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國學經典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國學經典教學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語文教學,國學知識可以幫助學生更加輕松地學習語文。因此,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國學知識水平,幫助學生學好國學知識,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語文教學;國學經典教學;語文基礎
  
  國學經典是我國千年文化的傳承積累,其有著深厚的知識內涵,可以幫助學生打下良好的語文學習基礎。教師要怎樣在語文實際教學中進行國學經典的教學呢?接下來,我將根據實際教學經驗,與各位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一、 “啟”——鋪下國學經典教學的基礎
  國學經典的規模太過龐大,想讓小學階段的學生對其有什么深入理解是不太可能的,教師要做的只是需要引導學生去對其有一定的了解即可,幫助學生的腦海中建立一個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初步認識。
  例如,在向學生解釋成語“狐假虎威”的意思時,我先指導學生閱讀有白話文對照的《戰國策》,讓學生先了解一下這個成語出自哪里。隨后我對學生說道:“在戰國時代,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涌現出一大批對事物有著自己獨到見解的思想家。這些思想家們想把自己思考出的一些想法傳達給別人,但是,直接說想法有些抽象,別人可能無法理解,為了方便更多的人理解自己的思想,這些思想家們一般會用一些比較容易的小故事來表達自己想表達的想法,人們看了這些故事之后就能領悟到一些道理,這些故事經過漫長時間的流傳逐漸簡化濃縮為一些詞語,我們現在學到的很多成語,都是由這些思想家們的小故事濃縮而成的?!毕襁@樣,學生在了解了成語的形成之后,他們會驚嘆于古人的智慧,還能讓學生對所學的古成語有著更加深入的理解。
  開展國學經典教學的最終目的還是服務于語文教學。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國學經典方面的教學時,要密切聯系學生的學習實際,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國學經典中所傳達的思想,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中華傳統書法藝術,讓學生從國學經典中能很好地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與語文學習相輔相成。
  二、 “彈”——巧妙地實施國學經典教學
  學生之間客觀存在著對知識的掌握差異,有些學生學習語文比較輕松,他們可以直接進行較為深入的國學經典學習,有些學生則掌握得相對較差,只能對比較淺顯的國學經典進行學習。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開展國學經典教學時,要進行分層次的教學方式,讓每個學生都能真正地對國學經典有一定的學習。
  例如,在指導《聊齋志異》的學習時,教師不應該使用古文來為學生講解,用白話文來講解可以讓每個學生都能聽懂《聊齋志異》中的故事,從而對其產生興趣,學生只有對這部作品感興趣,他們才會在課后去看白話版或者原版的《聊齋志異》,才能讓學生主動地去深入學習國學經典知識。
  因此,教師在開展國學經典教學時,一定要給學生留一個彈性的空間,并且要具有一定的開放性,這樣才能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真正地在國學經典教學中有所收獲。同時,教師要改變自己以往的想法,意識到無論學生的起點怎樣,只要能讓學生提起興趣主動地去學習,他們都能慢慢地豐富自己的國學知識。
  三、 “行”——拓寬國學經典教學的道路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國學經典教學時,不能只是教導學生去閱讀,還要幫助學生去感受和理解國學經典。如果只是一味地教導學生去閱讀,學生往往很快就忘掉了學不到東西,只有讓學生對其有所感悟、有所理解才能讓學生真正地從國學經典中學到東西,才能讓學生深入地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
  例如,在練字課上,我將國學經典教學與練字相融合,指導學生臨摹《中華傳統寓言》的字帖,我要求學生每天臨摹字帖上的一個小故事。每周都要將字帖上交檢查作業,不僅檢查學生有沒有完成每周七篇故事的任務,還會檢查學生的字有沒有工整地寫好。這項作業剛開始實施的時候,很多學生抱怨很多,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已經練字有一段時間后,不少學生發現自己的字寫得越來越漂亮了,自己在寫作文時候的詞匯量也變得豐富了起來,此后越來越多的學生都不再對這項作業有排斥,每周都認真地完成了這項作業。要求學生對這些故事進行臨摹,是因為我知道如果只是讓學生閱讀這些寓言故事,他們很可能當時有所領悟,但是讀完之后很可能立刻就什么都記不得了,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要求學生臨摹這些故事,是為了讓學生能對這些寓言有著更深的記憶。而且,直接講述一些國學經典知識,學生可能會覺得晦澀難懂,但是讓學生自己去臨摹這些淺顯易懂的寓言故事,就很容易讓學生在臨摹的過程中感悟中華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的國學知識水平。
  因此,在開展國學經典教學時,教師不能只局限于帶領學生閱讀和給學生講解,還可以帶領學生做一些語言游戲,在傳統節日時與學生開展一些相關活動,指導學生練習書法等,讓學生能從多種角度去學習國學經典知識,感受中華傳統文化。
  總之,教師要做好啟蒙教學,引領學生了解國學經典;要建立開放的學習平臺,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要引導學生體驗國學文化,使學生從體驗的角度深刻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
  總而言之,小學教師更多的是起到一個啟蒙的作用,帶領學生去接觸和了解國學經典;要進行有彈性的教學,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其中找到適合自己學習的部分;要開展各種活動,幫助學生多方位地接觸感受中華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王明杰.讓國學經典的春風吹滿校園[J].基礎教育課程,2018(10):24-26.
  [2]左瑞雪.國學教育與小學語文教學研究[D].信陽師范學院,2017.
  [3]舒麗霞.小學語文國學經典誦讀活動的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7(17):5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7822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