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德育新思路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在學校教育中,德育工作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為它要培養的是學生的好心靈,所以也是最復雜最難做的。以前的德育方式過于注重宣講,把德育當作一種知識強硬塞進學生的腦海中,于是,出現許多學生“知道了”卻“做不到”的現象。德育是心靈的教育,需要潛移默化的影響,需要精神洗禮的感悟,而讀書就是達到這種效果的最佳方法。當學生愛讀書了,德育工作就變得順暢了許多,效果也好。
  一、給自己“洗腦”
  《愛的教育》這本書讓我的內心受到了震撼。當我讀到《始業日》《我的先生》《我的女先生》《女教師》《女先生之死》這幾篇描寫教師的日記時,使我內心掀起波瀾的是教師們對學生的那種無邊無際、無怨無悔的愛。文中的我會因為“那位親愛的快活的先生已不在了而覺得學校也不如以前的有趣味了”。這位老師有多么大的魅力??!
  “我的女先生一向像母親一樣地愛我,這樣好的先生。叫我怎能忘記?。 边@是“我”內心的喊聲。
  “還有一個女教師,小孩子從學?;厝サ臅r候,她也小孩似的跳著出來,替他們整隊行列,幫他們戴好帽子……見了孩子的父親,叫他們在家灑打孩子……”這位老師注意從細節關心、愛護學生,是孩子真正的朋友。
  看完之后,我既羨慕又欽佩文中的老師,同時深刻地體會到一個合格的教師必須要有情感。就像夏丏尊說的“沒有愛的教育如池塘里沒有水一樣,不稱其為池塘”。教師要用愛滋潤學生的心靈。
  二、抓契機,促父母與孩子共同讀書
  在《愛的教育》這本書,作者亞米契斯以一個小學生的眼光,通過日記體的形式,描寫了發生在他身邊各式各樣令人感動的小故事,書中所流露出來的濃濃的親情、友情、師生情無不讓人為之振憾,那熱愛祖國、同情弱小、助人為樂、回報父母的美好品質和道德情操無不讓人感動。這么好的書,不也是學生、家長好的讀物嗎?可以讓他們在書中人物的對話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審視自己的行為。于是我便突發奇想,決定在班級開展一次父母與孩子同讀一本書的活動,活動的名字就是“愛的教育”。此次活動得到了家長的熱烈響應,所有的家長都表示贊同。
  三、教師、家長、學生的改變
  1.教師的改變——抓住細節,培育新人
  讀完《愛的教育》這本書,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和學生:每一個孩子可能在班級里是百分之一,但對每一個家庭來講,這個孩子卻是百分百,就是父母頭頂上的一片天。因此作為教師,在工作中,對待學生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做到平等尊重,傾注愛心和耐心,用愛澆灌幼苗。有了這個信念之后,我便從細節入手,關注學生的點點滴滴。如上課時,注意那些不愿舉手發言的和有異常情況的學生,如打瞌睡的;對于生病的學生及時詢問身體情況并與家長取得聯系,并抽空給學生補課;課間休息時,經常與學生一起游戲;利用日記了解學生的心理,及時調整教學方法;放學時讓學生排好隊,和學生一起出校門;把班級的每項工作落實到具體學生身上,使學生自覺成為班級的主人;對于學生的點滴進步,及時表揚,并在有關資料上蓋上大紅的“獎”字印章,存放于學生的“功勞簿”內,由學生自己保管。這樣學生由過去要家長督促看書,變成學生主動看書;學生主動擦黑板、黑板槽;學生變得助人為樂,文明禮貌,我也越干越有勁。此時,我深刻體會到魏書生老師的一句話:“每一滴汗水都要注入教育智慧?!敝腔蹚哪膩??從書中來。
  2.學生和家長的改變
  在家長會的前兩天,家長們《愛的教育》的讀后感都交到了我這里。讀著一篇篇文章,我感受到書籍潤心無聲的力量。在文章中,家長講述著自己看書的感受、感嘆。既有佩服書中父母教育孩子的耐心、愛心與睿智的;也有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不足的;既有講述孩子變化的,如比以前有愛心,知道孝敬父母,懂得學習的機會來之不易;也有講孩子在閱讀時,特別喜歡一篇文章的結尾,從而愛上寫作。
  看到這次活動收到了預期的效果,我驚喜萬分。家長會上,部分家長在交流時,下面家長聽得十分認真,似乎都被一種氛圍包圍著,感染著,滋潤著。在家長的配合下,學生的學習勁頭很足,不僅在學校織的各項活動中取得了好成績,而且在學業成績中也名列前茅。
  歐陽修有言:“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笨粗@些可喜的變化,我更加堅信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讀一本好書將會給他們帶來極大的影響,道德教育也潛移默化地根植于他們的心中。
  責任編輯 龍建剛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6801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