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談教學的幾個問題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是國家首個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國家標準,也是當前各高校重點學習研究的教育資料。文章在對《國標》內容認真研讀分析的基礎上,按照中文國標的要求,以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為例,從課程設置、實踐教學、教學條件等方面指出教學存在的問題,為落實《國標》的實施,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并提出應該采取的建議。
關鍵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漢語國際教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H19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9)12-0001-03
Abstract: National Standard for Teaching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Specialty in Gene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he first national standard for teaching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It is also the educational material for the current key study and research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On the basis of careful study and analysis of the contents of the National Standard,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ational Standard of Chinese, taking the major of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eaching from the aspects of curriculum setting, practical teaching and teaching conditions.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National Standard, the paper further improves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hat should be taken.
Keywords: teaching quality; national standard; International Chinese Education; teaching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以下簡稱《國標》)是由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編寫,2018年3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全書共2冊[1]?!秶鴺恕肥俏覀儑沂讉€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國家標準,也是向全世界發布的第一個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自2013年起,教育部委托92個專業類教學指導委員會進行研制《國標》,工程浩大,前后歷時四年多,2018年1月30日教育部才對外發布,自此,全國各高等院校掀起認真學習研討《國標》的熱潮,深刻理解教育部陳寶生部長提出的“質量為王,標準先行”,以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的“標準為先,使用為要”的內涵[2]。認真研讀《國標》之后,我們也不禁思考,如何能夠使用好這個《國標》,讓《國標》在高等教育中充分發揮作用呢?基于《國標》為準則,我們結合中國語言文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以下簡稱“中文國標”),以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為例,談幾點有關大學本科專業教學方面的問題,以求教于方家。
一、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應遵循中文國標的要求
中國語言文學類本科專業包括漢語言文學、漢語言、漢語國際教育、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和古典文獻學。中國語言文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以下簡稱“中文國標”)也適用于上述專業,因此,中文國標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同樣適用,同樣具有約束力,并帶有一定的強制性,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必須遵循這個中文國標。我們結合《國標》,簡要對中文國標進行解讀,主要包括八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專業類概述。概述了中國語言文學類本科專業的內涵、學科基礎、人才培養方向、專業建設等方面的內容。強調了中國語言文學類本科專業是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以中華母語及母語文學為基本內涵、具有深厚人文底蘊的基礎學科,與歷史、哲學、藝術等人文學科關系非常密切。這一專業內涵標準的提出,為今后中文學科建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二是中文國標適用的專業范圍。中文國標適用的專業有漢語言文學、漢語言、漢語國際教育、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古典文獻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屬于中國語言文學專業學科門類。因此,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和中國語言文學類專業密不可分,又具有專業特色。中文國標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三是中國語言文學類專業的培養目標。中文國標明確了該專業類的培養目標,對我們高校制定中國語言文學類專業的培養目標提出原則要求。并且指出對不同類型高校的中國語言文學類本科專業應參照中文國標要求的培養目標,結合自身實際定制具體的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中文國標的培養目標除了要求能力的培養之外,還關注人才需求的變化,注意創業就業的導向,建立新型的人才培養機制。
