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安全教育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對小學生的教育培養目標中,除了讓小學生學習知識外,還應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小學生處在成長階段,心理和生理等方面還未完全成熟,對安全隱患及防范意識薄弱。因此,學校除了向小學生教授知識外,還應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增強小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老師應通過采用多種管理方法和途徑,對小學生進行安全教育,讓學生的安全意識、規避安全風險的能力不斷提高,保證他們能健康成長。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安全教育;安全風險控制能力;提升
前言
小學生自從離開家庭步入學校起,小學班主任便成為了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引導者,為確保學生安全應將安全教育放在小學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位置。
讓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學習知識,健康成長是學校和老師的責任。因此,在教會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要做好對他們的安全教育工作。
近年來,由于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學校及附近的環境出現的安全隱患不斷增多,影響學校及小學生的安全事件也有所增加。
廣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應當高度重視這種社會現象,根據學校有關安全管理規范和要求,加強對小學生的安全教育與管理工作,確保小學生能在安全的環境中學習和成長。
一、小學生安全教育主要內容
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加強對小學生安全教育是重要的工作內容之一。
小學生由于年齡小,主要生活和學習都在家庭與學校之間,接觸社會的機會不多,對安全知識了解也不多,安全意識薄弱。通過對小學生進行課堂安全教育,培養他們具備一定的安全意識、技能,使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能夠及時發現安全隱患或遇到意外時,能夠進行規避危險、采取救助或其它解決辦法,提高學生的安全風險防范能力。班主任對小學生安全教育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樹立安全意識
小學班主任通過課堂向小學生講解,培養學生掌握基本的安全常識和技能,告訴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應注意的安全問題,提高學生應對安全隱患的應對能力。
如在安全教育班會中,班主任可以就小學生在校園學習和家庭生活中常見的安全隱患進行講解,引導學生從經常接觸的環境和物件中查找安全隱患,從而提高安全防范意識,負起安全責任。利用日常小事對小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如因教室放置有許多桌椅板凳,學生不能在課室中隨意打鬧追逐,否則如果不慎摔倒,有可能被板凳、桌椅磕傷;玩尖銳的硬器、隨意亂拋硬物等,都會容易導致安全隱患發生;
學生上落課室樓梯時不能爭先搶道、跑和跳等,慎防造成跌倒、損傷;小學生不能攀爬課室外的護欄,避免摔落造成傷害等。通過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的具體細節事例,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此外,還提醒小學生注意在衣、食、住、行等環節容易出現的安全問題,讓他們保持警惕性,能夠及時發現安全隱患并進行規避,最大限度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
二、學校、師生、家長共同承擔安全責任
教師日常教學任務繁重,不可能全程及時監控學生在校園生活的情況,只能通過向小學生教授安全知識,提升小學生應對安全風險的能力。學校應結合小學生的年紀和特點,制定相應的校園、班級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如小學生《上學安全規范》、《課間操規范》、《課間活動規范》、《上下樓梯規范》、《放學路隊規范》等,完善學校的安全管理網絡,組織學生進行學習領悟,同時把有關安全制度及措施、實施辦法等,與家長共同學習交流和溝通,促進家長最大限度地配合學校、老師的工作,經過多主共同努力,提升小學生的安全教育成效。
三、教會學生掌握安全救助方法
對小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其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安全意識以及需要承擔的安全責任,更應讓學生能夠把學到的安全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去,學會在安危時刻,進行自救和向他人求救的方法,實現安全逃生,保證人身安全。
在對小學生進行講解安全自救和向他求救知識的過程中,教師應當讓學生知道,生命是寶貴的,每個人都有責任保證自己的人生安全,一定要掌握報警救助電話,以及在面對火災、自然災害、人為傷害等事情發生時的基本救助方法和途徑,以便在意外發生時可以及時采取防控措施,使自己脫離危險。此外,還應在確保自己安全的情況下,協助他人脫離安全處境。在實際生活中,當發生安全意外時,要教導小學生打110報警,向父母、成年人尋求幫助等。對不認識的人隨意搭訕、尾隨等行為要保持警惕。
當遇到火災發生時,教導學生有關逃生技巧,如要用疊的濕布進行口鼻掩蓋、彎腰逃生等,同時組織學生參與學校舉辦的火災自救安全教育和演示活動。
此外,還可利用多媒體設備,講解安全知識、安全事故發生及處理案例分析,通過生動形象的教育方法,讓小學生直觀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提升學生的安全意識、救助能力和安全風險防控能力。
四、完善班級安全管理制度
班主任班級管理中,除了向學生傳授安全教育知識、掌握安全救助的技能外,還應通過建立班級安全管理制度,讓學生參與到班級具體安全管理事務中去,促進學生整體安全管理能力。具體落實時,可以建安全監督員制度,設立安全員輪值制度,讓每位小學生都有機會當上安全員,檢查班級學生在日常學習情況,定期檢查班級電器、門窗、多媒體等物品,是否存在問題,如門窗構件出現松動等,并進行詳細記錄,班主任和其它教師可以通過查看記錄,對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排查和處理,最大限度保證學生在安全的環境中進行學習和生活。
此外,在日常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還應要求學生嚴格遵守學校和班級制定的安全管理規范和制度,按時出勤、學習和進行校內各類活動。當遇到學生情緒、學習出現問題時,班主任要及時與學生談心,了解學生情況產生的原因,并與家長進行詳細溝通;遇到較大問題時,還要及時匯報學校領導,共同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法,消除各種安全隱患,保證學生在和諧、安全的環境中學生和成長。
五、做好安全防范教育
班主任要對班級活動以及教育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進行防范。如對流行病、傳染病的防范,對班級進行的各種活動以及學生之間的矛盾糾紛、校園欺凌、包括隱性傷害在內的預防等。
1.常見的安全隱患的預防
現在的小學生活潑好動,逆反心理強,一旦遭受挫折或失敗,就會情緒反常,釀成不良后果。因此,班主任一定要揆情度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正確對待和處理不同性質的不良行為,決不能實施體罰或變相體罰。例如班級的后進生常常是發生意外事故的高比例群體。他們不交作業時,要防止他們借口回家拿作業本而逃學、謊稱生病而出走。班主任要未雨綢繆,杜絕學生失控于家庭與學校之間。
2.對突發事件的預防
班主任要做好學生突然流鼻血的應急處理、腳踝扭傷的應急處理、遺傳病的突發預防。
例如,學生的左鼻孔流血了,就豎起右臂;腳踝扭傷了要用冷水沖淋,不能用熱毛巾敷;癲癇病發作時不能讓患者俯伏在急救者的后背上背著走,而要患者仰面朝上,保證呼吸順暢。班主任儲備了一定的醫學常識,當這些意外發生時就能減少對學生的傷害,就是為學生投了一份保險。
結束語
小學生是祖國的花朵和未來,現階段教育工作中,安全教育已經成為其中非常重要的工作內容和組成部分,安全教育對于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和促進其健康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做好班主任班級安全管理工作,保證小學生在安全的環境中學習和成長。通過班主任向學生教授安全知識,提升學生安全及救助技能,并做好安全風險防控措施,通過學生、班主任、教師、家長及小學生等的共同努力,保證小學生的人身安全、學校環境的安全與穩定。
參考文獻:
[1]熱哈尼古麗?熱合曼,探討小學班主任如何有效開展德育和安全教育工作,魅力中國, 2018,06
[2]湯吉紅,小學班主任職業倦怠問題探究[J].教學與管理,2017(03).
[3]唐福軍,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溝通藝術研究[J].學周刊,2017(07)
?。◤V東省清遠市清新區第二小學 51180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61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