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有效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時代的發展和要求,以及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使得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不再是死記硬背,而是更注重學生的成長以及社會的變化和教材的靈活性,內容的豐富性,更注重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式方法,培養學生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既讓學生收獲課本知識,又能達到規范學生行為。那么,如何有效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
一、角色互換,營造民主學風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營造愉悅和諧的學習環境的基礎。過去的“一言堂”未能充分體現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培養出的多是“書呆子”式的人才。因此,根據新課程改革標準,在道德與法治課教學過程中,努力創設民主教學的環境,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平等、自由還給學生,讓學生圍繞知識點和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暢所欲言。在上道德與法治課時,可以借助肢體語言和情態語言引發學生情感的共鳴,以情入境。然后從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進行角色互換,跟學生平等交流,使學生在愉悅平等的氛圍中,增強代入感,積極舉手發言,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通過這樣的角色互換,充分體現出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二、啟發引導,激發學習興趣
教育家盧梭指出:“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痹诂F代道德與法治課教學過程中,興趣是快樂學習、有效學習的前提條件。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可以借助信息化的優勢,通過網絡平臺、多媒體課件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把抽象的理論知識直觀化、具體化和生活化,這樣可以增強課堂的生動性和趣味性,容易凝聚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比如:運用多媒體展示豐富有趣的圖片、視頻等,可以讓學生從視覺、聽覺、感覺等多角度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通過層層設疑、創設懸念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求心,并引導學生進行小組探討,尋找答案,使得學生對知識點有深刻的認知和理解。
三、整合資源,法治活動育人
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初中階段的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較弱。在這樣一個關鍵階段,借助課上與課下的平臺,向他們普及法治教育,是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最重要的落腳點。在教學過程中,最有效的方式是采用案例教學。教師課前可以根據知識點收集社會生活中的案例,包括新聞、視頻等等,通過多媒體進行展示,組織學生圍繞知識點進行分組討論,對事件中出現的行為進行分析,尋找相關法律依據,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綜合交流,教師適當點撥,最終讓學生形成對社會生活的認知的同時也增強了法律意識和常識。
除了案例教學,也要組織一些實踐活動,可以整合教育教學資源,積極聯合家長、社會與學校的資源共同開展法治教育工作。例如,組織青少年模擬法庭開庭、學生繪制法治宣傳畫、手工制作法治主題手抄報和黑板報、開展法律知識競賽、邀請法院到學校開展法治宣傳活動等。例如:八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第三課公民權利第一框公民基本權利人身自由,主要是圍繞公民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可以分享組織青少年模擬法庭開庭中的案例陳述、分析、判決 、法律依據,讓學生廣泛的參與到其中,使他們把道德與法治的課堂知識有效運用到實踐中。
四、緊貼時事,提升核心素養
道德與法治課的最終目的是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新時代公民。因此,巧用當今社會的時事熱點,可以構架課堂與社會生活的橋梁,有效開展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課后可以通過布置學習任務的形式,讓學生深入生活實際,了解真實的社會現狀以及國際國內時事政治;課堂上,可以組織學生看新聞聯播、焦點訪談以及閱讀大量的參考消息;也可以讓學生針對時事熱點或者身邊發生的事件,結合自己的經歷,積極分享想法與見解。通過在課堂上和課后圍繞知識點,緊貼時事新聞,最終可以讓學生主動深入到社會政治的探討中與道德法治課含接,可以增加道德與法治課堂的生活性與趣味性,既避免了課堂的枯燥,又鍛煉了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順應社會發展的潮流。
總之,在初中教育教學中,教師要創新教學方法,充分尊重學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理論和實踐有效結合起來,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將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真正落到實處,才能促進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責任編輯 李少杰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668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