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過程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對黨政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進行經濟責任審計,是我國《審計法》賦予國家審計機關的一項重要職能。2010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和2014年中紀委、中組部、中編辦、監察部、人社部、審計署、國資委等七部委《黨政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實施細則》,對經濟責任審計評價做出了規定:審計機關應當根據審計查證或者認定的事實,依照法律法規、國家有關規定和政策,以及責任制考核目標和行業標準等,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對被審計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作出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評價。審計評價應當與審計內容相統一,評價結論應當有充分的審計證據支持。
   在經濟責任審計實務中,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的審計評價是經濟審計報告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整個審計報告的質量高低和整個審計項目的成敗。經責審計項目最終的審計評價,不僅關系到被審計對象的功過是非和個人形象,還可能成為組織部門選人用人的重要參考依據。因此,審計組在進行經濟審計評價時,應當嚴格按照一定的原則和方法對被審計對象進行評價。總的說起來,應當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審計評價要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穩健謹慎
   客觀公正、實事求是所有審計項目應當遵循的原則,尤其是在經濟責任審計中,審計機關應當根據審計查證或者認定的事實,依照法律法規、國家有關規定和政策,以及責任制考核目標和行業標準等,以事實為依據,全面評價被審計對象的功過是非,做到既要充分的肯定成績,又要將存在的問題講透。在審計評價應當有充分的審計證據作為支持,可以從當時當地的歷史條件、政策背景、實際工作環境出發去分析問題、評價責任,做到不脫離特定條件、不孤立地看待問題,尊重事實、尊重歷史,既不夸大成績、回避問題,又不脫離實際、妄加評論,做到有根有據,以理服人。對于受審計手段所限未經審計核實或超出審計范圍,以及評價依據不夠明確、不夠充分的事項不予評價,確需評價的,應持謹慎態度,并如實表述。
   二、審計評價要同審計內容相統一
   審計評價應當僅僅圍繞著審計方案中確定的審計內容來進行。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單位、不同的歷史時期等,對經濟責任審計內容的要求也相應的有一定的變化,不可千篇一律。應根據具體的審計對象,確定具體的審計評價內容,做到審什么,評價什么,既不隨意擴大范圍,也不回避所發現的問題,有效防止審計評價出現偏頗、虛假等問題,使審計評價有理有據。對于工作方案確定的審計內容及重要事項,應當在審計查證的基礎上做出評價;而與被審計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無關的或超出審計范圍的則不加評價。
   三、審計評價方法要靈活多樣,多角度立體的看待問題
   審計評價可以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立體的去看待問題,包括進行縱向和橫向的業績比較、運用與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有關的指標量化分析、將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的行為或事項置于相關經濟社會環境中加以分析。靈活運用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原則,如不僅要對財務收支的數量進行審計評價,還須從其真實、合法性進行評價,也要對經濟效益情況進行評價,才能保證評價的客觀、公正、全面、可信。同時加強與領導干部面對面溝通與交流。大量的財務、業務資料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項經濟決策的過程,但領導干部的決策和管理過程是復雜的行為過程,因此在審計中要敢于積極同領導面對面打交道,了解領導作為管理者對決策事項的意圖、過程、措施掌握問題的出發點和思考點,作出較客觀的分析判斷。
   四、審計中要合理設置評價指標,使審計評價合理化、科學化
   在審計過程中,使用不同的評價指標體系,對審計結果的影響十分巨大,甚至很多情況下,運用不同的指標體系評價同一個事項得出的結果是完全相反的。因此,為了使最終的審計評價科學合理,就需要提前在評價指標的設置和選擇上下足功夫。評價指標的設置和選擇應當具有適用性、權威性、可操作性等特點。針對不同的評價對象,還要從績效性指標、實績性指標、合規(法)性評價指標、內控制度評價指標、個人廉潔情況評價指標等評價體系中選擇建立不同的評價指標組合,以使得審計評價具有針對性。
   五、在審計評價中要注意分清被審計對象的責任,避免出現誤判或重判
   《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及《實施細則》中明確了領導干部履責過程中存在問題應當承擔的三種責任類型,即直接責任、主管責任和領導責任。在實際審計工作中,由于很多問題產生的原因千變萬化,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前任原因和現任原因、集體原因和個人原因、故意原因和過失原因等,且在每一種原因下,被審計對象所承擔的責任輕重也有所不同,但按規定最終還是要歸于直接責任、主管責任和領導責任這三種??梢?,雖然可能同樣是領導責任,但不同的情形下,責任的輕重也是不一樣的。因此就需要在評價中注意將問題產生的原因闡述明白,以使得審計評價更加貼切、客觀、真實,令人信服。
  參考文獻
  [1]劉宇.經濟責任審計的責任界定原則與方法[J].中國內部審計,2018,(1):53-55.
  [2]楊亞萍.經濟責任審計評價原則和標準的探討[J].上海企業,2014,(7):50-52.
  [3]常思雯.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問題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8,(1):51-52.
  [4]程龍.關于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的思考[J].中國經貿,2017,(4).
 ?。ㄗ髡邌挝唬盒匏h審計局)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90418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