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關于高中語文導學案設計的幾點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隨著傳統的語文授課理念存在的不足日益凸顯,授課理念的革新勢在必行。實踐證明,學案導學模式的合理運用有助于優化教學過程,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習的主動性,有利于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本文結合筆者自身對導學模式的實踐,以提高中語文有效教學為目的,就導學案的設計問題方面談談本人幾點思考。
  關鍵詞 精心設計;導學案;高中語文;幾點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02-0064-01
  傳統的高中語文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只是被動地學習,很少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這種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高中教育的發展需求。隨著素質教育的逐步推廣與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進,越來越多的高中語文老師認識到培養高中生獨立學習與實踐能力的重要性,于是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模式。而在“學案導學”為主的教學模式中,能夠實現以學生為主體進行語文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導學案是指教師根據一節課教學知識的特點、教學目的,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經驗,為指導學生進行主動的知識建構而編制的學習方案。是集教案、學案、筆記、達標測評和復習資料于一體的師生共用的教學文本,是“教學合一”的載體。目前,“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高中語文教學的中越來越廣泛,但是老師對于這種模式的認識大都處于探索的階段。本人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試著改變自己傳統的教學方式,把導學案運用到課堂上,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希望不斷優化導學案的設計,以打造更有效的語文課堂。以下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就“如何優化導學案的設計”談談自己幾點思考。
  一、注重導學案的問題設計
  導學案問題的設置和學習過程的安排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實際,要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呈現階梯式結構。設計問題時要注意以下幾點要求:首先,設計的問題能解決重難點;其次,設計的問題不宜過多也不宜過碎;再次,設計的問題要求學生深入閱讀文本;最后,設計問題要呈現階梯式層層遞進。比如《漁夫》學案可以這樣設計課堂上探討的問題:(1)本文塑造了屈原怎樣的形象?試結合文中的相關語句來回答。(2)除了塑造屈原的形象外,還塑造了漁夫的形象,試著探討塑造漁夫形象的意圖。(3)寫一段文字表明你對屈原之死的看法,不少于80字。這樣設計的問題是有層次的,每個問題解決了不同的教學目標,前三個問題的解決需要學生深入文本閱讀,也解決了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最后一個問題的設置比較開放,能夠考察學生的表達能力。
  問題設計還要根據不同的文體需要,小說的問題設計要突出小說三要素,散文的設計要突出作者情感的表達方式與語言的特點,文言文要抓住“文”與“言”,既要解決文言字詞,也要解決文章的寫作思路。問題的設計不能夠千篇一律,我們要緊扣教材的重難點設置不同的問題,并合理安排問題的次序。問題的設計形式還應該多樣化,有加點字的注音,也有成語的解釋,還要有重點句子的賞析與問題探討等。
  二、注重導學案的目標設計
  目標的設計要有一定的科學依據,這就要求教師認真研讀《課程目標》與《學科教學指導意見》,特別是《學科教學指導意見》是學科教學、學業評價、高考的基本依據,它給我們指明了教學內容的“基本要求”與“發展要求”,并且可以幫助我們合理地控制教學進度與難度。比如我們在教《仁者愛人》時,可以結合學生學情,然后根據《學科教學指導意見》設置這樣的學習目標:(1)理解并積累文中常用詞語,比如“病”“微”“其”等在文中的意思;(2)背誦1.6、5.26兩章節;(3)理解“仁”的豐富內涵;(4)認清孔子的“仁愛”與墨子的“兼愛”的區別。其他《論語》章節的課文都可以依照這樣的辦法設置學案的學習目標,這樣的學習目標符合以上對目標設置的幾點要求。
  三、注重導學案的知識補充與拓展
  語文這個科目具有極強的實踐性,想要提高語文能力,必須經過實踐,舉一反三,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創新性。由此可見,在導學案的設計過程中,教師應該因材施教,明確教學目標,在語文教材的基礎之上對知識進行拓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比如《我與地壇》學案設計最后可以設計這樣一個拓展閱讀:閱讀史鐵生《秋天的思念》,談談對母愛的理解。這樣的設計不僅有利于落實教學目標,也有利于拓寬學生閱讀視野。
  四、注重導學案的學法指導
  由于長久的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生形成被動的接受知識的習慣,現在轉換了模式,可能會出現茫然不知所措的現象,因此,設計導學案要適當地設計學法的指導。比如朗讀法與質疑探究法是高中語文導學案使用過程中常用的兩種方法,質疑探究法這是通過對學習材料的質疑而加深對知識理解的一種思維方法。在學習過程中,首先要有質疑的意識,不回避疑難,主動尋找疑問,這對加深原文的理解,中心思想的把握,作者寫作意圖、寫作技巧及寫作心態的了解都有幫助。在學生提出質疑的時候,老師適當創設合作探究的學習情境,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把“教學提高學生觀察、感受、分析、判斷能力,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增強探究意識和興趣,學習探究的方法,使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積極主動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作為課程基本理念。而高中語文“導學案模式”是以“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練”為主線,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符合課程改革需要的一種教學模式。教師只有精心設計,做到精講、巧導、實練有機結合,對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有著重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王榮生.對“非指示性”語文教學的幾點建議[J].中學語文教學,200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6055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