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松學習概念 促進思維發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本文以《比的意義》教學為例,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概念的具體特點,對概念的學習加以引導,使學生能夠輕松地理解要點,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關鍵詞 概念;生活情境;以舊引新;新舊融合;思維發展
中圖分類號:O144.1,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02-0154-01
概念是構成小學數學基礎知識的重要內容,它們是互相聯系著的,也是學習其他數學知識的基礎。許多孩子,常常在填空、判斷、選擇題上非常容易失分,家長和學生總是認為是因為學生馬虎,不仔細讀題等等原因。其實歸結起來除了是學習習慣不夠好之外,更重要的是數學概念理解得不夠透徹。沒有一定的數學理論支撐,學生在具體的數學情境中當然比較茫然。
一、以生活為橋梁,舊知為紐帶,初步感知概念
傳統數學常常開門見山、孤立地教學概念,學習純數學,造成了學生學而不會用、學而無用的現象,新的標準重視數學的實用性?!氨鹊囊饬x”這節課時開啟課,是“比和比例”這一單元的核心,對以后的學習有深遠的影響。如果脫離現實背景,要求學生強記定義,再生搬硬套,學生一知半解,勢必產生消極的影響。為了讓學生輕松的理解要點,并促進數學思維的發展,我力求設計生活中學生常見的例子。
?。ㄒ唬┩惲恐g相比。我設計了這樣一道貼合生活實際的題:六年級參加講雷鋒故事的男生2人,女生3人,請你采用合適的方法比較這組數量。六年級的孩子很容易得出:2÷3可以得到男生是女生的幾分之幾;3÷2可以得到女生是男生的幾分之幾?這時,我提出“這兩句話還可以怎么說?”一個簡單的自學要求,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自學“比”的情境,也為揭示“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密切聯系埋下伏筆。
?。ǘ┎煌惲肯啾?。不僅兩個同類量可以用比表示,有些不同類的量也可以寫成比。我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基礎上,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文文買了3本筆記本用來9元錢,你能求出什么?用什么方法?對于這樣簡單的問題,學生自然輕松得出9÷3的式子,此時我擦去除號改成比號,及時告訴學生總價和數量的這種關系,我們也可以換成相比的形式。此時,在輕松的學習中,學生們對比有了初步的認識,會把兩個數想除寫成兩個數的比,并且知道同類量可以比,不同類量也可以比。當不同類相比時,會產生一個新的量,這就為比的概念的生成作了一個輕松的鋪墊。
二、以舊引新,生成概念
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決定了教師在教學中要起到搭起舊知識和新知識的橋梁的作用,使抽象的概念微格化。為此,在教學中,我并不急于讓學生直接朗讀現成的定義,而是設計了幾個小問題:(1)剛才的兩個例子了每道題都有幾個數量?(2)這兩個數量都可以進行哪種運算?(3)我們可以把這種運算改成什么形式?
通過這樣的問題,學生們很容易得出:比表示兩個數量的相除關系,并不適用于沒有相除關系的兩個數量。由此比的意義自然生成: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這種定義法既揭示了比的本質,也是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的。
三、新舊融合,內化概念,建構模型
一個事物的存在總是要和其他事物發生這樣或者那樣的聯系。從這個角度來說,正確分辨一個事物同其他事物的區別與聯系,也是對于認識本事物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因此恰當的比較教學法就成立概念學習的一個重要且有效的手段,為了加深對比的意義的理解,我采取了多種比較方式。
?。ㄒ唬┝斜碚矸ā3?、比以及分數三者聯系密切,學生往往容易混淆,列表整理就成了區分它們最有效的方法。學生通過觀察、對比、交流,一致認為我們把課本上的定義改為:兩個數的相除關系可以寫成兩個數的比。這不僅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也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這是與新的課程標準完全相符合的。
?。ǘ┮詧D示意,舉一反三,內化定義。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深刻理解比的意義,作為解決問題的最佳策略之一——畫線段圖,便成立我所采取的教學方案。我設計了這樣一道題:公雞和母雞只數的比是3:5,根據這個比,你能想到什么?同學們集思廣益,開始思維總是局限在公雞和母雞的關系中,這時,我加以引導,讓學生把已有的信息以線段圖的形式表示出來,如下:
公雞:
母雞:
線段圖直觀地表示出了公雞和母雞的關系,同學們紛紛響應,認為公雞相當于平均分成了3份,母雞便有了這樣的5份,牽一發而動全身,同學們舉一反三,不僅舉出了公雞母雞之間的倍數關系,且舉出了各自和總只數的關系,更有學生指出:公雞的只數比母雞少2/5,母雞的只數比公雞多2/3。至此,這就使得學生對比的認識從表面深入到了本質。
四、回歸生話,鞏固概念
數學從生活中來,必將要回歸生活。層次分明的練習可以起到鞏固、強化概念的作用。針對比的意義的三大板塊:比的意義,求比值,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我設計了不同層次的作業,不僅包括必須達到的基礎知識,還包括有一定難度的題目,以及學生學習小組可以進行的課外拓展活動。不同層次的作業,不同的要求,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都得到不同的發展,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總之,教師在上概念課的時候一定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及概念的具體特點,采取科學的教學策略來開展教學工作,同時,小學生對概念的掌握往往不是一次能完成的,我們必須在后面的教學中不斷加以鞏固,加以應用,強化概念間的聯系,在廣度和深度上對概念及進行挖掘,拓展概念的內涵與外延,讓數學真正成為一門有用的科學。
參考文獻:
[1]劉家敏.芻議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有效策略[J].華夏教師,2016(3):7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604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