四是培養規格。中文國標明確規定了該專業類的學制、學位、學分、學時,并有具體的量化指標,對培養學生的素質、能力、知識方面提出了基本要求。
五是課程體系。中文國標對中國語言文學類專業課程體系提出了總體框架,又從六個方面對課程設置提出了具體的要求,這六個方面分別是通識教育課程、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基礎(必修)課程、專業(選修)課程、實踐教學環節、畢業寫作。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也必須設置通識教育課程,主要包括中國通史、中國思想史、中華文化經典等,從目前高校的漢語國際教育課程設置來看,很多高校沒有開設這些通識課程,根據《國標》要求,這是必須努力改進的地方。專業必修課和選修課都與目前高校的課程設置存在不同的地方,也必須進行課程改革。 六是師資隊伍。中文國標對該專業師資隊伍結構、教師水平和教師發展規劃等提出了具體的規定標準。如承擔專業基礎課的任課教師不少于6人,要求一般應具有博士學位;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比例不低于30%;擁有海外求學、訪學經歷的教師應占有一定比例。對于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老師來說,應具有國際視野,更應該達到這一標準。
七是教學條件。中文國標從教學設施、信息資源、實踐教學、教學經費四個方面對該專業在教學條件上進行了明確規定,并且有具體的數據要求達標。如在教學設施方面,要求辦學單位應擁有公共圖書館或中文資料室。專業圖書、期刊、文獻資料、數字化資源等配備充分。新開設的專業,公共圖書館的生均專業圖書不少于100冊,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不低于5000元,教學經費生均年教學日常支出不低于1000元等。
八是質量保障。中文國標明確該專業的質量管理目標和質量保障規范。要求建立教學過程質量監控機制、畢業生跟蹤反饋機制和社會評價機制。各高校應該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模式,優化教學內涵,提高教學質量。
二、基于《中文國標》發現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存在的問題
我們對《中文國標》進行了簡要分析,發現《國標》對各專業教學質量制定了統一的標準,我們針對標準,認真學習研究,查漏補缺,結果發現,我們現有的本科專業教學離《國標》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甚至有些根本就不達標。我們結合自身所在學校進行反思,以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為例,發現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ㄒ唬┱n程設置不夠健全
自2013年從國家專業目錄中將對外漢語更改為漢語國際教育,五年來,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并沒有發生大的改觀,部分高校仍然按照對外漢語專業老一套的課程教學體系設置,明顯沒有立足于國際教育的大背景,以及缺失為漢語國際推廣培養國際化人才的目標,課程設置不夠健全。根據《中文國標》的要求,缺少通識教育課程,也就是有些高校沒有給漢語國際教育專業設置中國通史、中國思想史、中華文化典籍導讀等通識課程。這就與中國語言文學類本科專業要求不相符合。因為自古以來,文史不分家,中國語言文學類專業又是最具有深厚人文底蘊的基礎學科,與歷史、哲學、藝術等人文學科關系非常密切。因此,漢語國際教育應該增設通識教育課程。
專業基礎(必修)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設置方面,缺少國際化的課程設置。專業基礎課是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核心課程,缺少漢語教育概論這門理論課程,即使開設了,也是使用出版很久的《對外漢語教學概論》,課程內容滿足不了國際化的要求。專業選修課程方面,《中文國標》要求開設有《外國文化概論》、《海外漢語教學研究》、《外語》等課程,我們發現,這些課程基本上是為立足于國際教育進行課程設置,而有些課程根本就沒有開設。例如《第二語言課堂教學概論》和《海外漢語教學研究》開設的院校并不多,當然有些學校是受教學條件的限制,滿足不了課程的開設。
(二)實踐教學有欠缺
實踐教學是課程教學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根據《中文國標》的要求,學生的教學實習及實踐活動應當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和社會需求,結合學校辦學特色和自身條件,靈活多樣,妥善安排學生的校內、校外實踐教學。然而,我們發現,在開設漢語國際教育的一些高校,在教學實踐環節有欠缺?!吨形膰鴺恕芬蠼o學生進行第二語言教學實踐活動,然而,有的高校由于海外學生較少,甚至都沒有海外學生,讓在校學生進行第二語言教學實踐活動就成為紙上談兵。校外教學實踐基地就更加難于尋找,有些企業不愿意合作,這有多方面的因素。因而,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實踐教學有缺失,應該引起大學教學的高度重視。
?。ㄈ┙虒W條件不夠完善
教學條件是高校教學質量的保障。教學條件不完善,就難以提升高校的教學質量。根據《中文國標》要求,中國語言文學類專業的辦學條件,必須達到教育部公布的指標要求。不同類型高校應結合本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實際,積極改善教學條件,為人才培養提供保障和支持。然而,目前一些高校的辦學條件還不夠完善,主要表現在教學設施不夠齊全,缺少配套的專業圖書、期刊、文獻資料、數字化資源和檢索工具,尤其是文獻資料和數字化資源配備不夠充分,教學活動場地較少,實踐訓練場所有限,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信息資源更新比較緩慢,主要表現在教材選用不太合理,有些教材還是比較陳舊的教材,跟不上時代發展,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更新教材內容,并不是什么教材都可以拿來用,要選擇適應本專業需求的教材。此外,在教學活動中網絡資源的利用較少,有些國家級精品課程沒有很好的推廣使用,沒有達到拓展學生專業知識學習的目的。因此,根據《中文國標》要求,專業教學條件還不夠完善,亟需改進。
