學會做小學生的朋友,與學生平等交流,關心學生的生活與學習,當學生站在思想、觀念、行為的岔路口時,為學生給予正確的指導與幫助,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促進學生健全人格與美好品質的養成。例如在我的教學生涯中曾遇到這樣一位學生:小學三年級時班上轉來了一位與同學難以友好相處并且自卑敏感的學生,我斷定該同學應該是受過創傷,經了解后知道該同學在3歲時因為一場事故意外失去了右手,同時家庭也非常不和睦,父母經常鬧矛盾也沒有過多的心思去關注他。我為他的遭遇感到難過,同時也意識到面對他的那些惡劣行為,嚴厲的訓斥只會加重他的心靈創傷,我只有通過關心與愛護,才能消除他的自卑與痛苦。因此,在日后與他相處的過程中,我經常找他拉家長,聊些與學習無關的有趣話題,同時也非常關心他的生活,經常幫助他剪指甲、包書皮等,感冒時也會照顧他,幫他買藥等,此外我也經常鼓勵他,鼓勵他不要因為自身殘疾而感到自卑,我讓他閱讀海倫的書籍,看霍金的采訪視頻等,希望他能走出心理陰影。終于,在我長達三年的關愛中,該同學重拾了生活信心,樂觀、自信的開啟了自己的人生新篇章。
三、模范教育,以身作則
班主任作為各項德育工作的主要落實者,其自身的能力素質對德育的教育效果有直接影響,班主任若言行舉止間盡顯文明,那么學生經過班主任的耳濡目染也會養成優秀品質;班主任若品行惡劣,教育學生時出口成臟,與學生相處時帶著有色眼鏡看待學生,不僅會招致學生的反感與抵觸,也會讓一切德育教育工作失去實際意義。因此,為人師表,應當以身作則,通過不斷地學習,豐富自身的德育理論知識,完善德育教育方法,同時端正自身的思想行為,提升自身素質能力,為德育工作的開展打下基礎。班主任應當認識到,道德的養成需要經歷一個自律、自覺的過程,因此小學班主任對于德育模式的實踐,必須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學校的教育條件,培養學生的道德自律,培養學生的自覺性以及自覺能力。這就要求班主任要具備長久的毅力與堅持不懈的精神,要將德育作為自身工作中的重要內容來看待,不能因為在工作過程中遇到困難就放棄對學生的培養,也不能抱著得過且過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要能做到對自己的工作負責、對自己的學生負責。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593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