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初中歷史教學中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給教育事業的發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進行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要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化發展。伴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完善,初中的歷史教學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視與要求,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于新時代對人才培養的需求,而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使用符合了新時代的教育理念及需求,同時也幫助老師提高了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學案導學;教學模式
  
  學案導學法主要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主,同時引導學生進行不斷思考、提問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將學案導學法運用到初中歷史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地體現新課改背景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師生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學史使人明智,通過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使用,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在歷史知識的學習中更能深刻理解歷史帶來的經驗與教訓,從而給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一、 初中歷史教學的現狀
  歷史課程的位置非常的尷尬,被定義為副科,在進行教學安排的過程中,學校和老師不夠重視,忽略了歷史知識的學習可以提高學生們對身邊各種事件的辨別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增加學生們的民族自豪感和向心凝聚力,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致使在教學過程中以劃重點應付考試作為重要的教學考量,一程不變的教學模式和枯燥乏味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們對歷史課程的學習提不起任何的興趣,加之學校和老師對待歷史課程的態度,學生們也應付考試的態度來進行學習。教學質量和學習質量可想而知,失去了歷史課程安排的意義,違背了素質教育的根本原則。
  二、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一) 老師要做好學案導學的課件準確工作
  作為初中歷史老師要改變思想認識到歷史知識的學習對于學生一生健康發展的重要性,才能以學生為本遵循新課改的要求進行用心教學。歷史課程的知識點很多,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就要從備課開始。在進行導學案設計的過程中,要將教學大綱、課程內容和相關的參考資料進行認真仔細的反復閱讀,再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研究分析,導學案的設計要層次分明,不但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要將重點知識突顯出來,而難點則要進行合理分散,從而開拓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此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ǘ?創設生動活潑的情境導入課堂教學
  課程的導入是非常關鍵的一個教學步驟,通過問題的設置、特定情景的演繹可以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人教版的中國早期人類的代表——北京人為例,上課之前老師可以讓學生們先表演學生們自行編排的關于能人的情景劇,通過學生們將能人獨特的交流方式、夸張的肢體動作、生活方式進行現場還原吸引學生們對人類發展史進一步了解學習的興趣。老師可以將人類進化的相關視頻播放給學生們看,之后提出問題如南猿人和能人的不同及相同之處,能人和直立人的不同及相同之處,讓學生們先進行思考討論再進入視頻的回放,讓學生們帶著問題進行再次觀看,不但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更培養了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帶著問題進行學習的習慣。在完成這一環節之后,再著重引導學生們進行北京人的學習,此時學生們腦中已經有了大概的印象,老師就要提出相關的問題,如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距今的時間是什么時候?生活的地點是哪里?人和動物之間的最大區別是什么?北京人距今的時間是什么時候?發現地點是哪里?人類進步的重要標志是什么?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是什么?等等類似的問題就需要學生將所有片段在腦中進行回放梳理,從而鍛煉了學生的記憶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養成善于思考的好習慣。在得到學生的答案之后,老師不要急于肯定或者否定,而是要讓學生們帶著問題進行下一步的學習,即課文的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老師要根據內容進行適時的視頻播放,讓學生們從情境中了解知識點的真正含義,從而加深學生們的理解能力。例如在學到人類進步的重要標志就是火和勞動工具的使用,那么老師就可以播放視頻,讓學生們再次從視頻中去驗證。讓學生們從課文、真實情景中去理解知識點,驗證自己回答問題的答案。
  (三) 設立討論環節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討論環節是學案導學中不可或缺的環節,需要學生之間進行互相交流、共同分析、研究課文內容,是讓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充分體現了學生們的主體地位,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通過問題的搜集、驗證、質疑、再驗證的過程,幫助學生們牢固地掌握重點和難點。最后老師要針對學生們總結出的問題進行一一解答,明確學習內容中的知識點。如在學習人教版七年級第三課《遠古的傳說》時,老師先將課程進行導入,讓學生們先觀看一些關于遠古時代的故事、動畫等視頻,讓學生們有一個初步的概念,再進行問題設置,讓學生自行進行分組,根據課文內容進行研究和討論,這個過程就是讓學生們進行自主學習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小組當中都會出現不同的觀點,這就需要學生們將課文進行反復地閱讀,對課文進行分析、反復比對,再通過以往學習的知識及課外閱讀所積累下的知識量進行辯證,最終找出該文的重要和難點,很好地鍛煉了學生們的質疑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如此一來學生們的學習思路就會更加地清晰,通過知識的分享,學生們從中學到了更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在各小組的討論結束之后,每組選出一名代表將總結出的知識點以及所質疑的問題進行一一闡述,每名代表發言結束之后老師可以根據文中最基本的知識點進行提問、質疑,讓學生將依據說出,也可以讓其他小組的代表進行提問,就是進入一個再討論的環節,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自行找出問題的答案。最后老師再根據學生們最終沒有解決的問題進行引導性的講解,這樣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才會被有效地調動起來,學習效果才能大幅度地提升。這個過程中老師一定要做到完全的民主、平等,不得用有色眼鏡看待學生,為學生營造一個真正自由和諧的學習氛圍,從而加深師生之間的感情,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敢于大聲說出自己觀點的勇氣,提高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的發展。
 ?。ㄋ模?巧妙運用學案導學擴大閱讀范圍
  將學案導學運用到初中歷史教學當中想要達到的終極目標就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課堂教學的時間是很有限的,要想學生能夠不斷提高歷史知識學習的效果就要不斷地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增加課外閱讀量。如在學習了《遠古的傳說》這一課之后,老師和學生商討組織一場別開生面的遠古故事大比拼活動,可以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發生的有趣故事,也可以是課文中提到的炎帝、黃帝、蚩尤等主人公身上發生的故事,讓學生們進行資料的查閱、收集,不僅要講故事還要有相關的圖集、視頻。這樣的學習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更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加深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程度。
  三、 結束語
  將學案導學應用到初中歷史的教學過程當中,有助于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營造輕松、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進行不斷地思考、質疑、辯證,不斷地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及邏輯思維能力,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及掌握程度,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蘇麗萍.“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4(25):136-137.
  [2]劉統娟.關于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亞太教育,2015(18):2.
  [3]劉欣.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文摘版,2017(4):167.
  [4]王建國.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方法分析[J].才智,2015(32):94.
  [5]楊浩海.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2015(11):157.
  [6]劉兆欣.“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5(12):5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7810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