三、為落實《國標》在教學方面應采取的建議
根據《國標》要求,我們發現漢語國際教育專業還存在一些問題,為了貫徹落實《國標》的有效實施,充分發揮標準的作用,避免某些高校為升格大學而盲目增設學科專業,忽視教學質量和自身的學校優勢。我們根據《中文國標》的具體要求,結合高校中國語言文學類本科專業的教學實際情況,在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本科教學方面提幾點建議,希望能夠為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改革提供借鑒。
?。ㄒ唬﹥灮n程設置,更新教學內容
課程設置是《國標》的一項重要內容,是體現高校本科教學的一項重要指標, 更是高等院校實施教學過程自始至終必須貫徹的首要教學任務。課程體系設置的好與壞決定本科教學質量的優劣,以及影響著人才培養的質量。課程體系的設置,也取決于專業的特點,但共同的目的都是為了培養更好的人才。專業是課程的組合形式,課程理應居于教育事業的核心,是教育事業的“心臟”[3]。然而,目前我們高校的課程設置有些并不符合《國標》的要求,達不到《國標》的標準。因此,我們必須緊跟時代要求,進行課程體系改革,因為“不同時代的教育目的會要求不同的課程來實現”[4]這也是優化課程設置,更新教學內容的主要原因。我們應該根據當今時代要求的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從專業上不斷向課程深化,從根本上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首先要加強通識課程的教育。從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目前的開課情況來看,缺少通識課程的設置,像《中國通史》、《中國思想史》很多高校沒有開設,即使開設了,學時安排的也比較少。
其次要合理安排專業課程。專業課程是一個專業課程教學的關鍵,它包括專業必修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我們要合理安排應該開設哪些是核心課程,哪些是必修的課程,并且還要合理的安排學時。有些課程與專業相關不大的,僅僅是為了所謂的培養學生的能力而開設的課程,可以慎重考慮開設,甚至可以不開。目前有的高校開設的專業課程五花八門,距離《國標》的要求還是有差距,必須從根本上優化課程設置。
最后要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根據專業課程的設置,我們應該選取適合這個專業的教材,注重教材選用的質量。教師應該結合課程性質制定教學大綱,編寫講義,選取合適的教學內容,并不是十幾年不變的教案或者課件,要不斷更新教學內容,補充新知識,以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滿足學生專業知識學習的需要。
?。ǘ└母锝虒W方法,注重實踐教學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今融合媒體迅速發展的時代,科技創新,日新月異,知識信息也在不斷更新。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不斷更新觀念,大膽創新,充分利用多種媒體技術手段,不斷改進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實踐教學方式要靈活多樣。如“雨課堂”現在正逐漸成為高等教育領域的智慧課堂教學手段。這種充分利用互聯網的教學方法能夠及時、便捷地傳播知識信息,并能夠對教學過程進行跟蹤監測和實時評估,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才能夠更加完美。學生利用“雨課堂”對知識學習的積極性非常高,既培養了興趣,又擴充了知識,實踐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因此,根據《國標》的要求,我必須改革教學方法,注重實踐教學環節,讓教學不再圍著課本轉,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的挖掘。
?。ㄈ娀瘞熧Y隊伍,完善教學條件
師資隊伍是課程教學過程中起決定因素的對象。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高質量教育的一個基本條件,專業辦學水平的高低也取決于教師[5]。根據中文國標的要求,師資隊伍的具體人數要根據專業的學科定位、招生規模、培養目標、課程設置等因素來確定,生師比要符合教育部的規定。承擔專業核心課程的任課教師不少于6人,一般應具有博士學位。但同時還強調師資隊伍的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學緣結構、職稱結構、海外學習背景等,必須是一支均衡合理的專業教師團隊。但是,從目前組建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師資隊伍情況來看,還不夠完善,缺少知識結構合理且相對穩定的科班出身的教師,職稱比例也不合理,擁有高級職稱的人數偏少,擁有海外求學、訪學經歷的教師也較少,當然,還有各方面的因素不能滿足教師出國深造,也制約專業師資隊伍的發展。因此,我們根據《國標》的要求,必須緊跟形勢,科學制定師資隊伍長期發展規劃,優化師資隊伍建設,進一步完善教學條件,為教師成長提供良好的發展空間,才能確實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隨著《國標》的出臺,高等學校應該高度重視本科專業的教學質量,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更應該對照標準,結合自身專業的優勢,使用好《國標》,按照國標的要求,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實踐教學、教學條件等方面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在教學方面存在的不足,要積極尋找解決的辦法,切實貫徹《國標》的有效實施,這樣才能真正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有關情況介紹[Z].教育部網,2018-1-30.
[3]潘懋元,王偉廉.高等教育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128.
[4]鈔秋玲,崔歧恩.關于課程改革的一點思考[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5(1):65-68.
[5]李敏.基于本科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的師資隊伍建設[J].教育教學論壇,2017(2):12-1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66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