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文字,感受快樂童年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統編教材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肥皂泡》是一篇非常貼近學生生活的文章,文筆清新自然,情感真摯淳樸,真實而準確地再現了冰心眼中最美的肥皂泡,以及令人心馳神往的童年。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筆者認為理解句子最好的方法是讓學生徜徉在語言文字里,感受那快樂的肥皂泡和快樂的童年。
一、文字里的“輕”,童年里的“樂”
《肥皂泡》全文共5個自然段,479個字中有12個帶“輕”的詞語,如“輕圓”“輕悠悠”“輕清透明”“輕清脆麗”……這些詞的運用,不僅寫出了肥皂泡的特點“輕”,也寫出了吹肥皂泡的動作“輕”。其中,肥皂泡的特點較直觀,學生容易感受。動作必須輕柔才能吹出又大又圓的肥皂泡,學生并不知道,需要教師帶著他們沉浸于文字進行感受。
師:孩子們,我們已經知道吹肥皂泡的步驟了。誰能用上表示順序的詞語說一說呢?
?。ㄉ蒙稀跋取缓蟆佟闭f吹肥皂泡的過程)
師:那是不是按照上面的步驟,我們就能吹出又大又圓的肥皂泡呢?細心的孩子不妨睜大眼睛,認認真真地去讀讀這一自然段,通過小組合作,從動作描寫的角度去發現冰心奶奶吹肥皂泡的秘訣。
生:我發現吹肥皂泡的秘訣是——慢慢地吹。
生:我也發現了吹泡泡的秘訣——輕輕地提起。
生:其實還需要輕輕地扇,肥皂泡才能飛得高。
師:剛才大家從語言文字中發現了冰心奶奶吹肥皂泡的秘訣是——
?。ǔ鍪荆郝卮?、輕輕地提、輕輕地扇)
?。ㄉ首x)
只有慢慢地吹,才會有輕圓的網球大小的泡兒。只有輕輕地一提,肥皂泡才能輕悠悠地在空中飄游。也只有輕輕地扇,肥皂泡才能飛得很高很高。因為肥皂泡是那樣地輕,所以我們不能急,也不能太用力,得小心呵護。這些內容作者藏在文字中,這就需要教師引領學生去發現。本環節從學生抓住表示順序的詞語說說吹肥皂泡的過程入手,通過語言文字感知吹肥皂泡的步驟,切實感受表達的準確性。然而,僅僅做到這一步是不夠的。于是教師引導學生沉入文本,通過小組合作,從動作描寫的角度發現冰心奶奶吹肥皂泡的秘訣。這不僅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欲望,還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進入語言文字中去探索,去發現,去感受作者表達的精妙!
二、文字里的“美”,童年里的“趣”
情思的體味,離不開對語言文字的揣摩。作者用優美的語言寫出了肥皂泡的美和趣。對這些美和趣的感受需要學生到語言文字中去尋得。教學時,教師應以關鍵詞句為語言活動的生長點,喚醒學生的活動經驗,引導學生慢慢走進文本,與語言文字產生共鳴。
?。ㄒ唬┛匆曨l圖片感受“美”
“這肥皂泡,吹起來很美麗,五色的浮光,在那輕清透明的球面上亂轉?!?教師通過學情前測了解到,95%的學生對這句話不理解。教學時,教師讓學生欣賞視頻和圖片,以“浮光”為突破口,理解整個句子的意思。
師:你能看著視頻圖片猜猜“浮光”是什么意思嗎?
生:浮著的光。
生:在球面上閃動的光線。
師:那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你猜對了嗎?(出示“浮光”在字典中的解釋:①水面或物體表面反射的光;②浮動的目光)你會選擇哪個?
?。ㄉx擇①)
師:現在你能借助對“浮光”的理解說說整句話的意思嗎?
生:這肥皂泡吹起來很美麗,球面上會閃現五顏六色的光點,而且這些光點會跳舞。
上述片段中,理解句子的關鍵是明白“浮光”的意思。教師借助動態的視頻和五彩繽紛的圖片,將抽象的文字具體化,化無形為有形,直接帶給學生以鮮明的視覺感受,喚起他們的情感,激發他們的興趣,從而進入學習狀態。接著教師讓學生借助圖片猜一猜“浮光”的意思,再查字典印證,學習的成就感油然而生。當學生對“浮光”有了正確的理解后,理解整句話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抓關鍵詞句言說“趣”
師:冰心奶奶在開頭寫道:“小的時候,游戲的種類很多,其中我最愛玩的是吹肥皂泡。”為什么最愛玩吹肥皂泡?
生:好玩有趣唄。
師:讀讀課文,看看從哪些詞語中讀出了有趣。
生:“分裂”讓我覺得特別有趣,肥皂泡是會變的。
生:“扯成”,哈哈,正圓的會變成長圓的。
生:“顫巍巍”也讓我覺得很有趣,那種搖搖欲墜的感覺太刺激了!
生:是的是的,“大家都懸著心,仰著頭,停著呼吸”——這緊張的經歷也很有趣。
冰心奶奶寫肥皂泡的這段文字,那么美,那么有趣。品讀這些有溫度、有情感的語言,學生的心也會變得溫暖起來。本環節設計讓學生抓住關鍵詞語讀出有趣,讀著讀著,學生融入文字中,好像自己也在玩吹肥皂泡,也經歷了看泡泡變化時的快樂和緊張……
三、文字里的“飛”,童年里的“夢”
文章第五自然段寫了肥皂泡帶著孩子們的夢想飛得很遠很遠。在這一自然段,作者寫肥皂泡“飛”,沒有單單用一個“飛”字,而是極為巧妙地用了“上天”“過?!薄岸蛇^”……對于如此匠心獨具的用詞,教師怎能不領著學生好好體味一番呢?
?。ǔ鍪荆航柚茸拥妮p風,把她們一個個送上天去送過海去。到天上,輕輕地挨著明月,飛過天河跟著夕陽飛去?;蛘咻p悠悠地飛過大海,飛越山巔,又低低地飛下,飛到一個熟睡中的嬰兒的頭發上……)
師:讀一讀,你有什么發現?
生:屏幕上的這段話中有很多“飛”字,冰心奶奶卻用其他的詞語來寫“飛”。
師:冰心奶奶都用了哪些寫“飛”的詞語?你能把它們全都找出來嗎?
?。ㄉ嬚遥?
師:你們能不能再想想,是冰心奶奶寫得好,還是大屏幕上的這段話寫得好?為什么?
生:我覺得冰心奶奶寫得好。因為她這樣寫可以使語言更加生動,不會單調。
生:我也覺得冰心奶奶寫得好!肥皂泡是孩子們的夢想,不同的“飛”代表著他們不同的夢想。
師:多會思考的孩子啊!是的,那些肥皂泡是孩子們的化身,帶著他們的夢想飛起來了。夢想不同,作者所用的詞語也不同。
本設計通過比較,讓學生真切領略到作者用詞的豐富與美妙。文中化“飛”為“渡”,為“飄”,為“落”……不僅生動地寫出了肥皂泡的動態美,還表達了作者童年時五彩的夢想。在課堂上,教師著眼于文字,引領學生探究“飛”的秘妙:同一個動作可以用不同的語言進行表達。通過這樣的比較閱讀,學生能較好地理解作者內心的夢想是五彩的,在自己練筆的時候也會試著用不同的表示飛的動詞來體現不同的夢想。
?。ㄕ憬↓堄慰h西門小學 32440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75845.htm