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藝術在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積極作用探尋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接受正式化、系統化教育的初始階段,同時也是學生學習知識,心理發展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的教學引導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未來的成長與發展。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一方面,班主任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要與班級科任教師溝通,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跟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使得不同的學生在都能取得收獲;另一方面,班主任也是學生之間、家長之間溝通聯系的紐帶。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各方面的交流與溝通非常重要。下面,我從自身的工作實踐出發,分享溝通藝術在小學班主任工作運用中的一些收獲,希望能為廣大同行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小學階段;班主任管理;溝通藝術;積極作用;實踐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087-01
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我國的教育體制改革也在不斷的深化,在此背景下,我們的班級管理模式與班級管理方法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作為學生集體的基層組織,班級是學生成長的園地。一個優秀的班級體不僅有助于學生的學習,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還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班級管理是學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班主任在管理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基礎作用。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對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學階段是學生心智發育發展的初級階段,需要教師更多的引導,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小學班主任工作的難度,因此,我們在班級管理工作過程中要加強與各方面的溝通交流,靈活運用溝通藝術,進一步提高管理效率,更好地推動班級管理的開展。
一、將尊重學生落在實處,增進對學生的了解
在物質與精神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與以往的學生相比,當代學生的個性更加鮮明,思維更加活躍。得益于信息技術的普及與發展,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越發的多元化,在某些方面,學生懂得比老師還要多。在校園生活中,教師與學生之間不但是師生關系,更是朋友關系。由于成長環境和學習經歷的不同,學生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在與學生溝通過程中,班主任要正確認識到學生間的差異,不能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更不能差別對待甚至歧視學生,要尊重每一位學生。同時,在溝通交流過程中要遵循當前學生的心理認知發展規律,多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待問題,多傾聽學生心中的想法與實際的訴求,在學習和生活上給予學生力所能及的幫助與引導。
作為一名科任教師,班主任要做好本學科的教學工作,在教學過程中嚴格要求學生,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學習過程中有所收獲,有所成長;作為一名班級工作管理者,班主任要與學生打成一片,多與學生溝通、談心,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與心理動態。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小,心智發育尚不成熟,他們在情感表現上更加豐富多變??荚囍械囊淮问Ю?,教師善意的批評,與朋友間的不愉快,家庭生活中問題等,這些都會使學生的心理出現波瀾。班主任作為學生的朋友,要全方面及時掌握學生的狀況。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加強與其他學科教師的溝通,及時掌握學生學習情況與校園生活的第一手信息;另一方面,加強與學生家長的交流,掌握學生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現。學生的學習成長并不是學校單方面的事情,其中需要家庭的參與和配合。班主任要進一步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可以通過電話、網絡或者見面溝通的方式,及時交換學生在學校和家庭的信息,從而找到適合學生成長發展的教育方式。
二、以情感人,以德服人,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古人云: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書育人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學校生活中,作為教師的我們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知識,更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班級管理并不是上下級的管理,也不是班主任對學生的約束,而是教師對學生教育和引導。所以,在日常工作過程中,我們要秉持一顆仁愛之心,以情感人,以德服人。同時,要保持耐心,小學階段學生的思想單純的如同一張白紙,其行為與習慣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我們不能因為學生某些不恰當的行為就給學生定性,而是要與學生多溝通,多引導。例如,我曾經帶的一個班級內有個學生不遵守課堂紀律,在課堂上搗亂,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很多科任教師和學生都反映過這個問題。在與這名學生談心后,原來是自身學習成績不太好,在班級沒有什么存在感,所以想通過這種方式吸引其他同學的注意力。了解到真實原因后,我引導學生道:想引起其他同學注意不一定要用這種方式,自己的學習成績提高了自然就會引起別人的關注呀??紤]到學生基礎比較薄弱,于是每天放學后我都會與他一起回顧當天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完成作業。同時,我也建議其他科任教師在上課時給他一些表現機會,先讓他回答一些基礎性的問題,然后循序漸進。一段時間后,學生的學習成績上來了,不再影響課堂紀律,而且還能主動幫助其他同學,成為交口稱贊的好學生。
三、營造輕松愉悅的班級氛圍,做好班級的小主人
班集體是師生共同的組成的大家庭,教師在管理過程中如同一個“大家長”,關心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在管理過程中要注意言辭和度的把握,倘若處處限制,事無巨細,那么學生就會覺得班主任婆婆媽媽,啰里啰嗦,可能會引起學生的反感。所以,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我始終堅持:管理有人味,教育出人才。在班級事務討論過程中,我營造輕松愉悅的班級氛圍,鼓勵學生大膽說出心中的想法,認真傾聽學生的意見,適時采納學生的意見,這樣學生小主人的自豪感就油然而生,學生就會更加關心班級事務,班級就會成為一個更有凝聚力的整體。例如,在班內環境設計時,我就廣泛征求學生的意見,在不違反學校紀律要求的前提下,在班級內布置了讀書角,運動角,并且在窗臺上擺放了一些花草,看著自己提議變成了現實,學生們在班級事務中更加積極了,紛紛為班級建設建言獻策,自覺維護班級形象。
班級管理實質上是人文性的活動,小學階段是學生師生發展的特殊階段,作為聯系學生、家長和學校的紐帶,廣大小學班主任在工作過程中要加強各方面的溝通交流,將公平、仁愛、尊重落在實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15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