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下的日語磨課教學設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根據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的指導原則,就日語教學進行反復磨課,針對教材內容、教學流程、教學目標等重新進行教學設計,以期打造精品課堂。
關鍵詞:新《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日語;磨課;教學設計
前言
為深入貫徹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以及全面落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以下簡稱“國標”),各高校相繼開展了打造精品課堂的“磨課”活動,筆者所在高校也積極相應,以全面提升我院教師的教學水平。作為教師隊伍的一員,以此為契機,就日語教學反復磨課,對教學設計重新打磨潤色,以打造符合新國標、具有自身特色的“金課”。
1.磨課的意義
“磨”,據《現代漢語詞典》解釋:切磋琢磨,乃成寶器。-《論衡·量知》;人之于文學也,猶玉之于琢磨也。-《荀子·大略》。[1]更有“寶劍鋒從磨礪出”、“十年磨一劍”、“鐵杵磨成針”等諺語??梢?,其精髓為反復斟酌完善,而又不乏人之心血。磨課,正如著名教育實踐家和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所提倡的“要用一輩子的時間準備一節課”。[2] 其與中國“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的說法不謀而合。正是反復研磨,通過合理的教學設計精準呈現教學內容,并通過教學反饋和反思,精心加以修改完善,這就是磨課的意義所在。
2.磨課的指導思想
新國標三大原則:第一、突出學生中心。第二、突出產出導向。第三、突出持續改進。[3] 鑒于此,筆者就日語教學,以新版《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第12課為例,在課堂設計上反復打磨。
一、課堂形體搭建
打造精課,猶如形體塑形,首先必須要搭建結實并比例合適的骨架,即以教學目標為主干,進行整體步驟設計和時間分配,并且師生都要明確并嚴格執行。
參照新國標第一條原則,此過程,筆者采用教師引導,學生為中心的方式進行。具體步驟:從標題入手-李さんは森さんより若いです。一、引導學生去除形容詞做謂語的舊知識點,得出“より”為本課重點。二、引導學生通過劃分句子成分來推斷其意義,判斷出是句子語法結構的修飾語,進而自然推導出其是日語中比較的表達方式。借此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逐步導出本課重點:日語中比較的表達方式“A比B…”。實際,比較的說法還有諸如“與B相比A更…”“A不如(沒有或不及)B那么…”等。那么,日語又如何表達?學生發散性思維在此推測過程中逐步建立。其發現的這些問題也正是本課重點、教學目標與要求-掌握比較句的用法,并能結合單詞及語法模擬實用場景對話。而這也正是教學實施的過程,即解決問題的過程。此基礎上,筆者再對本課學習目標和重點加以強調和說明,除了使學生更加明確,也印證了學生的成功預測,無形中給學生樹立學習信心。美國教育家杜威認為"教學決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告訴,教學應該是一種過程的經歷,一種體驗,一種感悟。"[4] 所以,作為教師,要營造氛圍,引領學生去實現有價值的生成。只有當學生自身明確了本次課教學重點和流程,才能推動課堂設計精準地實施。
二、課堂形體塑形
所謂塑形,即對課堂內容精雕細琢,以期完美。具體體現在對教材結構及內容編排重新調整。12課由基本課文、語法解釋、表達和詞語、應用課文和單詞表構成。美中不足:基本課文與生活脫節,難以共鳴,影響實用;各語法解說間沒有關聯,僅是單純羅列,講解突兀,有礙記憶。三、詞語解說缺乏語境。鑒于此,調整如下:一、以真交際對話替換基本課文,以引起學生共鳴。二、以啟發式提問串聯各語法,以便有效記憶。三、將“表達和詞語解說”穿插于一和二中,啟發學生發散性思維。
?。ㄒ唬┥顖鼍皩υ捥娲菊n文。
步驟一:語法上,從標題著手,解決學生發現的問題。
語法1.李さんは森さんより若いです?!挨瑜辍笔潜硎颈容^的基準助詞,相當于“than”。
步驟二:圖片示例,啟發學生發散性思維。
比較高矮、胖瘦、輕重、大小等,輔以圖片予以視覺刺激。筆者以一組動物(老鼠、雞、老虎、獨角獸和長頸鹿)來比較高矮。同時補充“獨角獸”概念。
步驟三:穿插常用詞語表達。
啟發思考:長頸鹿比老鼠高得多?插入詞語ずっと:(比)…得多。為常用表達提供了使用語境,事半功倍。
步驟四:真交際啟發創造性思維。
筆者問:日本語と英語とどちらが難しいですか?易しいですか。
學生答:日本語は英語より難しいです。
通過問答,探知學生心聲。
筆者繼續問:換句話說,比起英語,日語更難。請用日語表達出此說法。
學生思考后:英語より、日本語は難しいです。借此語法2的解說水到渠成:英語より日本語のほうが難しいです。強調“ほう(方)”表示偏向和側重。
步驟五:筆者概括:語法1和2,屬于同一事實的兩種描述。畫龍點睛,一語中的。并回應學生心聲:やっぱり(やはり)日本語が難しいです。借此插入表達“やっぱり(やはり)”:“果然”。目的是讓學生切身體會使用語境,便于有效記憶。語法3的解說,AはBほど…ない。( A沒有B那么….、A不如B…),同樣實施。
通過學生實際生活場景的對話和例證,能引起學生的共鳴,使其牢固掌握所學知識點,達到預期的教學和學習效果。
?。ǘ┱Z法解說順序重新編排,予以有效串聯。
剩下語法4、5、6
步驟一:溫故知新-語法5解說
筆者:請大家回憶下剛才的問題:日語和英語哪個難。老師用日語如何提問的?
