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職數學教學中學案導學模式的應用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隨著課程改革的實施和深入,教師的教學方式越來越呈現多樣化的趨勢,在中職數學課堂中學案導學的模式被逐漸運用,它是一種相對高效的教學模式,可以幫助學生構建相對完整的知識體系,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而教師在運用學案導學的過程中需要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創設適合的教學情境,以此來優化中職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關 鍵 詞] 中職數學教學;學案導學模式;應用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1-0226-02
學案導學是一種相對創新的教學模式,它主要是倡導學生進行自學,在自學過程中逐漸實現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學習意識的提升,主要是將學案作為主要載體,將導學作為一種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方式。它改變了傳統課堂中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能力都可以充分發揮,是一種相對高效的教學模式[1]。
一、在中職數學教學中運用學案導學方法的意義
在運用學案導學模式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根據設置的目標和內容,自主地進行預習和練習,當在學習中遇到問題時,需要及時將自身的問題向教師反饋,并且主動嘗試尋找解決辦法[2]。在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充分拓展,同時學習質量和效率也會得到明顯提升,而學生在運用學案導學方式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更好地發現進行數學學習的現實意義,豐富學習體驗,也能更好地明白學習數學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在新型教學模式的驅使下,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會得到極大的激發,對于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實際解題能力的提升都會產生積極影響,從而在數學的學習中感受到樂趣。
二、中職數學教學中學案導學模式的應用策略
(一)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設計學案
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是教師在設計學案時需要重點考察的內容。由于中職學生文化基礎較差,數學學習水平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都大不相同[3]。因此,在設計導學案時應該將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考慮其中,無論是學習水平較高的還是學習水平較低的學生都應有機會參與其中,實現更多層次水平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共同提升。例如,在講解不等式的解法問題時,教師在設計的導學案中講授換元、配方、整體替換等常規解決數學問題的方式,讓學生對不等式的解法有初步了解,運用相對簡單的方式將學生帶入問題的學習中,讓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對之前學習的內容有更深入的了解,讓基礎較好的學生對之前學習的內容做一下復習。
(二)導學案內容應具合理性
導學案是否實用對于中職階段的學生來講十分重要。因此,教師在設計時應該使學案內容和現實生活較為貼近,建立知識和生活之間的聯系,增強學生的親切感,提高主動性。由于中職院校主要是培養技術型人才,他們在畢業之后就會走上工作崗位,也希望在工作的過程中更好地表現自己,因此和生活緊密相關的問題對于他們而言有較強的實用性[4]。如在講授隨機事件及其概率時,教師在課堂中就可以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你們知道你在走上工作崗位之后進入到某個部門的概率是多少嗎?當學生聽到這個問題和以后的工作有關時就會自然而然地集中注意力,迫切地希望知道教師給出的答案。這時教師就可以進行進一步的引導,你所處部門是屬于什么事件呢?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之后,多數學生都會回答是隨機事件。那么接下來教師就可以為學生系統導入即將學習的主要內容,而受到興趣的驅使,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跟著教師的整體思路聽完整堂課。這種相對合理的導學內容對學生的學習有較大的輔助作用,而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意內容的合理性。
(三)利用導學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運用學案導學的過程中,學生是主體,因此中職數學課堂的有效開展離不開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在設計導學案時需要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考慮其中[5]。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課堂多數是枯燥、乏味、毫無生機,教師的教學內容也僅僅局限在書本中的例子,這種狀態不能很好地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而學案導學的運用使教師在教學中運用的方法更具多樣性,也有較強的開放性特點,學生在學習中可以感受到明顯的趣味性。例如,在講授互不相容事件的概率加法定理的問題時,教師就可以創設相關的情境,引導學生主動進入并進行深入的思考。在正式講授之前,教師可以做一個“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比喻,這樣學生對學習內容會產生更深刻的印象,對于學習的內容也會有更明確的認識。進而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如果只有一個一等獎,有兩個學生一起競爭,那么他們獲獎的概率是多少,這可以稱之為什么事件?在聽到教師提出的問題之后,學生勢必會進行有效思考,考慮教師說的事件應該怎樣定義,學習興趣會得到較大程度的激發。對學生學習質量和效率的提升有較大的輔助作用。
(四)運用學案導學提升學生合作意識
