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三會”改善“提問—導學”的教學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學生主動提問是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開啟心智、促進思維、增強主動參與意識的基本手段,準確、恰當、有效的課堂問題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我們實踐新課程“四能”目標已有七年的時間,但令人遺憾的是,在我們的數學教學中,大部分教師課堂提問從問題資源的設計、提問內容方式方法,到問題的反饋處理存在著很多不足。【關鍵詞】教學思考;互動式教學;語言轉換【中圖分類號】G61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3-0213-01一、對“提問—導學”數學互動式教學的思考問題式教學模式是美國著名教育學、心理學家杰羅姆·布魯納提出來的,該模式是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習理論知識和訓練解決問題的能力?!疤釂枴獙W”互動式教學正是基于問題式教學模式的啟發。我們的小班化數學“提問—導學”模式的實踐,無論是教學結構的改變,還是教學手段的創新都遵循著“教”→“學”轉變的思路,其中如何做好內容預熱的提問?提問后如何組織課堂學習?這些教學涉及的要素與基本模式的探索,是我們實踐中的難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提出了“基于‘提問—導學’的數學互動式教學”這一具有一定結構性的策略體系與模型。二、“提問—導學”四步三會式模型的建立為了落實學生主動提出問題,我們對操作策略作了結構性的策略體系式的歸納,提出“四步三會式策略”以使策略更能凸顯在培養學生問題意識上的本質。這里包含數學“提問—導學”策略的形式與內容。課題研究的“四步三會式策略”“四步”是指以“問題導學——互動學習——班內展示——師生點評”為基本過程的四個步驟。在此課堂結構的研究中,相應有對提問時機內容、方式、評價等內容的研究。學生面對數學信息實現發現問題與提出問題所要經歷的過程,是對程序性知識學習?!叭龝辈呗允菍W生提問能力的核心與培養重點。這是根據特定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習經驗以及學習困惑點,采用一定的教學策略,對問題引導、學習方式等多方面進行系統處理,提出質量高、外延大、問域寬、數量精的問題,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教學實踐活動。三、“提問—導學”的數學互動式教學實踐1.四步”對“提問—導學”課堂的結構性作用。(1)問題導學——以問題帶動學生的參與度。在展開課堂教學中,圍繞彈性的教學目標分層因材施教,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真正需要。問題的來源。知識的學習是有難易之分的,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們認為學習方法的習得也是有梯度與層次的,隨著學生心智的完善我們逐步由扶到放從學會提問逐漸過渡到自學、探究、閱讀、整理……(2)互動學習——以恰當的小組討論形成問題串。在課堂討論的形式上我們根據實際需要采取以下幾種方式:雙人討論學習。兩人一組討論學習是其它合作方式的基礎,每個人都是這個小組的“主角”。如:進行《統計》的教學時,可以讓一個學生收集數據,其他學生進行登記、匯總、制表。班級小組展示。這種學習方式可以引進競爭機制,以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3)班內展示——讓問題能促成憤悱狀態。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悱:想說又不知道怎么說。與班內展示增強討論的氛圍。在討論的前后,教師就要善于指導學生進行充分準備,點評的時機可以在匯報結果以后也可以在焦點問題之中教師要發揮主導和調控作用,教師要推動討論上層次。針對學生的表現適時予以及時的點評和總結,或肯定,或指出其優劣,或補充己見,對于一時意見難以統一的問題,留待以后再繼續探討。(4)師生點評——爆發學習閃光點。在討論交流之后,有些問題還是可能未得到有效解決,那么學生點評與老師點撥能發揮關鍵性的作用。時機的把握,內容的選取,形式的應變,都需要教師的科學把握。當然,與同學的合作不講題外話,不議淺顯明了的問題,著重發表有廣度,有深度的看法,做到各抒己見。2.“三會”對學生學會提問的引領價值。(1)會轉換,感知數學信息實現語言轉換。在提問方式和方法上追求多樣是我們改進策略的目標。教學中可以設計讀圖、體驗、畫圖、互譯等表征活動促進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學生能夠在圖象語言、符號語言(圖中箭頭、數字)和文字語言三種不同形式的數學語言之間自由轉換,提出的問題會緊貼教學重難點。(2)會概括,學會概括聯想促進理解。就是根據問題中所給的信息,進行分解、組合、交換、編碼和加工處理,通過聯想、類比、歸納、轉化,從中抽象出問題的本質,進而辨認出其對應的數學模型。如“小數的意義”教學,教師課件呈現“小數的意義”(略)。一般情況下,學生讀一遍,課也就告一段落了。然而,我們的教師卻心思巧妙地在此處設置了一個提問點:“讀了這句話,你心里有什么疑問嗎?”于是,學生的精彩接踵而至:“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數怎么辦呢?”“分數好好的,為什么要用小數表示呢?”“分數還能用其他數來表示嗎?”……這些問題,無不是學生在概括之后的敏銳思考,以及最佳的聯想猜測,無不是學生求異思維和創新精神的彰顯。(3)會聯想,根據信息合理猜測直覺創新。學生能夠根據已知信息,不被問題的類型、表面現象所迷惑,最大限度地分析和估量所提供的具體材料,運用數學公式、定理或生活常識等知識去推測、判斷和發掘有關的結論,從而作出有效猜測的能力。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技巧不在于能遇見課堂的所有問題,而是能夠根據具體的情況巧妙地不知不覺地作出相應地調整與變動。”很多時候,學生的回答是表面的、不完整、不深入的。這時候,就要我們教師發揮組織者與引導者的作用,展現教師的教育機智,抓住時機,適當讓學生問問,促進知識的動態生成,挖掘學生數學思維的深度,使學生的回答更加深入、準確與到位。參考文獻[1]黃曉霞.以計劃為先導以學生為核心以效率為追求——論“四步導學”模式在小學中年級數學教學中的妙用[J].華夏教師,2017(6):44-45.[2]導學式問題結構教學法中導學提綱的改進[D].湖南師范大學,2011.作者簡介:董小紅(1974.1-),女,海鹽縣齊家小學,一級教師,教材教法研究,浙江省海鹽縣。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43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