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信息技術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整合教學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內容摘要】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比較枯燥,如果教師一味采用循循善誘的語言勸導,容易引發學生的厭倦心理。為此,教師應善于采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創設積極活躍的教學氛圍,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徹底告別傳統乏味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  信息技術  輔助教學
  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信息技術手段被廣泛應用于學科教學中,以其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準確及時、方便快捷等特點,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引入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不斷優化教學過程和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素養,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與價值觀,讓每一位學生都獲得長足發展。
  一、利用信息技術布置課前預習任務
  在信息技術時代溝通的方式豐富多樣,交流的平臺層出不窮,包括:網頁論壇、郵件、微博、QQ空間等,可以利用這些公用平臺軟件,隨時發布自己親耳聽到和親眼看到的社會見聞。教師可以將其作為中心點,然后由此向四周延伸和拓展,而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主導作用,起到輔助學生學習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自媒體平臺,給學生布置課前預習任務,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明白自身不足,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人制宜。例如,在教學道德與法治“青春的腳步 青春的氣息”時,就可以在新浪微博中布置課前預習任務,只要學生點下關注,就可以隨時隨地輕松接收教師發布的所有信息。針對這一課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布置如下問題:一是新生剛剛步入初中,剛開始肯定會感到非常陌生,怎樣才能讓他們更好的適應新的校園生活?二是班級就是一個大家庭,讓所有學生積極融入這個大家庭有什么意義?在問題的引導學生,學生的預習變得更具目的性和針對性,與傳統預習模式相比,更能激發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通過網絡進行預習的方式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能滿足學生的認知需求。又如,在教學“走進法律 與法同行”時,教師可以利用平臺發布這樣的預習任務:根據word文檔中的講學稿在課本中劃出重點內容,并將其上傳至互動平臺;觀看教師推送的《維護交通規則宣傳片》視頻,并結合自己的認知和感受在留言區談一談自己的看法;還可以用手機或平板拍攝課后發生在自己身邊的社會現象,將其上傳至班級網站中。對于這樣的預習作業,每一位學生都躍躍欲試,充滿了興趣感。
  二、利用信息技術活躍課堂教學氛圍
  信息技術具有較強的信息整合能力,可以融合豐富的語言、文字、圖片、視頻等素材,并為學生呈現豐富多樣的視聽盛宴。而且呈現方式靈活生動,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風雨中我在成長”時,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們播放衢州晚報報道的《13歲堅強少年傅俊杰》的故事,傅俊杰小小年紀,既要求學,還要照顧生病的母親,學生們一下子就被播放的故事感動了,感動之余學生們對本課所學的內容也更加深刻,教育意義也更加明顯。實踐證明,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實施教學,可以讓原本枯燥乏味的道德與法治課程變得更加生動,極大的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同時,在校園內廣泛應用電教設備,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自主意識,促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活動,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在課堂中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局面,激活和拓展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氛圍,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例如,在學習“維護法律的尊嚴”時,課前下載編輯一些網絡上的片段,課上播放給學生們看,同時讓學生們自己去找出老師所播放視頻中有哪些人的行為是違法的?那些違法行為都帶來了哪些危害?這樣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而且調動了學生們學習的自主性,通過認真觀看視頻,大部分學生都能找到視頻中所涉及的違法行為,也能說出自己對這些違法行為的看法,這樣一來不僅提高了教學的效果,而且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學生們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道德品質
  在利用信息技術與道德法治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質,堅決杜絕發布虛假、恐怖信息,引導學生積極傳播社會正能量。例如,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創設班級內部交流群,經常在群眾發布我國近幾年來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宣揚他們的感人事跡。如:陳斌強是2013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他是一名人民教師,在肩負教書育人這一重要使命的同時,還要照顧家中患有老年癡呆癥的母親,不但對學生、對社會盡職盡責,而且對母親的照顧周到細致,數年如一日,感動了周圍無數人。教師可以用此類人物事件來勉勵學生,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讓學生獲得滿滿的正能量,發揚學生的優良道德品質。此外,教師可以利用班級群與學生家長加強溝通,給家長普及道德與法治教育的重要意義,讓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注重潛移默化的滲透,尤其要從自身做起,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總之,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加強兩者的有機融合,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和素養,不斷優化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李婕. 讓信息技術教育成為實施素質教育的利器[J]. 中國教師,2015(02):161.
  [2] 宋儀平. 淺談道德與法治課中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有機融合[J]. 中國校外教育,2017(20):88.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王村中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6753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