學生給出回答:日本語と英語、()難しいですか。
通過此問題,筆者既可以輕松判斷出學生對學過舊知識點“と”和形容詞做謂語的掌握程度,又可就新知識點進行解說?!取趣嗓沥椁扦工烧咧g比較,哪個更…,其中“どちら”是代詞,可以代人、方向和場所等。 步驟七:啟發發散性思維。
筆者運用此表達方式,結合本課單詞,通過與學生一一對話,就生活情況進行了解,比如興趣愛好:喜歡的食物、飲品、水果和運動、科目等等。就問題,學生基本都中規中矩的選擇其一。實際,有的學生兩者都喜歡或者都不喜歡,卻因為筆者的提問做出違心的回答。筆者有意引導學生打破這種慣性思維以期靈活運用:筆者就其中兩位女生,提問一位男生:王さんと李さんとどちらがきれいですか。學生們大笑,并異口同聲回答:“どちらもきれいです?!憋@然,學生們意識到了自己思維的局限性而做出了不一樣的回答。這樣,既復習鞏固了舊知識點,又啟發了學生發散性思維,可謂一舉兩得。
步驟八:啟發創造性思維-語法6、4解說。
就該兩者比較的表達方式繼續發問,三者或以上比較應該怎么說?比如:咖啡、紅茶和綠茶,你喜歡哪個?/前排就坐的四位同學,誰年紀???繼而引出語法6,三者以上比較時,疑問詞替換成相對應的疑問詞。例如:
?、伽长欷趣饯欷趣ⅳ欷趣嗓欷盲扦工?。
?、谔镏肖丹螭壬教铯丹螭去攻撺工丹螭日lが一番若いですか。
繼而再次引導學生思考:宿舍里:小趙、小王、小張、小劉、小陳、我,誰年紀???或者人數更多、范圍更大點,如:班級中,誰最?。?學生翻譯時便會發現:用“と”將人們都列舉出來,不現實,于是語法4適時出現解決難題:Aは…で一番…です。A在哪個范圍內最…。涉及日語比較中的最高級說法“一番”,而限定比較范圍的“で”的用法也有了其使用語境,合情合理。
三、課堂舊貌換新顏
所謂重煥新生,即是按照新國標第二三條原則,既要產出還要持續改進。除了上述第二大方面課堂實踐應用中,學生有效地練習使用。課后,對學生的作業布置和檢查,還要進行有效評估,以便及時評價、反饋并持續改進,達到磨課的目的。筆者就“應用課文”部分,布置兩個任務:其一、熟讀課文,了解并鞏固所學比較用法在商務場合的使用。其二、兩人一組,就該商務場景對話進行改編,替換成實際生活場景對話,并角色扮演。通過這兩個有針對性的任務布置,使學生在掌握本課知識點的基礎上,學以致用。這與布魯克斯的“建構主義”理論相符,其主張不要死記硬背,在情景脈絡和問題互動中理解并解決問題。[5]同時,通過批改及時發現問題,繼而加以改進完善,使課堂逐漸煥發新生。
結語
在新國標的指導下,教師通過對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等重新進行教學設計,并通過課堂和課后反饋加以完善,這樣反復磨課,可以說向打造精品課堂邁出了有力的步伐。
參考文獻
[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著,《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商務印書館.2012.
[2]B.A.蘇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譯:《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3]姚振.介紹《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有關情況文字實錄[EB/OL].(2018-1-30)http://www.creader.com/news/20011219/200112190019.html.
[4](美)約翰·杜威著;陶志瓊譯:《民主主義與教育》,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5.
[5](美)布魯克斯著;范瑋譯:《建構主義課堂教學案例》,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656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