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觀念下的歷史復習教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包含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五個方面。滲透核心素養是高中歷史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歷史教育教學的主要方向,更是考試命題的重要角度,故教師在歷史復習課中應自覺地滲透核心素養。歷史的核心特點就是時序性?!皶r空”是歷史的存在方式,是歷史的本質呈現,是認識歷史起點,重構歷史和對歷史的解釋都離不開“時空觀念”。
一、特定時空下的歷史
時空觀念是在特定的時間聯系和空間聯系中對事物進行觀察、分析的意識和思維方式。任何歷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體的時間和空間條件下發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時空框架當中,才可能對史事有準確的理解。
歷史知識是浩如煙海且相互聯系的,學習歷史不僅要掌握單個的歷史事件、人物、典章制度、歷史現象等,更重要的是把握歷史脈絡,梳理知識結構,構建知識體系。古代政治制度涉及不同朝代的政治制度,且存在時間長、跨度大、官制多、演變快等特點,要想有效學習難度很大。為此,在復習時采用時間軸或歷史年表等形式梳理單元脈絡,事半功倍。
大事年表,即歷史大事的簡要羅列,將諸多同一時段的大事列在一起,或將同一個方面的歷史事件按時序列在一起,易于學生對特定時空下的各個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形成直觀的認識,把握歷史的階段特征和演變趨勢,進而培養學生在特定時空下對事物進行觀察、分析的意識和思維方式。
二、不同時空下的歷史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關于高中歷史課程目標中,明確要求學生“能夠在不同的時空框架下對史事作出合理解釋。”比較史學認為歷史研究必須遵循歷史發展的縱向和橫向規律。縱向規律就是所謂的“時間概念”,即以時間為依據探索歷史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基本規律,遵循歷史發展的“時序性”特征,對處在不同發展時段的歷史現象做垂直性的比較。橫向規律就是所謂的“空間概念”,即以地域為基礎把處在同一時段的歷史現象做水平比較,尋找每個歷史現象之間的“共通性”和“特殊性”。作為歷史教師,在強調歷史縱向規律——時間觀念的同時,也需增強學生同一時期不同地域的歷史知識間的關聯性的認識,進而正確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統一性與多樣性。
如在復習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時,首先,將之和古希臘政治進行對比,使學生對中西政治制度有個宏觀的概況;如下表:
表 古代中國與古希臘政治體制的比較
比較中國古希臘
特點實用性、集體、等級理性、個性、平等
趨勢專制走向民主
政治體制加強君主專制;法律是維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工具古希臘進一步實行民主政治,并以法律作為保證
文明與政治體制的關系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科技文化進步,并成為統一多民族國家有力保障,促使中華文明進一步延續缺乏強有力的權威,國家不統一,經常分崩離析,易摧毀文明,破壞文明的發展歷程
其次,通過對2015年全國高考試題Ⅱ卷40題的分析,讓學生加深對中西文明不同的理解,進而提升學生在不同的時空框架下對史事作出合理解釋的能力。中西對比,是不同時空下思維方式的表現。通過這一環節,不僅使學生加深了對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認知,也使學生了解文明形成與發展的多樣性,從而培養學生以國際理解的視野對待各國的歷史和文化,尊重文明的多元化,養成包容、開放的心態。
三、超越時空的歷史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將歷史置于過去的時空下去講授,還需要著眼現實去理解超越時空的歷史價值,并在歷史中找到為我們現實所用的經驗和方法。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時,一定要幫助學生建立起歷史與現實之間的聯系,這對于培養學生歷史時空觀念的核心素養非常重要。同時,這樣亦可把一種生活化的歷史呈現在學生面前,從而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更容易使學生感知歷史,進而使學生對高中枯燥歷史知識的學習產生興趣。
將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置于特定時空,進而構建不同時空,領會超越時空的歷史,既有利于培養時空觀念,又提升歷史認識的深度。但學生時空觀念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五大核心素養不是單一的,而是一個綜合體,核心素養如何有效的和歷史課堂結合是一個很長的過程,需要歷史老師不斷的探索和修正。
責任編輯 李少杰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668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