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閱讀教學中的“以讀導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在語文新課標中,對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是“讀”,但在現實中往往偏離了這一重點,注重的是“講”和“問”。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通過反復誦讀課文,自然而然便能理解文章所想表達的情感與意義。所以,筆者認為讀書是語文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
  人對感興趣的事物往往更加有動力去學習,而興趣一旦產生,自然對學習這件事充滿激情,學習效率就能顯而易見地提升。作為語文教師,必須努力去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比如分小組競賽、分角色朗讀、教師范讀,甚至可以將課文內容用自己的理解表演出來,等等。與此同時,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性格特征,教師可以推薦適合他們閱讀的課外書籍,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的講是為了深挖教材,幫助學生理清文章思路,為其指點迷津,矯正方向。因此,教師要講在重點處、關鍵處。對語文課本中不同類型的課文,要采用不同方法,比如通俗易懂的文章,就不需要教師過度解析,而是讓學生自讀,自己體會即可。如在教學《新型玻璃》一課時,筆者就采取了以讀代講的方法,讓學生在文中找出新型玻璃的名稱,并找出它們各自的特點、作用填到表格內。學生自主學習,很快填好了表格,這也說明學生基本理解了課文內容。
  對閱讀教學中的學法指導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關鍵是要學生先掌握讀法,讓學生了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處,讀書的時候要作批注。通讀課文時要抓住課文的整體結構,看作者是通過什么事突出文章中心的;細讀時要理解字、詞、句的意思;整體讀時,要把握課文前后的聯系,抓住文中的重要情節,找出文章的中心所在,領悟作者的寫作方法和目的。
  學生在讀書時會有許多不理解的地方,筆者鼓勵他們自己找問題,看誰找得好、找得多。對學生讀書有疑惑的地方,教師應及時進行點撥。如在講授《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時,文中有許多若不理解時代背景就無法讀懂的文字,筆者先讓學生自己尋找,然后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
  閱讀教學靠的是學生從具體的語言文字中發展出抽象思維,從而將作者的思維轉化為自身的語言。因此,讀書的過程應是理解的過程。讓學生自主學習,可防止老師的“滿堂灌”“一言堂”,培養學生思維的主動性,激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
  讀寫結合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讓學生從讀中領悟寫的道理,學習寫的方法。讀是將語言文字通過理解輸入大腦,內化為自身知識的過程,而寫則是將自己的理解向他人展示分享的過程。如教學《落花生》這篇課文時,筆者啟發學生抓住事物的某一特性,學習以物喻人的寫法。為了突出難點,我選擇了《桃花心木》《石榴》這幾篇借物喻人的文章讓學生去讀,特別是將《落花生》一文中父親說的話與《石榴》一文中母親說的一段話對照著讀,從而讓學生領悟以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總之,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可以以讀激趣、以讀代講、以讀導學、以讀釋疑、以讀促思、以讀悟寫,達到讀寫結合的目的。
 ?。ㄘ?編 帕 拉)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7758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