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以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理論指導小學生習作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教師需依照語文核心素養理論,引導學生找到最佳“習作狀態”,精準地把握習作的本質特征,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更好地培養習作思維與價值觀。本文以學科核心素養為依托,探討了小學語文傳統習作教學中的問題,為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提供新思路,旨在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習作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  核心素養  教學理論  習作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9.056
   關于如何提升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實效性,在學術界至今還存在著諸多爭議。有的學者提出了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理論的習作教學新設想,即注重訓練基礎知識、技能,在交際、交往中完成習作任務,培養學生的習作思維、價值觀等。
   一、當前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現狀
   1.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本身存在差異。小學語文的寫作教學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小學生從三年級開始進行寫作,但是之前積累的語文知識卻很少,許多學生的語言組織、用詞造句等方面都明顯的不足,學生的觀察力和邏輯能力都比較弱,對于一件事物還沒有良好的表達能力。同時,寫作教學又是一個書面表達性很強的教學活動,它特定的規劃和程式是小學生很難達到的。
   2.學生存在興趣的差異。寫作要通過語言文字來進行描述,繼而抒發情感,但是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本來的教學模式并沒有具體的體現出來。目前,教師還是按照傳統的寫作訓練模式,對學生進行常規化的寫作訓練,讓學生按照要求進行寫作。這樣的教學模式會讓學生逐漸地出現反感和抵抗的心理,更使內心的想法無法真正的表現出來,無趣的訓練模式讓學生寫作的興趣逐漸喪失。問題根源便是由于教師忽視了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引導。
   3.學生的寫作能力存在差異。小學生由于天賦不同,智力不同,學習態度不同,個性特征不同等,都會導致學生對于同一件事情的理解方式和層次存在不同。學生間的個性差異一般有學習方式、思維方式、認知水平、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差異。目前我國實施的教學形式都是班級授課制,所有學生的教學進度都是相同的,便會忽略了學生間的個性差異,會出現剛開始就出現差異,而長期又沒有去關注,如果到了教學的后期再去解決便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二、小學語文習作訓練要從低年級的“繪本”或“類繪本”抓起
   教師應注重對小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以實現對他們語文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當前,小學生的寫作訓練一般是從三年級開始的,這是與他們掌握語文知識的水平相對應的。對一、二年級的學生,通常只是進行一些簡單的字詞或和口語方面的訓練。但我認為,學生年齡越小,就越有想象力和創造力,如果低年級階段未開展內容完整的習作訓練,將可能喪失最佳時機。有些教師考慮到學生的知識水平不能滿足最基本的寫作需求,我認為不必擔心,寫作訓練是可以通過“繪本”來實現的。
   小學生的課本和讀物,特別是低年級的讀物基本都是以“繪本”或“類繪本”的形式出現的。低年級的課本上,幾乎每一課都有插圖,如,《小鹿的玫瑰花》這一課中就插入了兩幅卡通畫。繪本可以是學生的學習形態,那為什么不能是他們的寫作形態呢?教師完全可以引導學生創作自己的繪本作文,通過圖形和文字的混合應用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這樣可以彌補學生字詞積累的欠缺,還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培養其寫作能力的作用。為了切實提升小學語文的習作教學效果,教師還需樹立學科核心素養觀,不斷創新習作教學理念,以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為目標,結合學生不同的層次及知識掌握情況,制定科學的教學方式,使學生一開始就進入良好的“習作狀態”,最終,學會寫、愛上寫、寫得好、寫得真。
   三、以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理論指導小學生習作訓練
   1.誘導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動力。隨著新課改的推進,越來越提倡小學生的學習主體性,而想要真正實現學生的學習主體性,便需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保持方面出發,讓學生從原來的被動寫作訓練轉化成積極主動地去寫作。目前隨著高科技的發展,學校的教學工具也在不斷地優化,出現了許多的視頻、影像、動畫等多種形式的資料,進而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更好地幫助學生保持寫作的動力。比如,當進行想象力寫作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從自己喜歡的動畫片中選擇一兩個人物進行故事的重編。動畫片是小學生非常喜歡的,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動畫片,讓學生找出自己最歡的人物,像《喜洋洋與灰太狼》《熊出沒》等,再設置一個寫作的主題如你和你喜愛的卡通人物去做一件事情,讓學生展開自己想象的翅膀,進行寫作,這樣便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同時,可以引導學生們分組討論,尋找思路,保持學生寫作的動力,最后以書面語言的形式寫出來。
   2.切中學生弱點,精準引導習作教學。在習作教學中,切忌盲目地面面俱到,而應瞄準學生習作困境,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對學生而言,其習作難點多集中在文體意識淡薄,各類知識相互雜糅,導致寫作時思路模糊。為了幫助學生解決這一難題,教師還需走出傳統教學思路,將習作教學更加具體化、直觀化,使學生看得見、摸得著。
   在習作教學中,知識呈現切忌過于抽象,最好利用形象直觀的思維導圖展現出來。以人教版五年級下冊“寫一個特點鮮明的人”為例,為突出“特點鮮明”,可采用“散點掃描”“細節聚焦”等方式,將習作知識圖像化示意出來,利用思維導圖,在方便學生記憶的同時,還有助于其言語技能的提升。
   3.注重預設性點評,使評價由盲目走向科學。對于習作教學而言,除了需要加強知識指導、當堂訓練以外,還應增設講評環節,這不是要求教師就學生的習作進行精批細改,而是注重預設性講評,避免即時性講評的盲目性。講評時,重點在于所學習作知識是否在段落中落實,有針對性地展開習作診斷。這樣一來,有助于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習作知識在言語上的轉化,對于已經達成目標的,教師應進行表揚鼓勵,若未達成,教師可引導學生明確修改方向,并不斷鼓勵,給學生信心。具體評改時,可先將目標呈現,使學生逐一加以對照,利用可視化教學目標進行自我診斷,然后再小組合作集體診斷。
   總之,語文學科的教學內容中蘊含著大量的人文和文化因子,而且還是一個社會生活所必需的工具學科,這個學科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核心素養起著重要作用。因而,小學語文教師要正確把握教學理念,努力提升自身水平,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開展對小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是必須的,這也是廣大語文教師的核心工作。
  參考文獻
   [1]吳勇.精準知識開發:教師的習作教學核心素養——“精準習作知識”的特征及教學邏輯[J].小學教學參考,2017,(34).
   [2]吳月圓,鐘曉杰.桎梏、追問與消釋:核心素養背景下習作狀態開發探析[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8,(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500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