學案導學的運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合作意識的提升。因此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小組探究合作學習的模式,讓學生針對學習的問題進行深入討論,進而實現思維的碰撞,加深對學習內容的認識與理解。例如,在探究三角函數圖像性質時,教師可以將不同的函數方程以及代表的點列舉出來,這樣學生就可以根據教師給出的條件將三角函數的具體形式表示出來,認識到不同三角函數之間存在的區別和聯系,進而得出自身結論。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會對正弦函數、余弦函數以及正切函數的特點、性質以及圖像特征有更清晰的認知和理解[6]。在小組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每一個學生都有自身具體負責的主要內容,責任意識明確,在自主探究結束之后,小組會針對個人探究的內容進行集體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各抒己見,觀點相互融合,然后會將有效的內容進行整理,在探究和交流中,學生的合作意識得到了充分提升。 (五)精心選擇導學案類型
導學案的運用是進行學案導學模式教學的前提,因此教師在選擇導學案的類型時需要慎重,根據學習內容進行靈活轉變,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設計有目的性的學案,從而使學案獲得較為明顯的效果[7]。而教師在設計學案時可以分為這幾種不同的類型:(1)范例型。范例型案例可以為學生介紹學習中的大部分內容,消除在學習中的恐懼感和排斥感。(2)概念性學案。在中職階段學習的內容中,有很多概念性的知識,而概念的掌握是學生學好數學的重要條件,在進行此種類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概念型的學案,進而使學習的內容更形象、具體,降低學生在學習中的難度,明確概念性知識的主要學習方法。(3)探究型學案。在學習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夾角時,教師可以將表示直線的點先給出來,然后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自主地將直線畫出,然后再探究學習的主要內容,掌握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夾角的主要內容以及探究方式。(4)復習型學案。此種學案的內容多數比較綜合,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注意對學生適當地引導,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具方向性。
(六)促進導學過程的優化
學案導學是在中職階段運用的一種創新式教學方法,學案導學的應用效果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的質量和效率,也關系到學生能力的發展和潛能的發揮,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該將學案導學模式不斷進行優化。了解課程的主要教學目標,進而使制訂的內容和學生的學習規律基本一致,促進中職高效課堂的構建[8]。首先,就課前內容來講,教師應該做好對學生的引導,使學生在課前就了解在課堂中需要學習的主要內容,進而使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同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開發學生的思維,實現學生思維能力的拓展,使學生在學習的同時學會如何進行反思,并且根據自身的弱項和強項,適當進行學習方式的調整。例如,在講授等比數列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講授古代皇帝賞賜臣子大米的故事,然后讓學生想象學習的主要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就課堂實踐內容來講,教師在運用學案導學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體現出具體的學習框架,同時在課堂中可以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如創建情境法、多媒體教學、游戲教學,通過多種教學方式的運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可以得到充分提升,集中自身的注意力在教師講授的內容上,促進中職數學活動的有效開展。最后,進行課后的鞏固學習,這是運用學案導學模式進行教學的關鍵步驟,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加深對學習過知識的記憶,進而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中蘊含的原理和規律。由于中學生的自制能力有限,接受能力也大不相同,因此教師在鞏固教學時,應該針對學生的個性和特點設置不同的問題,如果是相同的題目,那么教師可以設置不同、有梯度的問題,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答題的過程,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接受更平等的教育,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
總之,學案導學在中職數學課堂中的運用,可以促進教師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在設計學案導學的內容時,教師需要做到有目的性、有針對性,尊重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根據學生的特點、需要設計導學案的具體內容,也要考慮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的主要要求。發揮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優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參與度,使其在課堂中表現得更積極、主動,促進其能力的發展、潛力的提升,進而更適應社會不斷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劉君.中職數學教學中“學案導學”模式的應用研究[J].軟件(教育現代化),2018(9):232.
[2]陳麗霞.關于中職數學教學中“學案導學”模式的應用研究[J].考試周刊,2018(46):70.
[3]高婷婷.中職數學教學中學案導學模式的運用探究[J].才智,2018(15):164.
[4]梁慶銘.電子書包支持的中職數學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8(14):39-41.
[5]李京京.學案導學模式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D].浙江工業大學,2017.
[6]霍寶敏.“學案導學”模式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7,19(5):87.
[7]劉洪光.中職數學教學中“學案導學”模式的應用[J].求知導刊,2017,0(21).
[8]于德林.“學案導學”模式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界,2018(22):93-94.
編輯 李 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88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