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融入德育的有效途徑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德育教育是目前小學教育中的重要工作內容,班級是學生在校學習的主要場所,而班主任是小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明燈,所以小學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中就需要重視德育教育的開展。小學生在成長的關鍵時期,德育教育的開展要符合學生的成長特點,需要班主任以身作則,豐富班級德育活動,建立師生和諧關系,在日常班級管理中融入德育教育,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下得到思想品德的提升。本文介紹了新時期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開展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德育教育;有效途徑
前言:小學班主任在以往的管理工作中,對于學生德育教學都是以嚴格要求,批評管教為主,小學生都是因為畏懼才去配合教師,學生的思想品德沒有得到形成,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在目前的小學教育中,已確立的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切的教學活動需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進行開展。這就使小學班主任的管理工作重心發生了轉變,在管理工作中的德育教育也需要做出適當的調整,以確保學生可以得到思想品德的提升。
一、小學班主任發揮領導者的作用
在小學階段的教育中,班主任相當于學生在校學習的父母,學生對于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比較關注,在心理上愿意去模仿班主任的行為。所以,小學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就要發揮領導者的作用,為學生做一個表率,使學生的思想品德在學習中得到指正,有一個正確的學習對象。雖然在新時期的教學中,班主任已經不是教學的主體,但是在班級管理的工作中,班主任是絕對的領導者,小學生一切的行為規范和思想認識都會受到班主任的影響。
比如在精神面貌、行為舉止上,班主任每天都有一個飽滿的工作狀態,與學生溝通中彬彬有禮,這些都會使學生受到良好的德育影響,主動去約束自己,改變自己的壞習慣,從而以積極的心態對面對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得到積極的心理結構。在小學階段中班主任的榜樣作用不容忽視,是在管理工作中開展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能夠促進班主任、學生、班級三方面的有效提升。
二、在班級活動的管理當中融入德育教育
小學班級的活動較多,特別是在“減負”的教育方針之后,班級的活動有了明顯的增加。但是在目前的班級活動中,許多班主任進入了一個誤區,認為班級活動是為學生開展的,班主任在其中就是起到一個組織的作用,而且在活動的內容上也以學習和游戲為主,很少將德育教育融入其中。這樣的班級管理觀念,就使學生的素質發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約。學習和游戲是活動的一種方式而不能作為主要內容,學習為主的活動會造成學生不愿意參與到班級活動當中,以游戲為主的班級活動學生的綜合素質沒有提高。因此,班主任需要將兩者結合,融入德育內容,使學生對班級活動有興趣,并得到綜合素質的提升。例如在組織體育游戲的活動中,班主任在安排上以合作為主,鼓勵學生進行合作競爭,使學生的奉獻精神和競爭意識得到培養;再比如在低年級的班級活動中,班主任可以帶領學生來模擬場景,可以模擬過馬路、買車票等形式,讓學生得到行為規范的認識;在組織學生課外閱讀中,就為學生提供有教育意義的書,鼓勵學生在閱讀之后闡述讀后感,從而就可以讓學生的素質得到提高。小學班主任不要讓自己脫離到學生之外,在班級活動的組織管理中適當加入德育內容,可以使德育教育的開展變得高效,并使學生接受的效果更好[1]。
三、在管理工作中建立師生和諧關系
現在的小學生都非常有主見,要保證德育的有效性,班主任需要建立師生和諧關系,這樣可以使班主任對學生的指導更具針對性,學生在心理上也愿意去接受班主任的教導。師生和諧關系的建立,雙方就可以進行深層次的溝通,班主任就對學生的心理活動和思想有足夠的認識,對于學生的錯誤觀念,就可以做出方向上的引導,可以隨時管理工作中的德育教育更具效果,而學生因為與班主任建立的互相信任,對于班主任的建議和指導,可以得到接受和執行。
小學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建立師生和諧關系需要做到尊重學生,將學生放到與自身同等的位置。比如學生做了錯事,班主任在對學生批評之前,不妨讓學生先表達一下自己的想法和原因,然后班主任給予學生認識錯誤的機會,在學生錯誤的想法上進行有效分析,使學生可以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這樣不僅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學生在心里做了改變,在以后犯錯的情況會非常小,還讓學生體會到了班主任對自己的關懷,避免了直接批評教育讓班主任和學生之間增加隔閡。
班主任還需要挖掘學生的優點,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這也是增進師生關系發展的重要方式。每個學生都有其優點,班主任要改變成績唯一的觀念,在日常中去發現學生的喜好和優點,鼓勵學生個性化的發展,這樣會使學生認可班主任,將班主任當做朋友,同時也使學生建立了自信,可以提高學生在班級中的積極性,能夠幫助到學生的學習[2]。
四、重視德育環境的建設
小學生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需要重視德育環境的建設,讓學生在一個良好的環境當中,就可以使學生在班級的學習中得到不間斷的德育教育。比如在班級制度的制定當中,班主任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到其中,共同研究、共同制定,這樣學生在班級中就會自覺去遵守制度,可以使學生的自制力和行為規范得到發展。再比如學生學習目標的制定,班主任讓學生自己來設計學習計劃,這樣學生的自主學習得到了發展,同時班級中也會有良好的學習氛圍。班主任在班級中德育環境的建設上要重視學生的作用,讓學生自發的、自覺去構建,使學生在班主任的管理下,得到文化成績和綜合素質的提高[3]。
結論:總之,在目前的教育環境下,小學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要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在融入德育教育的過程中,需要保證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出自身領導者的作用,讓學生有一個良好的榜樣。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工作的開展中可以組織以班級為單位的德育活動,建立和諧師生關系,使德育教育的開展得有實際的效果。以德育教育為核心來建設教學環境,讓學生在班級的學習和生活中,得到有效的德育教育,促進學生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許崇學.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策略探析[J].學周刊,2019(04):151-152.
[2]李仙.小學班主任進行德育教育的措施探究[J].小學教學參考,2018(36):90.
[3]張顯燕,王振海.提高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途徑[J].中國校外教育,2018(35):33+3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36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