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以讀導寫初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小學語文課程改革旨在通過對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和文字應用能力進行塑造、培養,以促進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為目的。因此,要充分發揮語言建構和語言運用等語文核心素養的基礎作用,讀與寫雙管齊下,在閱讀教學的同時注重筆頭訓練,從而拓寬學生學習和寫作的路徑,提升語言能力,發展思維能力,最終達到提高語文核心素養的目的。
關鍵詞:核心素養;以讀導寫;學生習作
語文素養是指學生通過語言的課程實踐活動,積極地構建及不斷地積累形成的,同時在現實語言情境中切實運用和表現的一種能力和品質;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的語言知識和語言能力、思維的方法和品質,以及個人的態度、價值觀與情感表達的集中展現。教師應發揮語言建構與運用等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作用,使學生在語文課程教學中發展思維能力,提升審美能力、文化傳承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不斷加強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培養。
葉圣陶老先生有言:“學生讀得好,才能寫得好?!薄伴喿x得其方,寫作之能力亦即隨而增長。”閱讀過程與習作過程兩者互相聯系、互相促進。以讀導寫,在閱讀教學中適時指導學生練筆習作,不失為提高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一大舉措。下面談談我在閱讀教學中滲透習作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抓點探究
所謂抓點探究,是指在閱讀教學中,抓住文本某一細節或片斷,讓學生通過文本閱讀并結合自身實際談談看法。在教授《“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課的過程中,我通過引導學生閱讀和品味文本,以分析巴迪父親和母親對他的詩的不同看法為切入點,并創設模擬情境,讓學生通過文中對父親和母親精彩的語言和動作描寫,探究巴迪的內心,從而使學生明白愛有兩種表現形式。然后結合現實生活中孩子們越來越不能體會父母的愛,提出問題:“你是如何看待巴迪父母對他的愛的?”讓學生結合自身的體驗發表看法,并寫下來。此時的他們,融入了自己平時對愛的感悟和理解,思維、情感在課堂中交互流淌。他們敢于提出看法,自由表達心中所想,這樣“讀、思、悟、說、寫”有機結合,使學生獲得直覺思維、辯證思維的發展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
二、讀后感受
這里的讀后感受是指在閱讀一篇文章后,讓學生把印象深刻、感受強烈的內容記下來。一般要求學生概述印象最深或最打動人的內容,再談談自己的感受。小學語文選材都是一些適合小學生閱讀的經典篇章。在教學中,我經常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結合文本內容,通過恰當的引導,讓學生從多個角度體會文章的思想和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然后鼓勵和引導學生寫讀后感,因為學生在寫讀后感時可以更深入地走進文本。如教學《詹天佑》時,學生在文字當中感受到了詹天佑的愛國熱情和卓越才華,教學時我適時引導學生記錄下內心的感受。這樣學生在寫讀后感的過程中,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又提高了其語言表達與組織能力,獲得了審美體驗,形成了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
三、片斷仿寫
仿寫是一種通過借鑒和仿照他人的寫作方法進行抒情,以及仿照范文的寫作框架和句式等內容進行寫作的重要方式。仿寫有利于學生寫作興趣的培養,從閱讀過渡到寫作,仿寫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在教學的過程中,經常結合課文的寫法來引導學生進行仿寫。如在教授《頂碗少年》這一課時,文中有三次描寫少年表演頂碗的過程,其中第三自然段很詳細地寫了少年第一次表演過程中的動作、神態,體現了表演的精彩和高難度;而第四自然段在描寫少年第二次表演的過程時,對少年動作、神態的描寫非常簡單,僅用一句帶過;第七自然段則更簡單地描寫了最后一組難度較大的動作的完成情況,不附帶任何動作、神態的描寫。教學時,我引導學生通過比較閱讀,讓學生明白:不同的情景里,對人物的描寫要選擇最能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內容來描寫,要有取舍,不能什么都寫,更不能重復寫。另外,在頂碗少年的三次表演中,文中多次側面描寫觀眾們的表現,以此襯托表演的緊張氣氛和驚心動魄。教學時,我讓學生分析這種描寫方法的作用,讓學生明白寫作中注意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的結合能使故事的情節曲折動人,人物的形象更加生動感人。課后,我布置學生運用這一課學到的寫作方法完成一篇習作《記一次拔河比賽》,因為有章可循,學生寫起作文來就如行云流水,講得清楚,寫得生動具體、詳略得當。
四、續寫、擴寫
在語文教材當中,有些課文總是讓人感到意猶未盡,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將自己的生活經驗與課文內容結合在一起,通過聯想和想象續寫相關情節。如在教授《窮人》這一課程時,文章的結尾就讓人意猶未盡,在這種情境下,我引導學生想象拉開帳子后會看到什么,以及主人公一家人后續的生活狀況是怎樣的,要求學生對故事進行續寫。再如在教授《最后一頭戰象》這一課時,我會引導學生想象戰象在江邊做什么;它久久地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仿佛看到了什么;它為什么要親親礁石;它向著朝陽吼叫,仿佛在呼喚什么。要求學生對故事情節進行擴寫。這樣,一方面能夠使學生的想象力得以激發,創造性思維得以發展;另一方面;也使得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不斷深入,表達能力不斷提升。
實踐證明,在閱讀教學中適時進行習作,以讀導寫,讀寫結合,重視筆頭訓練,拓寬學生的習作途徑,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積累、整合語言,提升在具體語境中運用語言、表達語言的能力,同時獲得直覺思維、辯證思維、創造性思維等思維能力的發展,提高了審美情趣,升華了價值觀,全面提升了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94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