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學案導學”的教學策略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各界對于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一名優秀的人才,良好的數學運算與掌握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高中階段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當中能夠對各類問題進行頻繁的反思與揣摩,可以優化其的學習過程,提升對數學知識的進一步掌握,促進成長。因此,針對學生的數學能力的培養,來達到提升高中階段學生數學素養的目的,是每一位數學教師尤其是高中階段的教師需要重視的一項問題。伴隨新課改的深入發展,一種以學案為窄體、以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為組織形式的“學案導學”教學模式被越來越多高中數學教師接受,并且正如火如荼的在教學中應用。因此,本文將立足高中數學教學現狀的基礎上,對高中數學“學案導學”的教學策略展開研究。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學案導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046-02
在我國的學校課程教學中,其中高中階段可以時候是學生最為關鍵的階段,在高中學習中,學生要面臨高考的考驗,高考將決定學生是步入社會,還是進入更高一級學府深造。因此,在高中階段的學校課程教學中,就需要教師通過一定的教學方式,來幫助學生展開課程教學,其中學案導學,便是很好的形式之一。所謂的學案導學,實際上就是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程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根據學生的學習思維和習慣,從而以加強學生學習能力為目標,從而進行設計的一系列具有探索性的問題。通過這些問題的引導啊,從而能讓學生能夠形成一定的學習自主性,并形成對于課程的學習思維,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在學案導學的運用過程中,其中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可以使用不同的形式來體現。尤其是對于高中數學課程教學來說,畢竟高中階段的數學知識比較難,所以很多學生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都不容易形成一定的知識結構,而通過學案導學的方式,便能夠給學生展開更好的課堂教學形式,促進學生的發展。本文將結合人教版高中數學教材中的相關教學內容,對高中數學“學案導學”的教學策略展開研究。
一、學案導學的特點
在高中數學課程教學中,教師想要運用學案導學對學生進行課程教學,就需要知道學案導學有什么特點,從而才能夠根據學案導學的內涵,來展開課程教學的設計,促進高中數學課程的發展與推進。對于學案導學來說,其本身具有的特點和內涵很多,下面,我將重點就基礎性、差異性和開放性三個原則進行探討。
1.基礎性原則。
第一,所謂的基礎性原則,實際上就是指教師在運用學案導學的過程中,要從教材的基本內容角度出發,從而給學生設計相應的課程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夠根據相應的教學內容,形成一定的知識結構,促進學生知識理論的發展。
2.差異性原則。
第二,學案導學的差異性原則,實際上是指教師在進行學案導學的過程中,要從學生的學習水平出發,根據學生之間不同的基礎,從而選擇合適的學案導學,來引導學生對課程知識內容,進行學習與分析,讓加強學生的課堂收獲感。
3.開放性原則。
第三,在高中數學教師運用學案導學,進行課程教學的時候,還需要注重開放性原則。所謂的開放性,就是指教師在進行學案導學設置的時候,要形成開放性的問題內容,最好不要有固定性的答案。從而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讓學生根據一定的問題,加強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學案導學的應用
在高中數學教學了解和掌握了學案導學的特點之后,教師便可以根據學案導學的特點,進行相應的課堂教學設計,并根據這一課堂教學設計,展開課程教學。
1.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
首先,在高中數學課程教學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程教學的時候,可以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進行學案導學的設計。從我國的學校教育來說,主要是以班級的形式來展開課程的授課。而在班級課程教學中,雖然說數學知識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不同的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基礎是一樣的。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程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進行課程教學。學案導學內容的設計也是如此。
以人教版高中數學教材為例,教師在教授《任意角》的時候,這節課程主要讓學生知道任意角與區間角的概念,從而通過課程的學習人,讓學生形成一定的推理意識和應用意識。針對這一教學內容,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便可以通過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進行一定的學案導學設計。具體來說,針對學習基礎比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給學生設計比較具體思考性的問題。如:“寫出終邊在Y軸上的角的集合,用0度到360度的角表示?!倍槍W習基礎比較差的學生,教師則從概念定義入手,讓學生進行基礎概念的而理解,如:“角的定義”、“角的分類”等等,并給學生舉一定的例題進行分析。從而通過這樣的方式,形成對學生的學案導學。
2.采用主題探究的形式。
其次,在高中數學課程教學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程教學的時候,可以通過主題探究的形式,展開學案導學。對于數學學科課程教學來說,學生已經經歷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所以學生對于知識會存在一定的基礎。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程教學的時候,可以嘗試著放手,讓學生自己對知識內容展開探究,從而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形成一定學習思維與能力,促進學生的發展。同時主題探究的形式,也充分體現了學案導學的開放性,能夠發揮學案導學的作用。
以人教版高中數學教材為例,教師在教授《弧度制》的時候,這節課程主要是要讓學生知道什么是弧度,并知道在角的集合與實數集R之間是可以建立一一對應的關系,從而來記住一定特殊角的弧度數。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便可以通過給學生一定的主題,如“圓心角α所對應的弧長與半徑的比值是否是確定的?”這一主題,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進行探究,并將自己的探究結合和探究過程記錄下來,與教師同學一定的分析探討。從而通過這樣的方式,既能夠保持學案導學的開放性,又能夠讓學生清晰了解相關課程知識,促進學案導學與課程教學的結合。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數學課程教學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學案導學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課程教學,為了達到更好的學案導學設計。教師要對學案導學的特點進行細致的分析,從而選擇其中一定的內容,對學案導學加以應用,為學生構建一個更好的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高中數學導學案編制和使用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
[2]李忠宇.高中數學學案導學教學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17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